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遊戲緩解焦慮 全國首個“兒童醫療遊戲輔導項目”基地落滬
圖説:兒科醫院的住院患兒在醫務社工的陪伴下,嘗試給小熊看病扎針。醫院供圖
“來,摸摸小肚子的右上方,我們身體裏最大的一個內臟器官,肝臟就住在這裡。它是我們每個人身體內新陳代謝的中轉站......”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病房裏,穿著道具“內臟背心”的兒童樂益會遊戲師和兒科醫院醫務社工被幾個小朋友圍在中間,小朋友正忙著把不同內臟器官粘貼到背心上。沒有印象中哭鬧的兒童、焦慮的家長,小朋友們在遊戲師、醫務社工以及志願者的陪同下開心地做著“醫療遊戲”,原本在一旁的“玻璃心”家長也秒變“佛係”:“看到寶寶住院以來第一次那麼開心,我原本焦慮的情緒大大緩解,醫院如此獨特的治療,真是太棒了!”
2月6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攜手兒童樂益會(中國),共同啟動了全國首個“同心童趣,醫路相伴”兒童醫療遊戲輔導項目基地。據悉,該項目基地主要針對住院兒童開展專業的醫療遊戲輔導,同時培訓醫務社工及醫護人員掌握遊戲輔導的技能,把醫療遊戲輔導的體系融入醫院診療體系,並開展相關介入成效的研究。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黨委書記徐虹教授説,遊戲走入醫院,已經在不少歐美發達國家中逐步推廣,兒科醫院引入兒童醫療遊戲輔導也是在已有成熟的醫務社工服務體系和完善的志願服務基礎之上,聚焦患兒個體面對醫療過程中的焦慮恐慌情緒的一種技術探索,從而更好地回應患兒家庭的心理社會需求和提供人文關懷。“根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80%的住院兒童會出現消極行為,有54%的兒童在出院2周後還會持續出現這種心理問題,包括沮喪、不安、焦慮的消極情緒隨之而來,嚴重的還會産生失眠、噩夢、恐懼、進食退化等心理問題。”該項目基地專家顧問、台灣基隆醫院臨床心理師陳靜怡博士表示。
圖説:通過遊戲,住院患兒的焦慮感得到緩解。醫院供圖
項目對接的主要負責人,兒科醫院社工部主任傅麗麗介紹説,項目基地將研發一套醫療遊戲包,包含7個遊戲袋,主要針對不同年齡、病種、醫療場景,配合符合患兒特點的專業醫療遊戲,用於日常的項目開展。比如,“分散注意力”遊戲包、“陪伴”遊戲包、“認識身體”遊戲包、“我是小醫生”遊戲包等等。每個遊戲包都會有不同的主題和道具,針對性強,包內均有“使用説明介紹卡”,詳細介紹了遊戲包內的物資、使用方法、遊戲示例、注意事項等。由志願者或醫護人員帶領患兒或患兒家長一同進行改造和創作,通過遊戲來模擬醫療過程,把“看病遊戲化”的概念融入到項目中,讓患兒們了解治療過程、熟悉常用醫療器械産品,消除對於醫院的恐懼心理,提升他們各項檢查的配合度,並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與病魔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