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先睹 | 歷時7年修繕,102歲上海總商會重現歷史風貌
最近,靜安區北蘇州路470號大院內,一座歷史老建築悄然卸掉了外部的腳手架,露出了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真容。
這幢建築落成于1916年,比外灘不少落成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建築都要“年邁”。這幢建築就是近代中國成立最早的“商業首腦機關”——原上海總商會會址。記者日前獲悉,歷時7年,102歲上海總商會將在今年5月完成修繕,重現建築歷史風貌。記者日前走進修繕後的上海總商會先睹其風采,並採訪了全程參與修繕的兩位建築師。
不恰當使用與年久失修,讓這座老建築損壞嚴重
三層樓高的清水紅磚墻,兩層通高的壁柱上裝飾著古典主義特徵的典雅花飾,三角形、半圓形山花窗楣……修舊如舊後的上海總商會,與背後的全球第四家寶格麗酒店相互襯托。
修繕後的上海總商會。
商會發端于上海,是近代上海經濟繁榮與城市發展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早在1902年,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商會——上海商業會議公所,落址在大馬路(今南京路)五昌裏。1904年,公所會址遷到愛爾近路(今安慶路),併為上海商務總會沿用。1911年,上海軍政府劃定鐵馬路(今河南北路)天后宮(原清政府出使行轅),作為上海商務公所的辦公地址。1912年,上海商務公所與上海商務總會合併成立“上海總商會”後,在天后宮原址建造議事廳和辦公樓,新會址就設在今北蘇州路470號。1912年破土,1916年落成,上海總商會至今已矗立102年。
“據《上海總商會新建議事廳開幕紀念冊》記載,這幢大樓當時投入經費約白銀十萬餘兩,聘請了上海頗有名望的英國建築事務所通和洋行負責設計,是上海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古典主義特徵的建築。在1920年前後,沿北蘇州路擴建了門樓作為上海總商會的主入口,以及一段水刷石圍墻,以連接主樓和門樓。”上海鼎創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師曹琳介紹。
100多年前建造時的上海總商會。資料圖
上海總商會經歷過一段“輝煌時期”,曾迎接過美國商會代表團、籌辦過中國國貨展覽,舉辦外交討論會議、處置江浙戰爭善後會議等等,為當時顯赫的工商界名流的聚會之地,見證了上海民族工商業發展史和革命史。
新中國成立後,上海總商會經歷過幾次變遷,先後用於上海電子管廠、聯合燈泡廠、上海市電子元件研究所的生産和研究,建築的結構形態也因此發生了較大改變。主樓的坡屋頂被拆除,加建了一層鋼筋混凝土樓層,建築由三層變為四層,加建部位與建築的整體風格不協調;位於北蘇州路的門樓,由於當時房屋資源緊張,多處被改建和加建,內部被隔成多個隔間,屋頂被加高了一層,門樓主立面頂部“上海總商會”幾個大字被抹去。
修繕前。資料圖
因上海總商會較高的歷史價值與獨特的建築風格,1999年,主樓被確定為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築、上海市登記不可移動文物,門樓被確定為上海市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014年,上海總商會被確定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但50多年不恰當地用於工業生産,早已改變了原有設計的使用功能,造成了較大程度的損壞,上海總商會亟待修復併合理使用。可如此大體量歷保建築的修復,耗資非常巨大,且修復後如何合理使用,都需要通盤考慮。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上海總商會都被閒置。
重現歷史風貌,並注入現代使用功能
2010年前後,蘇河灣地區的保護與開發啟動,上海總商會所在的北蘇州路一帶也被納入規劃。地産開發商華僑城拿下了河南北路以西的一大片土地,計劃用於建設商品住宅、寫字樓等,並引入精品酒店品牌寶格麗,上海總商會便坐落在酒店區域內。隨著整塊地塊規劃的推進,上海總商會的修繕終於拉開大幕。
如今,從北蘇州路進入大院,迎面便是上海總商會主樓。當年加蓋出來的第四層樓已經不見了。根據歷史圖紙與歷史照片,修繕建築師經過嚴密論證對屋頂進行重點復原設計。被“削掉”的斜坡又重新回來了,恢復了位於南入口之上的三角形山墻和精美雕花,連當年的煙道通風口都在大樓頂部得到了還原。
曾經缺損嚴重的彩色拼花馬賽克地磚已經被修復。
建築的二層是上海總商會最重要的空間。由一座氣勢恢宏的“金山石”臺階拾級而上便步入二層。
首先進入的是前廳,地面上,曾經缺損嚴重的彩色拼花馬賽克地磚,已經嚴格遵照原花紋肌理的邏輯採用傳統工藝進行補缺,色彩提亮,呈現出經典的手工風格和歷史滄桑感。
再往裏面走,就是總商會的宴會廳,空間開闊,可容納上百人。十米高的挑高大空間內,正前方有一個穹頂大舞臺,當年商界人士大型會議以及重要接待就是在這裡舉行。原來被抹平紋理的弧形穹頂,復原了古典主義的裝飾線腳與開闊的天窗;環繞半個宴會廳的回馬廊一度傾斜嚴重,如今全部被進行了加固,形態上都恢復舊貌,連當年回馬廊一側墻壁上紙筋石灰的花飾也被一併保留下來;裝飾線、木質門窗等等細節,按照歷史紋理全部恢復原狀。
宴會廳
上海總商會修繕項目總設計師、上海鼎創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淩穎松,有著豐富的歷史建築修繕經驗,曾主持過外灘源壹號和淮海路愛瑪仕旗艦店的修繕工程。他告訴記者,上海總商會修繕項目立足於保護、恢復優秀歷史建築原有風貌的基礎上,對原上海總商會地塊進行全面的修繕整治及功能調整,達到提升建築品質,滿足新的使用需求的目的。因此,除了恢復建築原來的樣貌,修復100多年來失修的建築結構和內外墻,恢復原裝飾細節,考慮到上海總商會未來會作為寶格麗酒店的餐廳使用,修繕中還提升了建築的功能指標,如,提升建築防火等級,為外墻和門窗加入保溫功能、提升了建築的機電性能等,為這座百年老建築注入現代功能。
修繕前的門樓。資料圖片
修繕後的門樓。
中國設計師主持修繕,匠人匠心全力修復
負責修繕上海總商會的上海鼎創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民企,修繕團隊成員都是中國設計師。當年正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這家當時創立不久的中國設計團隊,從德國知名設計公司手中“搶”下了這個項目。
原來,最初徵詢設計方案時,華僑城邀請曾主持設計修復外灘美術館的一家德國知名設計公司。德國知名設計公司從可識別性的角度,提出了建築修繕的觀點,即採用相近的材料恢復屋面的體量關係,新舊各自為營,同時和諧相處。
不過,這個方案沒有得到華僑城與評審專家的認可。
當時,上海鼎創還只是德國設計公司的“助理”公司,在德國設計公司的方案被否定後,淩穎松大膽提出了他們的修繕思路和設計方案:上海總商會作為近代上海工商業的縮影,經歷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商業的歷史變遷,這段歷史是這個城市重要的歷史記憶,他們希望通過保護和恢復,再現上海總商會的歷史風貌和昔日上海“滬上清明上河圖”的輝煌盛況,發掘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這個修繕理念得到了華僑城與歷保專家的認可。
在修繕中,上海鼎創尊重歷史原貌,調動一切可用資源進行修復上的思考與創新,並在專家評審會上與各位專家深度探討,論證了各種裝飾細部的樣式、精準推斷構件的尺度關係,為修復建築提供了充分的依據,盡最大力量恢復建築當年的風貌。
如,在考證室內墻面裝飾色彩時,修繕建築師截取不同部位的墻麵粉刷層切片,通過顯微鏡觀察和識別歷史層次後發現這裡曾被涂刷過11次,最早涂刷得顏色呈現為淺米色,同時考慮到塗料顏色隨時間變化的因素,最終確定了當年的墻面顏色。
宴會廳西墻裝飾精美,被原汁原味保留下來。
又如,宴會廳西墻裝飾精美,但修繕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亟待加固。可一旦做了加固,紙筋石灰的裝飾構件可能就損毀無法修復了。在有些修繕項目中,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採取剝離裝飾層再用現代材料按原樣式仿製後安裝上去的辦法。但修繕師並不甘心這樣做。他們與施工師傅在現場仔細研究後發現,宴會廳內的紙筋石灰裝飾硬度比較高,就嘗試將這些紙筋石灰構件從墻面上整體剝離下來,對墻面進行加固處理後,再用螺栓把切下的裝飾安裝回去。雖然費時費力,但讓這些精緻的石灰裝飾得以原汁原味保留下來。
富有創意的是,上海總商會變遷的歷史痕跡在修繕中也被保留下來。修繕團隊希望通過這些歷史痕跡,讓參觀者感受到歷史的變遷和城市的記憶。“歷史建築修繕工程不只是一個修房子的過程,更是一種傳承文化記憶的公眾宣傳與教育。”淩穎松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