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發佈“中國魅力榜”

2018-01-23 10:53:21|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分享到:

  原標題:大世界發佈“中國魅力榜”,尋找絕活絕技的當代表達

  舞臺上,京劇男旦演員牟元笛揮舞著長長的水袖,隨著樂聲翩翩起舞,一個人詮釋“男旦”的悲歡離合。緊隨其後,琴歌演唱家杜金鵬撫琴而歌,用一曲《越人歌》傾吐心聲。他們的共同點在於:利用當代化的表達方式,傳承、傳播傳統文化。1月22日下午,“上海發佈·大世界城市舞台中國魅力榜”頒獎盛典在大世界城市舞臺舉行。現場展示了多個富有創新性的獲獎節目,坐著、站著的上海觀眾,直呼驚喜。

  自從修繕後的大世界重新開放以來,城市舞臺便定位於展示戲曲曲藝、非遺傳承、絕活絕技等傳統文化。知名京劇演員、南來北往的相聲班子、非遺山歌傳承人,都曾在城市舞臺一展風采。不少上海觀眾也習慣於趁著閒暇,來大世界觀看來自全國各地的演出。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選取演齣劇目時,大世界看重文化的傳承,更看重文化的創新,“榜單的評選也是如此,唯有創新,才有助於文化更好地傳承。”

  “有些人,就是為京劇男旦而生的,比如我。”站在大世界白色連廊下的青年男旦演員牟元笛扮相清秀、嗓音明亮,到今年,他已經演了25年男旦,幾乎是青年一代男旦中表演時間最長的一員。由他創編的導賞式錶演《我是男旦》,通過一個人的表演唱,講述京劇男旦學戲的始末。“《我是男旦》實際上是刺激下的産物。”牟元笛回憶道,2014年,他作為一名京劇男旦演員去美國洛杉磯訪問交流,當地的孔院院長邀請他給外國觀眾表演京劇,“一個人演京劇,太難了”,思考了一段時間後,他萌生出新的想法,決定以講座式的演出方式介紹京劇。《我是男旦》以水袖舞開場,並輔以解説,而在舞臺上,他還會完整呈現京劇男旦演員化粧的整個過程。節目曾先後去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等地演出,有位外國觀眾評價:“我完全看懂了京劇。”牟元笛説:“所有表演內容都是原汁原味的,重要的是用新的方式演繹出來,觀眾看明白後,他們進劇場,會帶著一份尊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新疆呼圖壁縣的Dala樂隊,用斯布孜額、庫布孜、傑特跟、口弦、水搖、冬不拉、曼托林、切爾特爾、薩滿鼓、阿拉伯鼓、撒斯邁等14種古老的樂器,重新編排了哈薩克族傳統民間音樂《黑走馬》。

  在新疆呼圖壁縣,有一支由6位年輕人組成的Dala樂隊,樂隊歷時3個月,用斯布孜額、庫布孜、傑特跟、口弦、水搖、冬不拉、曼托林、切爾特爾、薩滿鼓、阿拉伯鼓、撒斯邁等14種古老的樂器,重新編排了哈薩克族傳統民間音樂《黑走馬》。在大世界的演出後臺,穿著黃棕色的傳統服裝,戴一頂絨帽的樂隊隊長哈力木拜克·卡肯介紹,《黑走馬》是喜慶節日不可缺少的歌謠,在當地曾一度失傳,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有音樂家嘗試用電子琴、冬不拉等樂器“復原”這首曲子。“我們在此基礎上創新,6名哈薩克族樂隊成員拿的都是從大自然當中,從古老傳過來的傳統樂器演奏《黑走馬》,原本單獨演奏的樂器組合在一起,效果很特別。能從中聽到馬跑的聲音、馬的叫聲。”舞臺上,各種民族樂器混合在一起,時而雄渾、時而高亢、時而歡快,伴著樂聲,似乎可以想像出黑色駿馬伴著樂聲舞蹈的生動畫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山西“麵食超人”王張龍展示“吹麵糰”絕活。

  在入圍魅力榜的節目中,山西“麵食超人”王張龍的“吹麵糰”絕活令人稱道。清水和的普通麵糰,捏成球狀,中間留一個小口,只見王張龍深吸一口氣,對著小口吹了起來。麵糰開始膨脹,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透明……直至面皮變成紙樣薄時才停下,收口、扎尾,短短幾秒,一個麵糰就變成一個“面氣球”。近前用手觸摸,質感如嬰兒肌膚般嫩滑,韌勁十足。“我吹的最大的面氣球直徑1.8米,需要4公斤麵糰,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目前還是該紀錄的保持者。”王張龍説。他同樣刀工了得,還能在面氣球上切黃瓜,刀起瓜落,快刀之下,黃瓜幾秒內瞬間全變成薄片,面氣球則毫發未損。去年11月,王張龍曾攜“吹麵糰”絕活來滬演出,在大世界舉行的山西臨汾活動現場賺足了眼球。在他看來,古老的麵食能玩出更多花樣,這值得他一直去探索,“目前來看,用面氣球做出的‘壽球’很受大家歡迎,往後,我還會用多種方式展示麵食作品,比如説,在面氣球裏放入五顏六色的燈泡,用於家居裝飾中,更環保美觀。”

  魅力榜中還有更多的精彩節目,比如從打谷場走出來的原生態非遺舞蹈《渾身板》,比如用鋸子演奏的《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比如花臉唱腔結合吉他伴奏自創而成的“民謠京劇”《李逵探母》等等。主辦方之一、中華文促會上海代表機構主任李智平説:“榜單的推出,不僅記錄了我們展現中華文化魅力的社會反響,同時又提供當下文化創新豐富樣式的榜樣和示範。”據悉,未來將通過市場化運作和資金扶持,助力各絕活絕技走進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