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告別衛生間廚房爭搶戰 滬彭浦新村400余戶居民喜搬電梯房
“盼了50多年,沒想到能在有生之年回到原地住進嶄新的電梯高樓大廈,政府的‘拆落地’舊房改造措施實在太接地氣、太暖人心了!”……今天上午8點30分,在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彭三小區四期舊住房成套改造項目居民回搬儀式現場,年近八旬的居民吳忠義紅著眼圈,激動地向記者表述著喜悅之情。區委書記安路生,區委副書記、區長陸曉棟也來到現場,祝賀居民入住新居,併為居民代表發放了新居鑰匙和紀念品。
圖説:居民代表收到了新居鑰匙和紀念品。張龍 攝
搶佔煤衛設施大戰頻發
如果説彭浦新村是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那麼彭三小區則是其中最典型的老舊工人新村。小區內的58幢樓宇,都是建於上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多層老舊公房,其中43幢非成套房屋內,居住著1998戶、近萬人,他們長期居住在3戶人家合用一個衛生間、一個廚房間的狹窄空間裏。
“家家早晚上演爭搶大戰!”1960年就搬來居住的吳忠義告訴記者,每天大清早,3戶人家15、6個上班、上學的人,爭相搶佔衛生間用廁;晚上回家後,大家又競相搶用灶頭間的一個水龍頭淘米洗菜,3家一起燒菜轉身都困難,鄰裡之間經常為此引發糾紛。更讓住戶們難以忍受的是,由於年久失修,許多房屋墻面、屋面滲水,房屋整體沉降嚴重,雨天廢水管道堵塞,衛生間糞便倒流滿溢,小區也到處呈現地面沆洼不平、花壇荒蕪等破敗狀況,居民生活環境十分艱苦,要求改善的願望非常強烈。
圖説:居民們今天開心地“回家”了。張龍 攝
率先推行“拆落地”改造
彭三小區的居民多數是周邊企業的産業工人,其中不乏全國和市級勞動模範。為徹底改變彭三小區百姓居住環境,市、區政府決定從2007年起,將彭三小區列為市區聯合試點舊住房成套改造項目,分五期實施。一期通過對房屋搭、放、升、抬,擴大住宅面積,使6幢非成套住房居民實現了煤衛獨用。
但小區很多住房結構、佈局、排水等基礎條件太差,不適合進行這樣的改造,故從2009年二期改造開始,彭三小區在全市率先實施“拆落地”改造。據了解,“拆落地”是指居民先通過在外租房過渡等方式搬離老房,然後 由政府將老房拆除在原地重建,待房屋竣工後居民再回搬,改建原則是“拆一還一”。雖然改建後房間使用面積原則上不擴大,但每戶居民都擁有獨立的煤衛設施和結構合理的房型,從根本上解決了煤衛合用、結構老化、嚴重積水等生活“急難愁”問題,受到居民的普遍歡迎。彭三小區二、三期經過歷時3年多的“拆落地”改造,共拆除10幢舊樓,新建7幢6、7層沒有配備電梯的小高層。
圖説:居民們可以原地住進嶄新的電梯高樓。張龍 攝
電梯樓宇令居住品質大升
為進一步提升居民居住品質,區政府決定彭三小區四期“拆落地”改造新建的房屋均為高層電梯房。四期拆除重建項目于2013年11月啟動,總計拆除16幢非成套老公房,新建3幢18層高樓、3幢8層樓小高層,受益居民423戶。
這些區政府投資逾3億元興建的電梯房,總計有34種戶型,雖然原則上是“拆一還一”,但每戶居民的實際建築面積均比原先增加了一些。在上房設計院設計師的巧妙構思下,還配置了一個可容納285輛機動車停放的地下停車庫,並且小區內樹木蔥鬱,路面寬敞。但好事多磨,居民們都想挑選好樓層,一時爭吵得不可開交。街道舊住房成套改造推進辦公室又在全市首創“選層摸號”回搬安置方案,從而使家家戶戶心悅誠服。
“今年恰逢彭浦新村建村60週年,彭三小區不少居民曾經是全國和市、區勞模,為上海經濟建設作出過貢獻,讓他們住進煤衛獨用的新居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彭浦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任偉高興地對記者説。據他介紹,彭三小區第五期“拆落地”改造也即將啟動,總計拆除11幢非成套房屋,擬新建7幢8-18層高層,現已完成居民意願徵詢工作,同意改造率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