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政發佈

2017-05-19 08:09:29|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激發師生科研活力 同濟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政發佈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5月18日報道:今天,同濟大學發佈《同濟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細則》,對科技成果的形成、轉化流程、收益分配、責任和義務等作出明確規定,以此激勵師生對科技成果進行後續開發、應用、推廣,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産品,發展新産業。

  當日,同濟大學、潤坤(上海)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署《技術專利轉移協議》,將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王佔山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性能鐳射薄膜器件及裝置”6項發明專利授權轉讓,合同金額共計3800萬元人民幣,創下了同濟大學歷史上最大額度的技術轉移現金合同。

  記者了解到,為了促進同濟大學自主研發的“高性能鐳射薄膜器件技術及裝備”走出實驗室,走向産業化,2016年4月23日,上海高校張江協同創新研究院、同濟大學、潤坤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簽署《關於高性能鐳射薄膜器件與裝備的技術成果轉化意向書》。

  為落實意向書的有關內容,同濟大學與張江研究院隨後簽訂了推進“高性能鐳射薄膜器件産業化製造平臺”項目産業化服務的技術服務合同;潤坤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了潤坤(上海)光學科技有限公司,採用“現金採購”的方式從同濟大學獲取專利技術;同濟大學先後制定了一系列促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明確了科研人員在技術成果轉化收益中的主體地位。三方共同形成了“企業+高校+獨立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三位一體”專業化、規範化技術轉移模式,也使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成為國內首個集研發、中試、生産、服務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高性能鐳射薄膜器件及裝備的産學研緊密結合的“全鏈條”創新中心。

  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表示,同濟大學在大力提升學校整體科研實力的同時,積極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打通將“紙”變成“錢”的最後一公里,以激發師生的創新活力。此次王佔山教授系列技術發明和原始創新成果,以3800萬元人民幣轉讓,學校將所得收益的85%歸科研團隊,用於支持進一步的科學研究以及對教師和學生的獎勵,以此調動科研團隊的積極性。此次簽約也成為“企業+高校+獨立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三位一體”專業化、規範化技術轉移模式的一個成功案例,標誌著同濟大學近年來在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已初顯成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