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首例外省市困境兒童回歸戶籍地監護案完成

2018-02-12 14:16:54|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本市首例外省市困境兒童回歸戶籍地監護案完成 不幸幼兒遭離異父母遺棄 滬皖接力終實現政府監護

  今年1月15日,對不幸的5歲孩子小安(化名)來説,是人生的新開端。寶山區法院依法判決,撤銷小安親生父母監護人資格,指定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社會(兒童)福利院作為監護人。

  市民政局表示,這是上海第二起由行政部門向法院申請撤銷兒童父母監護人資格的案例,也是上海啟動困境兒童護送轉接機制,將外省市困境兒童監護權轉至其戶籍地民政部門,並順利完成交接的首個案例。

  離異父母竟不給孩子報戶口

  小安父母都是安徽來滬打工人員。2015年3月,小安剛滿兩歲,父母離異,按離婚協議約定,他由父親沈某撫養。然而,沈某不管不問,多次把孩子扔在奶奶處一走了之。奶奶對孫子也不待見,2015年6月的一天,當沈某又一次將小安送來時,奶奶竟將孩子丟棄在街頭離去。

  接警後,寶山區公安、民政部門迅速啟動相關工作機制,將小安作為疑似棄兒送往市兒童臨時看護中心照料。當年12月,經多方查訪,警方找到沈某。當警方和民政部門要求沈某領回孩子,履行為人父母的責任時,他以“無力撫養”為由拒絕。小安的母親昌某至今毫無蹤影。安徽籍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也都明確表示沒有監護孩子的意願。由此,小安成為兒童臨時看護中心接收的首例以疑似棄兒身份入院,雖查找到監護人,卻被監護人拒絕領回的困境兒童。更為嚴重的是,小安父母始終不為孩子報戶口,導致困境中的孩子今後上學、就醫等都沒有保障。

  撤銷狠心父母的監護人資格

  多次努力無果,有關方面啟動由民政牽頭,公安、檢察、法院等職能部門協同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共同努力幫小安走出困境。

  2016年10月,經市民政局協調,市兒童臨時看護中心聯繫寶山區法院,請該院聯合區檢察、區公安部門,依據“監護侵害”事實調查取證,依法追究沈某法律責任。當年5月,案件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由於沈某堅持拒絕履行監護責任,寶山區檢察院以“涉嫌遺棄罪”提起公訴。經公開審理,區法院認定沈某遺棄罪成立且行為惡劣,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1年。

  在沈某受到刑事懲處後,為實現小安成長利益最大化,市兒童臨時看護中心作為訴訟主體,向法院申請撤銷小安父母的監護人資格。

  由於小安非上海戶籍,其親生父母戶籍地均在安徽。根據去年5月市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強本市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上海決定啟動全新的困境兒童護送轉接機制,對監護人無法履行監護責任、且本市無其他可委託監護的非本市戶籍困境兒童,符合相關條件的,將其護送至戶籍地,由當地民政部門提供長期保障措施。

  去年7月,市民政局致函安徽省民政廳,商請接回困境兒童小安,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給予長期監護,以保障孩子合法權益。安徽省民政廳及時回應,迅速明確小安的判後監護人。今年1月15日,寶山區法院依法判決,支持市兒童臨時看護中心訴訟請求,撤銷沈某、昌某的監護人資格,由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社會(兒童)福利院作為小安監護人。宣判次日,潁上縣第一時間接回小安。至此,由市兒童臨時看護中心臨時監護兩年半之久的困境兒童小安,監護權最終得到明確,孩子今後的生活、教育等問題得到妥善安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