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簡稱方案),國務院擬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穩定。
方案提出,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不再保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這一整合將打破存在15年之久的“一行三會”格局,金融監管進入新時代。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改革方案體現出黨中央的深思熟慮,考慮週全。銀監會、保監會的職責整合有利於加強監管協調,有效彌補監管漏洞,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
利於監管協同 彌補漏洞
根據方案,擬組建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和保險業,維護銀行業和保險業合法、穩健運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穩定。
若方案審議通過,未來中國金融監管框架將形成“一委一行兩會”: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自2013年中國銀監會成立後,我國金融監管正式形成由人民銀行負責貨幣政策,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實施分業監管的“一行三會”格局。近年來,隨著金融行業快速發展,機構綜合化經營趨勢明顯,新金融業態層出不窮。同時,金融風險跨行業、跨市場的傳染性逐步暴露,監管體制對業務模糊地帶無法覆蓋。統一和完善金融監管框架的呼聲漸高。
受訪專家表示,這次整合將是推進金融業監管協同的第一步,方向上轉向以市場監管為主,將有效避免監管漏洞和監管重疊。
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保險業的監管整合會形成市場統一的監管模式,有效彌補監管漏洞。“過去實行分業監管,市場存在監管空白,比如大資管、同業、非標等業務領域。”他認為,這次整合主要強調監管機構的分業監管和統一監管兩者之間有機結合,分業監管在中國仍然有效。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表示,銀行與保險在監管理念、規則、工具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對監管資源和監管專業能力也有相近的要求。“在我國金融監管資源和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尤其是地方層面保險監管人才匱乏,統一監管有利於發揮協同效應,集中整合監管資源,充分發揮監管專業人才的專業能力,提高監管的品質和效率。”徐忠説。
在中國金融業版圖中,大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主要也集中于銀行和保險領域。截至今年1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産達247.95萬億元。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説,銀行保險監管資源整合有助於加強這兩個領域的管理。未來在制定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風控標準時,可以更好地協調統一,有助於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
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
方案中還將中國銀監會和中國保監會擬訂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
徐忠説,分離監管規制與執行、由人民銀行負責金融業重大監管政策的制定,主要有兩個考慮:一是有利於確保發展與監管職能的切實分離;二是有利於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以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萬能險為例,其資金鏈條可能橫跨銀、證、保多個行業,從單個監管部門的角度看,都監管合規、風險可控,但從全局看其風險隱患可能已威脅金融系統穩定。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説,這體現出“雙峰監管”的特點。未來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只負責執行,如微觀審慎管理、市場監管、投資者保護等。凡是涉及宏觀決策、宏觀審慎和重要經濟參數的調整,都由宏觀管理部門——央行來管理。
其實上述職責的劃轉,也凸顯出改革強調監管機構的主要功能是市場監管。楊成長説,原來“三會”既負擔監管職能,也兼有其他行業發展規劃等功能。方案將有關市場調控、發展規劃等職責劃到央行,使得宏觀審慎管理、金融調控、市場監管這三大功能的劃分更加清楚。
方案提出,逐步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在受訪專家看來,方案的設計初衷和落腳點,正是著眼于這個目的,建立符合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實際的金融監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