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滬高校開建“樣板房”

2018-01-17 09:31:33|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上海高校院所開建“樣板房”

  記者從近日舉行的上海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示範推進座談會上獲悉,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中科院上海微系統研究所、上海化工研究院等8所高校、科研院所入選了市科委首批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示範項目,將在未來3年內持續得到後補貼資金支持,建立健全組織化、市場化、專業化機構,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併為上海乃至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建設樹立“樣板”。

  提高科研人員收益還不夠

  市科委主任壽子琪表示,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系統性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推進。技術轉移是一項崇高的事業,要從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的層面,提高對技術轉移的認識,願意投入力量,敢於承擔風險。

  《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17—2020)》指出:“研發機構、高等院校應當建立健全專業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或委託獨立的專業服務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不少人誤以為,科技成果轉化主要靠科研人員完成,只要提高科研人員的轉化收益比例,就能促進成果轉化。其實,技術轉移不是個人行為,而是組織行為,所以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轉移要提高組織化程度。同時,不能搞僵化的組織化,而是要與市場接軌。技術轉移不是賣“雜貨”,因此在這一輪推動過程中還要更多地體現專業化。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機構的專利、法律、商務等專業人員共同推進,才能更有效地促進成果轉化。

  在美國、日本等國的許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已很成熟。以斯坦福大學為例,該校技術授權辦公室(OTL)享有全校知識産權獨佔經營權利,師生的職務科技成果必須向OTL披露。收到披露信息後,OTL的專業人員會進行評估,對其中有商業價值的科技成果進行培育增值、專利品質管理,隨後在市場分析基礎上,對科技成果進行選擇性推廣,此後歷經協調評估、交易估值、談判簽約階段,實現技術轉移。在專利許可收益分配上,OTL所得比例為15%,其餘85%的1/3給發明人、1/3給發明人所在係、1/3給所在學院。在人員專業性上,OTL員工大多擁有科學、工程、管理等專業的高階學位,具有專利管理、商務談判方面的突出能力。市科委在調研時得知,世界500強企業的原副總也在斯坦福OTL工作,收入頗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針對4個問題啟動兩輪示範

  與之相比,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轉移工作主要存在4個問題。一是未形成體系化、全鏈條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專業人員數量普遍不足。據統計,我國高校專利管理專職人員2人及以下的佔比92.1%,專職人員6人及以上的僅佔比1%。二是技術轉移機構的運行機制較為單一,多數不具備自主權,往往等同於其他行政部門。三是專業化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尚未形成。在行政體制下,高校和科研院所較難吸引到高水準的專業人才。四是技術轉移機構的激勵機制不夠充分。此次入選上海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示範項目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部分對這一機構沒有收益分配和相關人員的激勵保障。

  針對這些問題,市科委選出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扶持其建立健全組織化、市場化、專業化服務機構。示範項目的核心,是建立機制、提升技術轉移中心及其人才的地位。示範的基本要求,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領導層給予足夠重視,並落實相應的資金、資源支撐和保障。示範內容主要有4項:對標國際知名技術轉移機構,建立職務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完善技術轉移服務人員的職稱評定、收入分配等制度,形成體系化、全鏈條科技成果管理體系。

  近期,市科委將啟動第二輪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除了推動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服務體系的體制機制改革外,還將進一步引導市場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做精做專、做大做強,打造具有一定國際國內影響力的技術轉移服務品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