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 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在上海誕生

2018-01-15 08:51:37|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全球首創!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在上海誕生

  記者1月14日獲悉,上海振華重工與西井科技聯合研製出了全球首臺自主駕駛無人集裝箱跨運車,在碼頭實測階段,其自主作業的準確率幾乎達到100%。一家國際航運大企業正在與振華重工洽談合作,計劃將這種裝有人工智能系統的港口大型裝備推向歐洲市場。我國一些集裝箱碼頭也有望在不久的將來,使用“上海智造”無人跨運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

自主駕駛無人集裝箱跨運車在碼頭實測。

  人工智能淘汰原有技術

  跨運車是一種在集裝箱碼頭前沿和堆場之間搬運並堆碼集裝箱的裝卸機械,高10余米,有6個大車輪,駕駛室位於車身頂部。作業時,專業人員駕駛跨運車往返于碼頭前沿和堆場,行駛到集裝箱的上方,放下吊具抓住箱子,隨後駛往堆場放箱。振華重工總裁黃慶豐介紹,全球現有500多座集裝箱碼頭使用跨運車,其中自動化跨運車佔比低於5%。這是因為,目前自動化跨運車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磁釘導引或基站導引,外設裝置的成本很高,而實際作業效率比較低。作為一家重視科技創新的港機龍頭企業,振華重工一直在探索新的技術方案。

  去年,他們接觸到了上海一家人工智能創業企業——西井科技。2015年5月創立以來,西井科技的研發團隊已有近50人,其中約80%是海歸碩士或博士,不乏畢業于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巴黎中央理工學院等名校的青年才俊。這個創業團隊將自主研發的晶片、演算法等産品應用於港口行業,實現了智慧識別理貨,讓國內一些集裝箱碼頭的理貨員告別風吹日曬的艱苦環境,進入辦公室成為白領,只要監控人工智能系統的運行即可。

  人工智能還能用於港口行業的哪些環節?2016年底,西井科技在採集、分析了集裝箱碼頭用戶的需求後,決定研發港區內集裝箱卡車的無人駕駛技術方案。由於對港口行業已有深入了解,經過大半年努力,他們就開發出一套機器學習演算法,並將其與晶片、通信模組等硬體結合,構成了無人駕駛集卡的“大腦”。“眼睛”則是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感測器。擁有“大腦”和“眼睛”後,集卡能模擬人的駕駛行為,在港區內自主完成行駛、避障、在裝卸點準確停靠等操作。

  關注到這一研發動向後,振華重工管理層很快意識到:這很可能是自動化跨運車的有效技術方案。“港口行業比較封閉,但我們一定要有開放的心態,與高科技企業積極合作。”黃慶豐説。

  在國際競爭中佔得先機

  去年8月,兩家上海企業啟動了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的聯合研發。振華重工主要負責單車硬體設計、承接碼頭作業系統(TOS)的多設備控制系統(ECS)開發;西井科技提供單車無人作業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多跨運車調度系統。與無人駕駛集卡不同,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需要完成一組高難度動作——自主探測集裝箱,並對目標集裝箱進行釐米級精度的自主抓箱、跨箱和放箱。不過,西井科技開發的“大腦”與“眼睛”協同作業,還是能輕鬆完成任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

安裝人工智能系統的無人跨運車駕駛室

  聯合研發3個月後,全球首臺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即宣告問世。隨後,它被運至一座碼頭,在實際環境中進行長時間路測。測試結果顯示:它具備按指令行駛、自主避障、緊急停車、抓取集裝箱等各種作業能力,而且標準化程度比人工操作高得多,作業速度也更快。

  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投入運營後,會給港口企業帶來什麼利好?西井科技首席執行官譚黎敏分析:一是節省成本。國內一座中等規模碼頭的跨運車或集卡駕駛員用工成本,估計在5000萬元以上,歐美國家的用工成本更高。二是提高效率。無人跨運車可以24小時作業,不知疲倦,也不用休假,預計能使碼頭的水準運輸效率提高50%以上。三是更加安全。跨運車駕駛員如操作不當,會造成車輛傾覆等事故,導致傷亡。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_副本

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在碼頭作業。

  鋻於這些優勢,振華重工已將目光投向潛力巨大的港口市場。黃慶豐告訴記者,全球現有500多座使用跨運車的集裝箱碼頭,有4000多臺跨運車在運營。保守估計,未來跨運車的自動化率將達到20%,這已是整個美洲市場的體量。正因為此,全球跨運車主要生産廠商都在研發自動化裝備,而振華重工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方案,已在這場國際競爭中佔得先機。據透露,一家國際航運大企業正在與振華重工洽談合作,計劃將“上海智造”首先推向跨運車用量佔全球一半的歐洲市場,後續再向包括“一帶一路”在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推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