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打造“環大學城教育新高地”

2018-03-14 10:33:57|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松江打造“環大學城教育新高地”,各大學老師也讓孩子留在家門口學校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東華大學教師江娥最近把家搬到了松江大學園區附近,孩子就讀位於松江大學城的東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近年來,越來越多松江市民,包括大學城教師,放心將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門口好學校。

  基礎教育打開大門,不再“閉門造車”。松江大學城主要有7所高校。去年,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附屬松江實驗學校正式啟用;今年,松江將再次聯手華東政法大學合作開辦九年一貫制學校,華東政法大學附屬松江實驗學校預計9月竣工啟用。松江與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合作辦學,借助依託高等教育優質資源,打造一批市民口中的優質學校,形成“環大學城教育新高地”。

  大學資源融入中小學課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上經貿大附校琵琶社團展演。

  上學期,東華附校四年級學生謝承奕在校園裏第一次體驗了旱地冰球。小謝説,每次揮桿學習旱地冰球都非常興奮,不僅喜歡這項時尚運動,還很期待每週旱地冰球課的到來。去年10月,旱地冰球課程在附校四年級學生中全面鋪開。東華大學旱地冰球隊主教練、體育部郭雪奇副教授親手指導學生正確揮桿,小夥伴盡享運動的快樂。

  東華大學現有超級組男足、超級組女足、田徑隊、手球隊和射擊隊5支高水準運動隊,旱地冰球也多次獲得全國冠軍和上海市冠軍。大小東華手牽手,不僅從足球共建項目合作到網球項目引進,融合旱地冰球課程資源,大學體育資源對附校的支持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東華附校已逐漸形成了一年級輪滑、二年級足球、三年級網球、四年級旱地冰球、五年級壘球、六年級拳擊等“一校多品”的體育教學特色。

  女生冬季西服中加入蝴蝶結與低擺花邊的點綴,男生服裝配以中式領口,旗袍的設計元素運用於女教師服裝,海派時尚氣息融入了校服色彩和款式等各個方面……東華附校校服設計師、東華大學服裝學院許旭兵副教授説,校服不等同於運動服,要體現學校的文化內涵和特色,傳達時尚氣息,讓學生愛上校服,發自內心地熱愛學校。

  高校老師走進中小學,不只是帶動一個班或上好一堂課,而要培養一批優質老師。去年9月,大小東華共建服裝設計創新工作坊,于曉坤副教授為附校教師做服裝設計課程的師訓。老師們不僅學會了布藝巧包裝、創意布貼畫,還開設了小小裁縫師、創意小飾品等布藝系列課程。從校徽、校訓、校報,到課程、師資、社團,在大學指導下,由扶到放,附校逐漸形成小東華特色校本課程。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外國語學校,上外師生引領松外學生開展拓展課,在跨雙文化課堂中學習法語、德語等第二外語,嘗試中英小記者課程。“希望每位在松外的學生在校9年中,能參與體驗到百名教師、百場講座。”校長金曉燕説。

  機制創新從頂層設計支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上經貿大附校“射藝進校園”區級展示活動。

  面對家門口新建的上經貿大附校,入學前,宋子昕的爸爸宋壘起初有點擔心;入學後,通過辯論、手風琴、射藝等學習平臺和自我展示,小宋從曾經性格內斂的小男孩成為陽光的自信少年。一批高起點辦學學校成立之初,招生上可能“慘淡”,短短數年間,本地生源紛紛回流,迅速成為百姓家門口的熱門名校,也促進了周邊其他學校發展。這得益於合作辦學高校的頂層設計和創新機制。

  東華附校自建校起,東華大學外派了兩位幹部,副校長張雲潔、發展處主任嚴晨全職入駐附校,讓學校能充分共享高校的優質資源;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派出江彪、徐慶,分別任上經貿大附校副校長、發展處主任。如何緊緊抓住金融和英語兩大特色?前年,學校聘請高校各個學院的教授擔任負責人,優秀教師和研究生共同參與,組織編寫適合中小學生的經貿系列校本課程。這套課程涵蓋“生活中的貨幣”“生活中的金融”“生活中的投資”“生活中的管理”“生活中的法律”等,提高學生財商素養。

  一堂有關“貨幣”的經貿課上,授課老師劉星星給學生講解“生活中的金融”。“貨幣到底等不等於錢?”劉老師拋出問題。不少學生第一反應:“不就是錢嘛?”老師舉例説,深夜獨自走在一個幽靜無人的小弄堂,突然有把刀架在脖子上,“要錢還是要命?”這時候,會馬上掏出身上所有的錢,而不是追問“這位好漢,你要哪種貨幣?”課堂上哄堂大笑……輕鬆的氛圍裏,學生們認識到“僅僅將貨幣定義為錢,太狹窄了”。上經貿大附校校長陳偉平説,傳統射藝、棒壘球、排球等特色拓展課也進入課堂,微課學習方法在數學、英語等學科積極推進。對學生進行金融啟蒙的同時,今年學校還將建立金融創新實驗室。

  位於松江的上海城市科技學校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聯合舉辦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中本貫通專業。工程大教授走進城市科技學校課堂為學生講課,兩屆中本貫通班的學生以專業學習、實訓體驗相結合,學習主動性增強,能力不斷提升,今年將與工程大方程式車隊攜手組隊,參加2018年巴哈大賽。

  倒逼高校教師教學改革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大小東華牽手,培育未來足球之星。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英語翻譯專業筆譯碩士生潘宗悅,參加了去年將附校作為大學生助教活動基地的“春風育苗”活動。助教活動中,大學生關注孩子英語知識水準,密切留意學生性格特點,不斷摸索調整教學方法,不少同學獲得了“進步小達人”稱號。依託大學英語專業特點,和孩子們編排英語戲劇,適合學生的“中外文化之旅”系列開闊了孩子視野,在快樂教學中建立友誼。“與中小學生面對面共同學習進步,讓自己對基礎教育有了更深刻的體驗,這段經歷終生受益。”潘宗悅説。如今,她已成為附校一名老師。

  每年,有30余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定期到附校參與“春風育苗”培優助教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實習實踐場所。目前已有5位上經貿大畢業的研究生進入附校從教;附校學生通過參觀高校,體驗校園文化,立志表示今後報考上經貿大。同樣,自東華附校成立起,先後7名優秀東華大學畢業生進入附校工作,構建了別樣的大小東華情誼。

  松江“大手牽小手”,一方面為高校大學生提供了實習實踐場所,儲蓄優秀後備人才;另一方面也倒逼大學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知識儲備,改變現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從機制上鼓勵大學老師參與探索基礎教育建設,協助附校開發校本教材,讓更多中小學生接觸到大學基因的優秀特色課程。

  開放辦學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松江基礎教育與大學合作辦學有成功的經驗,充分挖掘大學優勢資源,發揮輻射效應,區校強強聯手,積極探索有效合作模式。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説,這是出於教育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標導向,出於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導向,出於堅持高水準教育的品質導向,成為中小學探索優質辦學的新思路。從體制機制上保證大學支持基礎教育的積極性,從制度層面進行突破、創新,打造“新教育理念的高地”“教育人才的高地”,是打造松江G60科創走廊、培養人才的重要舉措,也是松江教育從大區邁向強區的關鍵一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