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構築“思政意識”全覆蓋體系

2018-01-08 09:47:49|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高校構築“思政意識”全覆蓋體系 堅持教書與育人統一,從專職到人人,各門課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1月3日晚,復旦大學航空航天係謝錫麟教授的數學分析課,從18時30分一直上到了22時15分,這堂面向200多名學生的大課遲遲不能結束。“偏微方程就仿佛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充滿了矛盾,但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問題就迎刃而解。”這節課上討論的不止是數學,還有當代“95後”大學生的人生。其實,每週三次的討論課,都是謝錫麟為學生解決學業難題和人生困惑的時間。

  在滬上高校,像謝錫麟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高校是教書育人之所,而能否實現“育人”的目標,取決於每一位老師在課堂上講什麼、在課後做什麼。構建“大思政”格局,在上海各高校,除了專職思政老師通過思政理論課這一主陣地發揮育人作用,眼下,一流科學家、知名教授也都已成為思政教育的“主力軍”,從而在高校實現思政意識全覆蓋。

  思政意識融入課程,輻射整個育人體系

  剛剛過去的2017年,上海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以思政理論課為核心、以綜合素養課為支撐、以專業教育課程為輻射的“三位一體”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目前,整體試點校12所、重點試點校12所、一般試點校34所,基本實現全市高校全覆蓋。

  在復旦大學,推動學校所有課程都發揮育人功能、讓所有教師都負起育人職責成為學校黨委主抓的一項重點工作。針對如何發揮好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學校專門進行了分析研究,並以重點任務形式,將其納入學校“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學校決定,大力推進各專業全覆蓋的“三十百”示範工程,即建設三個課程思政示範專業、二十門課程思政示範在線課程、一百門課程思政示範專業課程。到2020年,復旦大學74個專業,每個專業至少建設兩門示範專業課程。

  “將思政融入課程,本質上也是科學的思維方法。關係著培養什麼樣的人,學什麼樣的知識技術,養成什麼樣的事業觀。推出新舉措,就是要發揮專業課程本身的特色,提煉愛國情懷、法制意識、社會責任、人文精神等要素,激發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的認同。”復旦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校目前已推出首批六門全校示範公開課,包括經濟學院石磊教授的《經濟與社會》、上海醫學院彭裕文教授等的《人文與醫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鄭長忠副教授的《中國社會政治分析》、物理系蔣平教授的《環境與人類》等。

  在上海大學,除了傳統的思政理論課,面向全體學生的通識選修課五朵“思政金花”甚是奪目。從2014年11月借通識課平臺探索將黨中央最新要求在第一時間帶進課堂而開設《大國方略》課程開始,上海大學迄今已打造出《創新中國》《創業人生》《時代音畫》《經國濟民》等課程,開一門火一門,由此形成課程系列。

  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把高校育人工作做深、做細,教師的思政意識也非常重要。這組課程的主策劃人之一、上海市高校思政課名師顧曉英告訴記者,從當初《大國方略》開課試水,到目前五門課同時開設,學校授課團隊的成員一直在擴容。

  從校長、院士到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獲得者……現在,學校最大牌的教授都主動請纓要來上“思政課”。

  大學教師,人人都是“思政志願者”

  從思政教育開出選修課,到綜合素養課程改革,再到所有專業課程的育人改革,上海高校都在進行創新探索,推動思政意識全覆蓋。

  對於同濟大學德語專業研一女生、學生黨員史若彤來説,閱讀並翻譯德文原版《共産黨宣言》是一種愉快的學習體驗。在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德漢科技翻譯課上,學生不僅學習科技翻譯技巧,還研讀原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共産黨宣言》和《資本論》。

  上海交通大學將思政觸角延伸到學生的實踐場所,將育人環節覆蓋到學生的實踐環節。學校通過“時空交融式現場教學”,建設了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19個現場教學點。與上海汽輪機廠、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雲計算創新展示中心、國歌展示館、院士風采館等現場教學點,共建上海交通大學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此外,學校還與上海汽輪機廠合作,共建“上海汽輪機廠和上海交通大學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重點開展“勞模精神”、黨建及科技創新、企業體制改革專題教育。

  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教師張黎聲把“人體解剖課”專業課,上成了讓學生一輩子難忘的人生大課。課程的第一課就從講述“大體老師”(即遺體)捐贈的動人故事開始,張黎聲組織學生參與遺體捐獻、接收的過程和對“大體老師”進行動手解剖、研究的過程,在專業課程上載入德育模組,將德育融合於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之中。

  推進思政意識全覆蓋,制度設計提供支持

  要實現思政意識全覆蓋,需要的不僅僅是課程以及有思政意識的老師,更需要有制度設計,為高校教師積極參與思政工作,精心育人提供支持。

  上海交通大學在每個學院構築“課程思政”體系,從制度層面予以保證。在該校,每門課都要在學院內遴選出2-3位優秀專職教師,這些老師參加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政教育改革,並且根據年度考評結果給予績效獎勵。目前,學校已經對院係制定了相關考核政策。

  以“開門辦思政”為切入點,上海海事大學通過校級層面的制度設計,要求校內敞開教研室、實驗室、寢室、機關處室之門,著力形成育人協同機制。這所以航海為特色的院校一方面堅持德育教育的優良傳統,通過在學生的教學實習船“育明輪”“育鋒輪”上建臨時黨支部,在海上航行期間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為展現國家良好形象提供思想保證。此外,學校還主動將青年學生成才與區域發展緊密結合,不定期地邀請臨港地區的專家學者進校園講黨課,講述臨港地區開放建設在一片灘塗上從無到有、從“冷清”到“火熱”,從中國製造産業區到科創中心建設主體承載區的臨港故事,讓師生們從區域發展感知時代脈搏。

  推動全員育人,思政意識全覆蓋,復旦大學已擬定相關政策,在各個院係成立課程思政改革領導小組,結合學科自身特點,找準本院係各類課程教學的關鍵點,制定方案,組織編寫教材和教輔材料。同時建立課程思政工作的評價體系,院係課程思政工作情況納入院係教學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