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育考試院發佈春考語文數學試卷評析

2018-01-09 09:23:41|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發佈春考語文數學試卷評析

  語文卷:穩中求變 變中出新

  市教育考試院邀請了復旦大學張業松、曹楊二中王偉娟、浦東教發院胡根林、華師大一附中管維萍、上外附屬浦東外張彬等滬上部分學科專家對語文科目的試捲進行了深度點評。大家表示,就整體而言,春考語文的命題呈現出“一手抓過往,從繼承的角度立意;一手牽未來,從能力的角度立意;立足於當下”的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傳統文化含量大。題目從積累運用板塊的古典名句默寫開始,到現代文閱讀語段中對《紅樓夢》《竇娥冤》《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等古典名著內容的關注與考察,再到大板塊的古詩文閱讀與理解、鑒賞,傳統氣息濃郁。

  命題科學合理。整卷遵循語文學科的特點,體現了二期課改理念。難度適中,題量適合。本次選文文本閱讀量有所增大,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有所提升,但題目難度穩定,體現了測量的科學性和命題的準確性。既有利於高校人才選撥,又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既有利於全面素質教育又切合語文教學實際。

  穩中有變有亮點。總體命題在保持結構、題型、區分度一貫、連續的基礎上,體現以下四個亮點:閱讀形式新,出現了非連續文本閱讀,關注了新的閱讀方式;出題思路新,現代文與古文本身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次的題目打通了現代文與古文的界限,通常在古詩文中檢測的內容如對意象的賞析,本次也在現代文閱讀題中出現;關注了對整本書的閱讀,在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對相關內容進行分析時要求以整部作品為例,考察學生更為廣闊的閱讀面;融合了教與考的關係,在分析悲劇如何發揮教育作用的題目中,讓學生以《竇娥冤》《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等課本上出現的篇目為例進行分析,傳遞了教學要充分重視課內文本學習的重要信息。

  選文富有意味。卷子從“審美”開始,到《少年行》的詩詞鑒賞,到“世界自由其原則”結尾,整份卷子如一篇好文章,起伏有致,語文核心素養的語言、審美、思維及文化價值貫通其中。

  具有育人價值。面對走向成人的年輕學子,試卷在對學生進行學科素養檢測的同時,通過文本及題目的雙重的滲透,對學生的審美意識與正確的價值觀有好的引領。

  總體而言,本卷命題視野開闊,既開放包容又體現學科特點,貼近生活又反思生活,善於吸取學界關注熱點,理性思維與人文情懷並重,平穩大氣。

  語文作文:貼近生活,注重思辨

  市教育考試院還邀請了復旦大學張業松、曹楊二中王偉娟、浦東教發院胡根林、華師大一附中管維萍、上外附屬浦外張彬等滬上部分學科專家對作文題目進行了評析。專家認為,春考的作文題越來越呈現出與秋考作文題一致的方向,具有貼近生活、注重思辨的特徵,體現出“目中有人,育在其中”的導向,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題幹簡潔明瞭。從命題形式來看,本次春考作文用的是一段簡短的材料,胡根林稱之為“輕材料作文”,題幹具有很強的表述引導性,考生能讀懂題目,在審題上無閱讀障礙。

  體現育人功能。作文寫作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引導考生關注週遭的事情,在字裏行間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育人的目的。張彬認為,作文題目把生命的本質、生活的哲理寓于材料之中,“人生歷來就是在認識客觀、理解現實中前行,為學生的成才打上底色。”

  強化思維品質。張業松等專家表示,作文材料看似簡短卻隱含了豐富的信息,材料中包含著主觀與客觀、現實與理想、自我意識與既定原則等多重關係,為考生的寫作內容提供了豐富的思考角度。題幹中的關鍵詞“怎樣”“自有其原則”也有橫向思考和縱向深入的空間,強化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檢測。

  喚醒學生的積累。“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和能力的體現,它不是急就章,一定與生活有關,與對生活的思考有關。它需要細水長流的積累,更需要對積累的東西作出屬於自己的思考。”王偉娟表示,這次春考題目的表述,非常注重積累生活和思考生活。“事情是怎樣”是因人而異的,能喚醒學生的生活積累和相關思考。

  寫作空間大,視野廣。管維萍認為本次春考作文題目用語簡短,行文空間很大,每個人會為自己的行為作解釋、做開脫,但“世界自有其原則”的原則是什麼呢?為什麼要有原則?生活中原則被突破得多不多?為什麼被突破?又該不該突破?這些都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思考;“原則”這個詞是個有重量的詞語,也暗藏了人內心的衝突,對它的思考是有思辨空間的,也包含哲學意味。

  總之,本次春考作文題不僅具有測定、甄別、選撥功能,命題內容也體現出命題者“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準繩”的導向,命題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檢測,以及語文學科特有的育人功能。

  數學卷:立足基礎 關注能力 體現本源 注重探究

  市教育考試院邀請了楊浦區教師進修學院王國江、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劉初喜、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李家齊、虹口高級中學趙灝等滬上部分學科專家就此次數學捲進行座談研討。專家們普遍表示,今年春考數學卷結構穩定、梯度合理、難易適中、關注雙基,符合數學學科設定的考試目標與要求,能充分體現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獲得感,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有利於科學、公正地選拔人才。

  注重基礎知識考查,立足教材。王國江表示,此次春考試卷,“從易到難”體現在各個題型之中,體現在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聯繫的考查上,部分試題的背景源於教材,對中學數學教學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李家齊認為,整卷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有利於中學數學教學,能很好地引導考生打好基礎。試卷中既有對數學定義、公式、法則的考查,也有對數學方法的考查,還有對應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考查。整體層次分明,體現了選拔性的要求。

  注重應用意識,體現思想方法。劉初喜認為,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上海教材充分重視這一點,此次春考試題同樣要求學生能綜合分析問題,把握問題中的數學知識點,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來解決有關問題。趙灝表示,試卷注重思維能力的分層,側重於概念、方法和應用的考查;試卷有良好的區分度,幫助學生在應用中提煉方法、在方法中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對數學應用的敏感度,彰顯出數學的應用價值和工具價值。

  源於生活,彰顯數學本源。劉初喜認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學生所追求的目標。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有助於學生樹立信心,有利於學生今後的成長,為今後的生涯規劃打下良好的基礎。趙灝表示,試卷不僅要讓學生搞清數學是用來“幹什麼”的,更要引導學生弄清“怎樣做”和“為什麼要這樣做”;考查數學概念的同時,更是挖掘出概念背後的淵源,這種做法對課堂教學有著良好的示範和引領作用,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解釋其實際意義,引導學生去尋找數學的本源,提升學生領悟數學美的能力。

  注重探究能力,提升學科素養。王國江指出這次春考在關注過程,注重通性、通法的同時,彰顯了數學素養與探究能力的考查;讓學生通過對新概念、新性質的自主學習,去解決新問題,這種考查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形成了數學能力,感悟了數學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探究性。李家齊表示,試卷注重數學能力,對數學思想方法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考查;此外,還對思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有效地檢測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通過對數學方法的應用,有效考查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