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層次科技專家信息平臺2.0版上線

2018-01-11 09:05:3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全球高層次科技專家信息平臺2.0版上線,為上海厚植人才優勢再添利器 大數據定位學界前萬分之一“高峰人才”

  由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管理中心建設的全球高層次科技專家信息平臺日前升級至2.0版,科研領域從原有的288個擴展到333個,一舉實現學科全覆蓋。

  圍繞上海人才高峰建設,平臺聚焦世界一流頂尖人才,挖掘以諾貝爾獎、圖靈獎為代表的十大國際頂尖獎項,26項國際重要獎項的獲獎人信息,正在逐步完善美國“四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醫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和中國“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專家信息,通過成果與名譽雙重定位學術界前萬分之一的“高峰人才”。

  不唯論文,全方位多維度識才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必須厚植人才優勢。近幾年,上海相繼出臺人才“20條”“30條”,成效明顯,已形成“人才高原”,但還缺少“人才高峰”,需要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然而,需要引進什麼樣的人、如何界定“頂尖”、怎麼吸引人才,都離不開科學的人才數據庫。

  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從世界最大醫學與科學文獻出版社之一“愛思唯爾”旗下300多種全球頂級期刊的300多萬條文獻數據中,提取十幾萬名研究者的數據,並與研發平臺數據中心的4萬多名專家數據進行清洗重排,梳理出包含10萬名人才信息的全球高層次科技專家信息平臺1.0版,于去年6月底上線。

  不過,以論文為主要抓手的篩選方式並不完善。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主任譚瑞琮表示,有些人才的強項並不在論文,比如成果轉化能力特別強或擁有大量專利的技術型人才,以及廣受資本青睞的創業型人才,若以論文發表數量和引用率等指標進行衡量,他們未必名列前茅,但卻是提升上海創新濃度不可缺少的活力因子。

  以人工智能為例,目前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專家在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分佈比例大約為1比1,許多專家的“頂尖”體現在專利而非論文上。為此,研發平臺與國家知識産權局出版社合作,對專利數、申請國、申請年份、專利類型、權利狀態等諸多信息進行分類統計和梳理,目前已初步實現2000名上海引進人才計劃專家的專利數據關聯,並形成一套相關演算法。下一步,平臺還將把全球創新企業的專家數據也納入進來。

  深挖數據,精準繪製人才指紋

  目前,全球高層次科技專家信息平臺2.0版匯集到的20萬名專家中,覆蓋7萬名國際高層次專家,超過4萬名海外華人和9萬名國內專家。

  2017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有哪些人?2017年新增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是誰?新年伊始,繼原有的“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高層次科研專家”專題後,該數據庫又圍繞上海人才高峰建設推出兩個新專題。

  譚瑞琮説,歸納數據只是第一步,有了大數據,關鍵是要能夠挖掘出數據背後的深層次信息。以“2017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專題為例,它不僅列出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還對國家間入圍人次和領域、國內城市間入圍人數和分佈、上海入圍科學家歷年情況等進行多維度分析,得出中國在入圍人次上再創新高,諸多領域居全球前列等結論。據悉,今年起,研發平臺將定期向社會發佈這些經過深加工的人才數據報告。

  以人才引進的全生命週期來看,建立起全球高層次科技專家信息平臺只做了一半,即通過大數據篩選和人工甄別,網羅起一個匯聚頂尖專家的數據庫,而後半段———把合適的人才推薦到合適的崗位上,實現精準引才,還需對其中的信息進行深度分析和挖掘。

  譚瑞琮表示,人才大數據是一座金礦,希望借此數據庫與社會機構、企業共同深度挖掘,由此孕育出新的科技服務業。“通過數據再挖掘,能多維度立體化地勾畫人才特徵,在繪製人才科研指紋的基礎上,為各大科研機構和企業精準推薦人才,為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球攬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