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去年同期,銀行股的合計融資凈買入僅為-52億元
■本報記者 張 歆
你以為銀行股最近的“大象起舞”是一場偶然,實則早有融資客的杠桿資金潛入。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從今年年初至1月26日,銀行股明顯呈現出區間融資凈買入的狀態,合計的凈買入額高達138億元,而去年同期(去年1月26日是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銀行股的融資凈買入額合計為-52億元,也就是説,彼時是明確的融資凈償還狀態。而如果將今年1月份的合計數據與去年12月份(4.5億元)進行環比計算,則增長了近30倍。
此外,國有大行今年1月份的區間融資凈買入金額大多在上市銀行中排名靠前,杠桿資金對其青睞的態度可謂十分明顯。
大象再舞!
今年1月份,如果評選A股市場的話題王,銀行股可以憑藉“大象再次起舞”毫無疑問的當選。
今年以來,銀行板塊平均的區間漲幅(流通市值加權平均)超過了15%,在板塊排名中漲幅居前。值得一提的是,與去年此時次新銀行股獨領風騷不同,本輪銀行股上漲的驅動力主要是來自於大中型銀行,中小銀行中主要是老牌上市城商行南京銀行表現搶眼。
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月26日),南京銀行股價的區間漲幅在上市銀行中位居榜首,區間漲幅達28%;建設銀行股價以25%的區間漲幅緊隨其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股價的區間漲幅並列第三位,均接近19%。此外,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的股價表現也十分驚艷:區間漲幅達17%。因此,市場驚呼“大象再次起舞”。
作為本輪“大象起舞”的階段性高潮,1月23日,工商銀行總市值達到26695億元,超過當日總市值為3967億美元(25443億元人民幣)的摩根大通,成為全球市值最大銀行。
從市凈率方面來看,A股市場上去年一度出現的多家銀行估值“打七折”(市凈率約為0.7倍)的情況也有了明顯改善,目前最低的折扣優惠已經抬升至八折起,且“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就行業分析師的觀點來看,銀行股的估值修復之旅似乎依舊在路上。
群益證券(香港)的研報分析稱,“銀行正迎來戴維斯雙擊,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其認為,“在息差回升、 行業資産狀況改善的背景下,銀行有望保持穩健增長的步調,並帶動ROE的進一步提升,從而提升估值水準”。
國泰君安證券的研報也認為,銀行將是2018年宏觀變化的受益者。分析顯示:從數據端來看,銀行凈息差已企穩待升。此外,金融去杠桿下企業存款從金融理財回流實體投資(2016年以來M1與銀行脫鉤)以及居民部門存款活期化的跡象也與2007年凈息差上升的行情頗為相似。通脹的上升使得産業鏈利潤結構從上游向中下游轉移。在銀行主要資産端客戶仍以中游企業為主的情況下,中下游資産負債表的修復(改善)將進一步帶動銀行壞賬率和隱含壞賬率的進一步修復。
融資客佈局
縱然銀行股本輪估值上升的核心在於基本面的向好,但是銀行股作為兩市最為“位高權重”的板塊,能夠起舞的關鍵顯然是因為其再度站在了資金風口上。
就在很多投資者討論現在是否還來得及買入銀行股之際,《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以融資客為代表的杠桿資金早已經潛入銀行股。
從今年年初至1月26日,銀行股明顯呈現出區間融資凈買入的狀態,合計的凈買入額高達138億元,而去年同期銀行股的融資凈買入額合計為-52億元;如果將今年1月份的合計數據與去年12月份(4.5億元)進行環比計算,則漲幅為2967%。由此可見,融資客大多是今年1月份對銀行股進行佈局,與本輪銀行股的上漲可謂遙相呼應。從融資成本來看,這些加了杠桿的資金對於銀行股漲幅預判的“起步價”應該是不低於10%,否則難以覆蓋其融資成本。
具體來看,興業銀行的區間融資凈買入額最高,達49.3億元,其區間買入額更是高達209億元。從上述數據來看,融資買入興業銀行的投資者大多絕非一般散戶,而是各路機構;區間凈買入額排名第二位的是農業銀行,為24.4億元;其後依次是浦發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上海銀行、吳江銀行、工商銀行等等。其中,平安銀行的買入和償還均十分活躍,均超過了80億元。從上述排名來看,國有大行今年1月份的區間融資凈買入雖然不如融資業務一貫的熱門銀行——興業銀行,但是大多在上市銀行中排名十分靠前,資金對其青睞的可謂態度十分明顯。
此外,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銀行股已經經歷了31次大宗交易,其中工商銀行的成交筆數獨佔鰲頭,達10次;平安銀行排名第二位,達7次;建設銀行排名第三位,大宗交易共5次。從各家銀行各自的大宗交易成交額來看,建設銀行排名上升至第一位,共計成交4.95億元;工商銀行排名第二位,共計成交4.27億元;招商銀行排名第三位,共計成交1.7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