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助力“四大品牌”生根發芽

2018-02-28 09:40:3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楊浦區四平路“未來生活原型街”探路海派創新,助力“四大品牌”生根發芽 尋常小弄堂窺見“我們美好的2035”

  四平路1028弄———隱身於逼仄的老舊居民區,這條長不足200米、寬約7米的內街,即將華麗轉身。

  過去,這裡是五金商店、建材店、雜貨舖,毫不起眼;現在,裝修開始了,透過落地玻璃窗,一個個沿街面的格子間依稀可見。今後,這裡將是一間間探索人們未來生活方式的科學實驗室!而在這條小弄堂裏頻繁出沒的,將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藝術家和創業者……這裡,將有一個新名字———未來生活原型街。

  發揮大學的知識溢出效應,通過“設計”來撬動社區品質的提升,將社區的公共空間打造為不斷激發新創意、激活新業態、孵化新項目的超級孵化器———2月4日,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楊浦區四平街道和上海市青年創意人才協會共同發佈《面向2035年的“創新、創業、創造”三創社區項目(N-ICE2035)》。

  “這裡不僅將催生前所未有的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和新技術,也將助力上海打響‘四大品牌’,成為城市創新發展的新範本。”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介紹,作為N-ICE2035的首個子項目,“未來生活原型街”首批進駐的實驗室,涵蓋“未來辦公”“未來娛樂”“未來廚房”“未來出行”等實驗室總計13個。農曆新年後,這些實驗室將全部啟用、悉數開放。

  原型街上的實驗室,間間都聚焦未來

  未來生活原型街,顧名思義,聚焦的是未來生活。2035年,人們的吃、穿、住、用、行會發生哪些變化?一間間原型實驗室,讓我們得以窺見未來。

  在首批入駐“未來生活原型街”的實驗室中,音樂藝術家朱哲琴和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聯合創立的“聲音X實驗室”(Sound X Lab)頗受關注。每個城市都有自己標誌性的聲音,收集、提煉這些獨特的聲音,並通過演算法和交互設計,形成全新的文化産品,這就是朱哲琴領銜的“聲音X實驗室”所要探索的全新領域。為此,這個團隊中不僅有音樂人,也有從美國哈佛大學歸來的精通人工智能與數據設計領域的專家。在聲音X實驗室裏,科學家和藝術家將跨界合作,共同定義以聲音為原動引擎的跨文化前沿研究和社會公共應用實踐。

  除了娛樂,未來的辦公系統是怎樣的?在“辦公實驗室”,這裡將要探索研發的是像“變形金剛”一般的可變辦公模組。辦公區域的空間可根據業主需要隨時分割;員工坐得久了,桌子也可以跟著“站”起來,和員工一起“歇歇”……高科技、共享、人性化體驗,這些都是辦公實驗室的科學家們聚焦的關鍵詞。

  而在“新材料實驗室”,入駐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將在全球範圍內精選超過一萬種不同領域的新材料,並推進這些新材料在設計中的使用,為全球設計師提供靈感,繼而縮短各領域研發團隊的研發週期……

  在婁永琪看來,比起單個實驗室,更值得期待的是這些駐紮在“未來生活原型街”的實驗室之間可能發生的神奇化學反應。比如,研究未來人們飲食需求的“食物實驗室”,完全有可能因為和“新材料實驗室”走得近,通過對新型餐具或者餐飲方式的設計,形成新的業態。“可以想像,一條小弄堂裏,如果沿街面的都是店舖,彼此之間可能是競爭關係。而現在進駐的是一間間實驗室,不同領域之間的跨界合作一觸即發。”

  設計,將直接催生新業態新技術新項目

  從社區小弄堂裏“搗騰”出一個“高大上”的三創社區項目,正在浮出水面的“未來生活原型街”,無論對同濟大學還是對四平街道來説,都是一片充滿希望的試驗田。

  從某種意義上説,這裡真正在試驗的,是“以設計驅動創新”的全新模式。

  “在全球知識網絡時代,數據、信息、知識都成了新的資源。設計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專業服務,也可以作為一種類似資本投入的資源而出現。通過與互聯網、新技術、金融、媒體、創新創業的整合,設計將開啟無限的可能性。”婁永琪分析,今天為人們熟悉的很多發端于美國矽谷的高科技公司,像優步(Uber)、愛彼迎(Airbnb)等,本質上都是以設計思維驅動並取得成功的創業公司,而技術不過是企業解決問題手段而已。

  事實上,以全新設計思維打造的“未來生活原型街”,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突破:和傳統的線性創新模式遵循“科技發明—工程産品—工業設計—商業行銷”路徑不同,原型街紮根“社區”,可以直接基於對用戶潛在需求的發掘,創造性地設計各種富有創意的産品、服務、體驗和系統,並通過與資本結合,直接催生新業態、新技術或新的創業項目。

  不難發現,在原型街的創新模式中,社區將從消費末端,一舉變成一條條創新鏈、産業鏈的源頭。

  附著世界各地創新元素,助力“四大品牌”

  據了解,早在“三創社區項目”啟動之前,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與楊浦區四平街道已啟動了一系列合作。從關注老舊社區公共空間拓展的“四平空間創生行動”,再到改造社區廢品回收站、全新打造的“同濟—麻省理工城市科學實驗室”……過去兩年,大學和街道雙方的默契合作,都是基於空間創新領域的實踐。

  記者從同濟大學獲悉,以實體運作和持續迭代為特徵的“未來生活原型街”,也將成為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的“2.0版本”:過去,這個“圈”的重點是創意和設計産業;而現在起,設計將成為撬動未來經濟的最重要初始投資。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生活原型街”更大的看點,在於它的可複製性:在一條街上附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新要素,誕生大量聚焦未來生活方式的創新公司,這一樣本如果獲得成功,就可以在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被複製、放大,催生出引領未來生活的全新經濟,從而助力“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生根發芽。“或許,我們可以走出一條海派創新的新路。”有業界專家如此評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