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先拋開簡單就業率,用5個坐標試讀滬上高校“不完全就業地圖”
薪酬高低,行業冷熱,男女求職難易,畢業發展方向……每到年初,根據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相繼曬出《就業品質報告》,這些珍貴的詳細數據,不是一個簡單就業率數字可以概括總結的。試讀這份在滬高校“不完全就業地圖”,或許可以從中管窺最新求職行情,不必再年年空喊“史上最難就業”。
① 就業生源,男女是否有別?
就業過程中,性別因為可能涉及男女平等機會問題,始終是個敏感話題。最新的2017報告中,男女確實“有別”。
上海交大2017年8595名畢業生的性別比例大約是“四六開”。其中,男生5305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61.72%;女生3290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38.28%。畢業生男女性別比例為1.61:1。
但有意思的是,上海交大男生的就業率略遜女生——男生就業率98.47%,女生就業率98.48%。從簽約就業和升學深造的比例看,女生簽約就業比例高於男生,達到60.76%;而男生國內升學和出國(境)深造的比例則高於女生。
相比之下,在理工科相對見長的華東理工大學,男生並不比女生多多少。華東理工2017屆畢業生的男女總體比例為 1.37:1(2016 屆為 1.36:1)。其中,越往博士讀,男生越來越多,如其博士畢業生男女比例為 2.67:1,分佈情況也與 2016 年相近。
上溯至筆試面試環節,同濟大學碩士畢業生得到的面試和筆試機會更多,本科生、博士生依次減少。從性別來看,碩士、本科不同性別畢業生得到的機會相當。博士男生得到的筆試面試機會略多於同學歷的女性畢業生。
再來看一下社會認知中,並不那麼“偏科”的上海大學。數據顯示,研究生男生總數略高於女生,本科生基本持平,2015-2017屆男女生性別比為1.06:1、1.08:1、1.07:1,男生總數略高於女生。其中,研究生性別比較高,本科生性別比基本持平。
其實,不同性別人群在偏好和擅長領域也有所不同,這些不同結合有著不同重點專業偏向的高校,畢業生生源性別比例差異自然形成。還是以上海大學為例,2017年本科畢業生中,上海美術學院男女人數分別為86人和188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男女人數分別為218人和81人。
② 薪酬有校際差異,與學歷正相關
復旦大學的就業品質報告裏,專門寫了一句話:畢業生中獲得三份及以上錄用通知的人數超過1400人,其中4.33%的畢業生獲得6份以上的錄用通知。這個數據令人羨慕。
校際差異、學歷不同、專業情況等,都是影響畢業生就業機會和薪資的重要因素。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校際差異,並不是傳統意義的“985”、“211”、“非985、211”之別。比如,作為傳統意義上的非985高校,華理首月簽約薪酬方面,本科生5413.53元,碩士生7411.73元,但博士生高達11125.17元。而上海電力學院作為傳統意義上的非211地方高校,平均月薪也不低,其畢業生稅前平均月收入為5088.97元,月薪區間主要集中在3501-5000元(44.4%),其次為5001-6005元(24.11%)。
在薪資方面,上海交大本科畢業生平均簽約年薪為 12.78萬元,月均萬元以上;研究生平均簽約年薪則為 14.60萬元。本科生年薪集中于 9-11萬元,最高可達 42萬元。研究生年薪則集中于 10-13萬元,最高可達 48萬元。總體而言,薪酬與學歷成正相關。
同樣,在華東師大也是學歷越高、薪酬越高。其2017屆畢業生的實際月平均薪資,博士畢業生8819元,碩士畢業生7717元;本科(不含免費師範生)畢業生6583元,較上海市2017屆本科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月薪4793元高出1790元。
同濟大學2017屆畢業生總體簽約月均薪酬為7658.66元,簽約平均月薪同樣本碩博三級跳——本科畢業生簽約月均薪酬為6376.26元,碩士畢業生為7987.64元,博士畢業生為9326.16元。
上海大學統計顯示,在不同行業門類就業的畢業生平均簽約月薪存在較大差異,簽約月薪相對較高的行業包括: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製造業,房地産業等,房地産業薪資存在較大波動性;簽約月薪相對較低的行業:農、林、牧、漁業,建築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
上海海洋大學各學院畢業生的薪酬水準呈現出不同的差異,從各專業的薪酬水準來看,薪酬平均水準高於5000 元/月的包括生物科學(海洋生物)、海洋技術(海洋測繪)、生物技術(海洋生物制藥)、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物流工程)、金融學、物流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市場行銷(國際商務)等11 個專業。這些,基本都是學校較為“拳頭”的專業或對接的行業處於高速發展期。上海杉達學院所有專業的平均薪酬統計,護理學居第一位,達到4518元,讓許多人大跌眼鏡,又在意料之中。這也是同樣道理。
③ 就業地:留滬仍是“重頭”,但比例逐年下降
從就業地域來看,上海交大畢業生主要就業省市為上海市。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分別為 619 人、2248 人和 634 人,尤其碩士生留滬比例極高。除上海市外,上海交大畢業生就業人數較多的省市還有: 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北京市和山東省。從總體上看,上海交大畢業生更傾向於在東部地區就業,而博士生畢業生選擇中西部就業的比例則高於碩士生和本科生。
上海海洋大學2017屆絕大多數畢業生在畢業時的第一就業地選擇的是上海(79.61%),其次是赴新疆(2.38%)、浙江(2.25%)、江蘇(2.16%)、廣東(1.56%)、安徽(1.34%)、北京(1.25%)、貴州(1.08%)、山東(1.04%)等地工作的畢業生佔比較多,均超過了1.00%。
上海大學統計的三年數據中,2015 -2017 屆分學歷層次畢業生在各地區簽約的比例存較大差異。主要以東部地區 為主,其中上海市簽約就業比例佔絕對優勢;而博士生在東部地區簽約就業的比例低於本科生 、碩士生;在中西部簽約就業的比例大於本科生、碩士生。
其他滬上高校畢業生留滬也是“重頭”。比如東華大學75.79%的畢業生成為上海新的建設力量。當然,畢業生除到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外,也還服務於中西部地區,其中到西部十二省市和東北三省的畢業生有149人,這一數量與全校應屆博士畢業生人數相當。
此外,從高校普遍數據來看,儘管“留滬”仍是主流,但近三年的趨勢分析,畢業生選擇留在上海市就業的比例逐年下降,選擇其他地區就業的比例逐年上升。
④ 行業分佈:選學校真的等於選行業嗎?
曾有人説,選未來所在的行業,就從選學校開始,其中的原因不僅包含各校相關專業品牌的影響力,還有最實際的人脈問題,一個行業“學長學姐”多了,是不是更容易進入呢?看看2017年的各校就業行業分佈。
復旦畢業生,在金融、醫療、計算機\通信\電子\互聯網、教育\培訓\科研,以及現代專業服務業等就業的佔76.38%。相較2016年,在醫療衛生、計算機\通信\電子\互聯網、教育\培訓\科研等就業的畢業生人數均有增長 ,且呈現更加多元化的就業方向。
從就業單位所屬行業來看,上海交大包括醫學院在內的畢業生,就業最多的三個行業分別為:製造業、衛生和社會工作以及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其中,博士生到衛生和社會工作就業的比例最高,碩士生到製造業就業的比例最高,本科生到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就業的比例最高。
上海大學2015-2017屆本科與碩士畢業生簽約就業的前三大行業:製造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但本科與碩士比例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三屆博士畢業生簽約就業的前三大行業:教育,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這足以體現畢業生簽約就業的行業去向特點與學歷層次存在相關性。
總體上,畢業生就業的行業流向富有學校特色。比如華東師範大學的畢業生工作的行業類別中最多的是教育(47.34%),其次是信息技術(10.66%)和金融(7.92%);就業率較高的專業有教育學、工學、文學等。又如上海海事大學專業設置也特色鮮明,無論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商船學院、交通運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物流工程學院等的就業率都非常高。再如,上海海洋大學主要行業流向製造業(16.32%)、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4.93%)。69.63%的就業學生認為,簽約的崗位與專業相關。
值得注意的,還有創業人群。東華大學2017屆畢業生5405人,其中全日制畢業生自主創業48人(含全日制MBA19人)。此外,在校生創業13人。儘管自主創業者佔畢業生總人數比例0.89%,還不到1%,但東華學子創業企業共為社會創造就業崗位200余個,以創業帶動就業效果凸顯。
⑤ 升學深造:主要目標為海內外名校
2017年,我國公佈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在同濟大學2017屆1566名全體升學去向的畢業生中,共有1453人被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錄取,佔升學去向畢業生總數的92.78%。2017屆出境畢業生人數為1090人,出境人數最多的三個地點依次為美國、德國和英國,三者出境畢業生佔總出境畢業生人數的68.62%。在選擇考研和留學的畢業生中,有530人被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參照2017 QS世界大學排名)錄取,其中有75%的畢業生被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錄取。
升學深造的主要目標,正是海內外名校。這在近年來滬上高校中,趨勢越發明顯。上海理工大學畢業生國內升學率2017年創出新高,達10.72%。其中研究生學歷由於本身學歷層次較高,所以國內升學率較低,每年均低於3%;本科生國內升學率總體呈上升態勢,2017年較2016年提高了2.18個百分點,為14.53%。
上海交通大學 2017 年畢業生中選擇國內升學的學生共有 1967 人。絕大多數留在本校升學有 1753人,比例為 89.12%。到重點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以及 C9 高校)深造率,達到 95.43%。有意思的是,除本校外,錄取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人數排前三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別是復旦大學(50 人)、北京大學(27 人)、中國科學院大學(21 人)。
對於華東師大,錄取其畢業生最多的高校,除了本校,也是復旦大學。這一年度,共有53所院校、23家研究所招收華東師大畢業生,境內升學的畢業生90.41%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深造,除被本校錄取外,錄取華東師大畢業生人數在10人以上的有:復旦大學(73人)、上海交通大學(67人)、北京大學(20人)、南京大學(17人)、清華大學(15人)、同濟大學(14人)和浙江大學(12人),均屬於C9聯盟高校。
復旦大學近三年來進入世界排名前50位的境外高校深造人數持續增加。2017年畢業生中有517人進入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境外高校,較前一年增加一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