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王鳳英:地方保護、政策不連續等阻礙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

2018-03-06 13:14:15|來源:人民網|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吳曉琴)“目前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依舊存在,應清查地方政府設置的不合理的地方準入制度或備案制度。”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就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焦點問題,提出建議。

  這是王鳳英代表連續兩年提出新能源汽車相關建議案,為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建言獻策。今年,王鳳英代表主要圍繞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呼籲從法規、政策層面構建新能源汽車公平競爭與標準統一的市場環境,理順整個新能源汽車生態鏈的發展環境。

  眾所週知,近幾年,在國家宏觀政策導向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從零起步,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累計産銷量已超過100萬輛;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産銷量第一大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體系也已基本建立,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但也應看到,目前在地方政策環境中仍有不利於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和建立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因素存在,對産業下一步發展的不利影響日趨明顯,亟待提升與改進。

  王鳳英代表認為,有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不利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地方保護依舊存在,設立地方目錄或設定高於國家標準的技術要求、對想進入本地的外地新能源車企設置障礙等現象屢禁不止,使國內新能源汽車大市場的優勢無法發揮,産業環境亟需進一步優化。

  第二,地方政府在購車環節提供現金補貼的弊病日益顯現,政策的不連續性、不完善性影響了企業的終端經營決策,扭曲了資源配置效率。

  第三,對消費者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便利性還有待改進,不同充電運營商各自為戰情況仍然存在,用戶難以自建充電樁的問題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為此,王鳳英代表呼籲,在新能源汽車産業正在從政策驅動向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的關鍵時期,我國需要構建公平競爭與標準統一的市場環境,理順整個新能源汽車生態鏈的發展環境。對於屢禁不止的地方保護等阻礙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因素,一方面需要中央政府修訂完善相關政策,並加強監管和問責;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轉變行政思路,簡政放權,調整政策著力點。

  王鳳英代表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切實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相關精神,清查地方政府設置的不合理的地方準入制度或備案制度,努力構建統一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使中國汽車企業能夠抓住發展窗口期,進一步增強實力。

  第二,研究調整汽車行業稅制結構,逐步提高汽車使用環節和保有環節的稅賦,降低生産和購買環節的稅賦,從根本上改變地方政府對本地企業提供保護的做法。

  第三,明確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在購車環節提供現金補貼,鼓勵地方政府將購車補貼轉變為使用環節的補貼,如用電補貼、高速公路通行費補貼等,並將補貼直接付給用戶。

  第四,鼓勵地方政府設立專項基金,用於改造老舊小區電力容量不足、佈置充電樁産生的工程改建成本等,為充電樁進小區掃清障礙,從而方便更多的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

  第五,地方政府應轉變管理思路,改“替用戶做選擇”為“助用戶做選擇”。進一步簡政放權,政府管理的重心從事前轉向事中、事後,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