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鐘《大餐》濃縮5代人的60年

2018-03-12 11:05:29|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看到英文版《大餐》第一眼,導演馬玥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並計劃把它搬上中國舞臺,“將5代人的生命歷程,精準又富於戲劇性地濃縮在54頓餐桌圖景裏。用真實到近乎殘酷的生活剪影,讓觀眾在100分鐘的時間內,又哭又笑,懂了劇中人,也理解了自己。”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大餐》源自美國備受矚目的劇作家丹·勒弗蘭克作品,獲得紐約戲劇委員會最佳劇本獎提名,2012年在外百老匯首演,至今仍在美國多個城市持續熱演。《芝加哥時報》讚譽該劇為年度最佳戲劇,而《紐約時報》稱讚它“打包了人性與幽默”。吸引馬玥的並非《大餐》一連串榮譽,而是它的普世價值,對人生、對家庭的見解,放之四海而皆準,無論東西。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大餐》故事始於李林和艾儷在一個餐館裏的初次邂逅,餐館坐落在美國,或許在中國,或許在我們不曾聽聞的任何地方。兩人火花四濺,兩情相悅。在接下來的100分鐘裏,由他們牽引出的家人們前後延續了5代人,近60年的歲月。從相愛時的初吻到死亡時的告別,人生有如過山車般在觀眾眼前飛速掠過。這是5代人不同的人生片段,講述著在青春更迭、時光流轉中彼此間的相愛相殺、相守相離。

  這幾天,話劇《大餐》在上海大劇院中劇場熱演,這是它的第四輪演出。去年《大餐》受邀參加“烏鎮戲劇節“。馬玥回憶,“在烏鎮整個演出的體驗是特別特別專業,特別美好。《大餐》連演三場,每場演出結束以後,我們都會和觀眾面對面建群的活動,基本上所有的觀眾都會馬上加入,群一會兒就滿了,滿了再開新的,參與度很高。他們觀後感的分享度也很高,很多對戲的解讀讓我非常吃驚,有時候我自己也沒有想到的,復排的時候我們嘗試了一些新的方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在一年半的時間裏,《大餐》被不斷精雕細琢、打磨完善,藉由創新的戲劇格局及獨特的敘事語匯,呈現出當下人們的焦慮。沒有虛浮的心靈雞湯,沒有不經推敲的成人童話,它是一面鏡子,讓每一個旁觀者,照見同劇中人一樣的冷暖人生。8位演員扮演26個角色。劇中5代人的人物關係就像旋轉木馬,前赴後繼地追趕著。沒有戲份的時候,演員們也不下場,而是坐在餐桌旁的長椅上“等候”。在馬玥看來,一人分飾多角以及不下場的全員待崗模式,給了《大餐》從未有過的新鮮體驗,恰如人生輪迴,不斷復現,又有著微妙變化。

  主演之一的王文娜看到劇本時,內心是兼具驚詫與躍躍欲試的。如果説在一部劇裏成功塑造一個人物形象已經很不容易,那麼能在一部劇裏擔綱5個角色,簡直是極限挑戰,更何況戲劇不像電影電視那樣可以拍不好就重來,在一個視角下一氣呵成完成演出,這樣的難度非實力派演員而不能攻克。但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是誰都能扛住的操作,激起了王文娜的鬥志,“能參演這麼好的戲本就是天賜良機。”如何打磨演技分飾從青年到中年的五個角色、揣摩不同角色心理變化及特點,已然成為她細細品味這一大餐的必備過程。“舞臺對我來説就是一塊沃土,當我覺得自己有些枯竭的時候,我就需要回到能夠滋養我的舞臺,讓我汲取更多的養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著名演員張芝華同樣在《大餐》一人分飾多角,她將暮年艾儷依舊保持著年輕時的個性與直爽,以及為家人奉獻無聲之愛的情愫表現地十分到位,角色塑造飽滿而真實,不禁帶著觀眾沉浸與劇情之中,隨著角色情緒的變化而牽動心緒。

  小演員在《大餐》中表現也很搶眼。馬玥特別強調,自己尋找那些沒有太多表演經驗的孩子們,避免大人腔、表演腔,讓戲劇情緒像生活一樣緩緩流淌,“小孩的成長速度非常驚人,上一輪的小演員過了幾個月已經變得像大人樣了,我們不得不重新招募小演員。這就是戲劇的魅力,仿佛能夠凝固時間,又讓60年時間在舞台中轉瞬即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