原標題:【記憶】思南路老洋房的背後,竟有這麼多光陰故事……
掩映在高大法國梧桐濃蔭下的思南路,是一條浪漫氣息濃郁的馬路。步行這條北起淮海路、南至泰康路的小馬路需要20分鐘左右,讀懂這條從無喧嘩和熱鬧、處處瀰漫著優雅味道的小馬路,需要一個溫暖的午後哦~
思南路
思南路上的老洋房
漫步在這條蜿蜒的馬路上,似有穿越之感。兩邊排開的皆是各式老洋房,洋樓門前有著開闊寬敞的花園,精緻的黑色鑄鐵陽臺、巴洛克風格的雕花圓窗、鑲滿卵石的墻壁。一幢幢老洋房,蘊涵著一個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楊森府邸
思南路36號是一幢紅磚木構坡頂建築,典型的英國風格的花園住宅,愛奧尼克式的立柱、圓弧形的窗戶透出濃濃的異國風情。在建築南側的寬敞庭院裏,卻以玲瓏透空的假山石構成主景,具有江南園林的特色。春天,花園裏的4株高大茂盛的玉蘭樹開著碩大的白花,熏得半條街都是香的。
這裡原為抗日愛國將領楊森在上海的府邸,他在這裡結交上海各界的名流,寓所裏經常高朋滿座。梅蘭芳的家近在咫尺,所以經常來此吊嗓子、演唱和會友,附近的鄰裡經常可以隔墻聆聽梅蘭芳大師優美悅耳的唱腔。
啟秀女中
思南路37號,是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上海市啟秀實驗中學,前身為啟秀女中,這也是抗日烈士茅麗瑛生前就讀和任教過的學校。上世紀30年代,茅麗瑛在此學校擔任英文教師,同時從事社會工作,擔任中國職業婦女俱樂部主席。1939年冬,為支援新四軍和救濟難民,茅麗瑛組織“義演”“義賣”等募捐活動,後遭汪偽特務槍殺。如今的啟秀校園內,坐落著茅麗瑛的塑像。
袁左良舊宅
復興中路口的思南路41號是袁左良的舊宅。袁左良,鎮江人,1920年代至1940年代金融業的知名人物,曾任金城銀行襄理。
這是一幢建於20世紀20年代的西班牙風格花園洋房,設計者為近現代中國著名的建築設計師莊俊。這棟以西班牙式風格為主的現代建築,還吸收了其它建築風格的元素,主要是建築西側西方古典主義風格的半球形穹頂。
從思南路方向可看到一個暗紅色的半球形穹頂鑲嵌在紅瓦黃墻的建築中,外面略顯崢嶸,裏面氣象萬千,那就是這棟房子最富特色的圓廳。圓廳的精華之處除了半球形穹頂、彩色玻璃門窗外,還有門柱和穹頂下方精細的手工木雕。
圓廳穹頂外景
圓廳的彩色玻璃鋼窗
盧漢故居
思南路44號是著名抗日愛國將領盧漢的故居。盧漢,雲南昭通人,1940年代寓居於此,曾任國民政府雲南省主席,在抗日戰爭中曾參加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等。抗戰勝利後他代表中國軍方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
義品村
義品村由22幢一模一樣的西班牙式花園住宅組成。住宅群的屋頂為紅瓦雙坡面,局部採用折屋檐,外墻集卵石、清水磚、黃色的水泥拉毛裝飾等為一體,東西面上有小窗作為點綴,南北面是寬大的落地窗,在東南角上有一大二小三個漂亮的拱圈。二層大陽臺旁有室外樓梯通花園,並設有半地下室。
義品村位於思南路51至95號(單號)
現在義品村從東延伸到重慶南路,北延伸至復興中路,並重新取名為思南公館。
陳長蘅故居
思南路57號,是陳長蘅的故居。陳長蘅曾赴美留學,1917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1949年後任金華新成初級中學校長。
魏道明、鄭毓秀舊宅
曾定居在思南路60號的,是魏道明與他的妻子鄭毓秀,兩人雙雙獲得過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他們是當時上海鼎鼎有名的律師夫婦。
薛篤弼故居
思南路61號是法式風格的獨立式三層洋房,周圍環抱著廣玉蘭、棕櫚等樹木。尤其是3棵廣玉蘭,佔據了將近500平方米花園的大部分空間。這裡曾是薛篤弼先生故居。
張靜江舊居
張靜江曾經住在思南路70號。他早年經商,有著很厚的家底。曾在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旁開過一家專賣中國出口的茶葉、絲綢、金石、字畫等的貿易公司,公司掙來的錢就拿來資助給孫中山先生開展革命活動。
李石曾舊居
思南路70號還住過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被稱為中國留法第一人的李石曾先生。李先生早年留學法蘭西,曾在巴黎創設了一家著名的“豆腐公司”,他還在巴黎創設了法國第一家中國餐館,取名為中華飯店。
羅隆基舊居
思南路71號住的是愛國人士、民盟創始人羅隆基。羅隆基自小有神童之譽,1913年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後赴美留學,先後入威斯康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學,後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
周公館
思南路73號的周公館,是1946年~1947年間中國共産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
1946年,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前往南京,與國民黨進行談判,6月,中共代表團在思南路73號設立了上海第一個公開的辦事機構,當時的門牌號碼是馬斯南路107號。由於國民黨不允許中共中央在上海設辦事處,6月18日,從南京來滬的董必武果斷地説:“不讓設辦事處,就稱周公館。”“周公館”之名即由此而來。大門上挂著的牌子上面寫著中文“周公館”,下面用英文書寫著“周恩來將軍官邸”。即便如此,這幢房子依然受到了嚴密監視,現在還能夠看到對面的“監視窗”。
周公館是一幢四層法式花園住宅,編織得很緊很密的竹籬笆圍墻連接著的黑漆大門裏的建築屋面用紅瓦磚相嵌,折屋檐,外墻立面置卵石,清水磚相嵌,局部墻面採用水泥拉毛飾面。暗紅色的木頭百葉窗戶,式樣方圓不一,墻上密密的爬山虎從屋頂垂到地面。
1947年3月5日,中共駐滬全體辦事處人員被迫離開上海前往南京,3月7日,在董必武的率領下安全返回延安,周公館的歷史使命就此完成。由於周公館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它從後來建成的思南公館獨立出來,也讓我們得以看到義品村內老洋房原汁原味的風貌。
曾樸寓所
我國近代暢銷小説《孽海花》的作者曾樸在思南路81號的一幢花園洋房裏度過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歲月。
曾樸能説一口流利的法語,並翻譯了許多法國文學作品及前衛的文藝理論。他住在思南路時,和兒子一起辦了份《真善美》雜誌,上面有他翻譯的法國小説。父子倆還在家裏辦了一個法國文化沙龍,裏面聚集了當時上海灘最風流瀟灑的一批文化人。
梅蘭芳寓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拒絕為日本人演出的梅蘭芳離開北平綴玉軒寓所,全家遷居上海,就蟄居在今天的思南路87號(原馬斯南路121號)。梅蘭芳的書房裏挂著清代書畫家金冬心真跡及“梅華詩屋”齋額,一畫一書懸挂在書齋墻上,後人就把這裡稱之為“梅華詩屋”。
這是一棟四層西班牙式花園洋房,屋頂採用孟沙式,即屋頂的坡度是兩折的,頂部較平緩,靠近檐部就比較陡了。正面中間可以開足窗戶,感覺十分明快。
樓房前有個頗大的花園,梅蘭芳常在園中散步、吊嗓子、跑圓場。樓中最高一層由梅蘭芳的岳母和女兒居住,梅氏夫婦住在三樓,二樓是兒子的臥室,底樓為僕人居住,還有汽車間。在思南路居住期間,梅蘭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戲。
抗日戰爭爆發後,梅蘭芳罷歌罷舞,息影舞臺,並蓄鬚明志,從此閉門謝客,過著清苦的隱居生活。1942年底,在這幢原本靜雅的花園洋房裏,梅蘭芳為拒絕慶祝所謂“大東亞戰爭的勝利”,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連注3針傷寒疫苗,引發高燒,經日本軍醫驗證才免去演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當天,梅大師立即在思南路的寓所裏剃去留了13年的鬍子。10月10日,梅蘭芳登臺蘭心大戲院,演出《刺虎》以慶賀民族戰爭的勝利。從1932年到1945年,在思南路居住的這13年,或許不是梅蘭芳藝術生涯裏最精彩的,卻是他生命裏最燦爛的一筆。
一幢幢沉默的老房子,留下了許多凝固在時光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