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快速路擁堵時間逐步拉長

2018-03-29 14:47:59|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交通年報出爐!2017年上海快速路擁堵時間逐步拉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2017年上海實有小客車達到469萬輛(含滬牌及長期在滬外省市小客車)。其中,滬牌小客車約318萬輛,同比增加34萬輛,滬C增加17萬輛。

  3月29日,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正式對外發佈《2017年上海市綜合交通運行年報》(下文簡稱《年報》)。其中,上海快速路擁堵時間逐步拉長、交通共享出行多元化、長三角交通一體化加快推進等成為2017年上海交通運行特點。

  上海快速路擁堵時間逐步拉長

  根據《年報》顯示,2017年小客車保有量增速放緩,使用更趨理性。2017年上海實有小客車達到469萬輛(含滬牌及長期在滬外省市小客車),同比增加46萬,較2016年同期增速下降13%,但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其中,滬牌小客車約318萬輛,同比增加34萬輛,其中滬C增加17萬輛,滬牌增加12萬輛,新能源增加5萬輛。長期在滬外省市小客車約151萬輛,同比增加12萬輛,低於2016年同期15萬的增速。持續跟蹤調查顯示,全市小客車出行強度逐年下降,2017年日均出行距離下降到26.6公里/年。

  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薛美根表示,按照目前發展態勢,小客車的增幅仍將維持在40-45萬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2017年上半年,有7個區域工作日平均擁堵指數達到50以上,同比減少4個區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2017年下半年,有11個區域工作日平均擁堵指數達到50以上,同比增加1個區域。

  道路交通運行狀況方面,2017年上半年上海中心城道路交通運行情況同比持平,快速路高峰擁堵指數同比上升1-3%,擁堵區段同比減少4個;地面道路高峰擁堵指數同比下降3-5%,擁堵區域同比減少4個。受車輛增長、重大交通設施施工、車輛禮讓行人等因素和措施影響,下半年快速路和地面道路的高峰擁堵指數同比分別小幅上升6-7%和4-6%。整體來看,上海快速路的擁堵特徵在變化,表現為車速窄幅波動,擁堵時間逐步拉長。

  今年,上海道路擁堵情況是否會進一步加劇?根據《年報》,今年北橫通道、濟陽路快速化、14號線、武寧路快速通道、江浦路隧道等建設項目將正式進入主體設施建設時期,這些重點項目建設集中于中心城區,將對道路通行能力産生較大的影響,預計形成中心城中部、西部、濟陽路沿線、浦東沿江等擁堵片區。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將開展全市架空線入地和合桿整治工作,年度計劃開工255.5公里,其中年內竣工132公里,總體涉及11個區,其中內環內黃浦、徐匯、靜安最多,另外中博會周邊區域如閔行、青浦、長寧等部分區域工程量較大,施工期間將對周邊區域交通産生一定影響。

  交通出行共享特徵逐步顯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2017年,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966萬乘次,工作日達1000萬乘次。

  公交出行方面,上海軌道交通線網持續擴展。隨著軌道交通9號線三期東延伸、17號線投入運營,2017年上海軌道交通全網絡運營線路總長增至666公里,實現除崇明區外其它所有行政區均有軌道交通覆蓋。車站數增至389座,內環內軌道交通站點600米半徑覆蓋率增至75.6%。

  伴隨著軌道建設持續推進,軌交客運量再創新高,擁擠狀況保持穩定。2017年,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966萬乘次,工作日達1000萬乘次,全路網列車正點率99%,單日最高客流1186.7萬乘次,創歷史新高。全網擁擠狀況保持穩定,早高峰擁擠里程比例18%,略好于2016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2017年,城市道路客運模式更趨多元。

  薛美根在接受東方網記者採訪時指出,2017年城市道路客運模式有一大顯著特地,即更趨於多元化,交通出行共享特徵逐步顯現。“以共享單車為例,其在軌道交通站點進、出站的接駁比例分別從之前的1%上升到9.2%和5.8%,解決了不少市民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難題。”東方網記者還在採訪中了解到,分時租賃車輛平均週轉率上升為4.0次/日,日均使用3.5小時/日,顯著高於社會小客車2.2次/日的水準,顯示出一定的共享特徵;網約車日均客運量54萬乘次,佔計程車行業(包括巡遊計程車和網約車)總體的19%。

  交通共享經濟的發展使傳統客運面臨較大轉型挑戰。受相關交通方式的分流,傳統計程車日均客運量208.0萬乘次/日,同比下降12%,其中區域計程車日均客運量33.8萬乘次,同比下降12%。

  公交車方面,71路中運量自2017年年初投運以來客運量持續增長,單日最高客運量突破5萬乘次。但地面公交整體客運量依然呈現持續下降態勢,2017年日均客運量下降到602.9萬乘次,同比下降8%。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今年,城市道路交通面臨施工影響,預計形成中心城中部、西部、濟陽路沿線、浦東沿江等擁堵片區。

  長三角交通一體化加快推進

  《年報》還顯示,2017年長三角交通一體化加快推進,交通聯繫更加緊密。2017年,上海與長三角(江浙皖三省)鐵路旅客到發量14494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約8.5%。上海與長三角鐵路旅客到發量佔上海鐵路旅客到發總量的比重為68%。值得一提的是,11號線花橋段工作日進出站客流規模持續增長,2017年已達5.7萬乘次/日,其中近80%進出上海中心城區,顯示出明顯的通勤特徵。每天進入上海的短期訪滬外牌小客車約為20-25萬輛,主要來自於長三角,其中蘇、浙、皖三省的車輛佔比達到85%。

  此外,上海對外交通設施能級進一步提升。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建成開港,新增集裝箱泊位7個、吞吐能力400萬TEU,成為全球最大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虹橋機場T1航站樓A樓和交通中心工程竣工,航空出行更加便利。吳淞郵輪碼頭後續工程基本完成建設,中國國際郵輪門戶港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伴隨著交通能級設施提升,上海對外交通客貨運需求快速增長。2017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000萬標箱,創下全球港口集裝箱運輸史最高紀錄。上海機場實現貨郵吞吐424.2萬噸,同比增長9.4%,上海成為繼中國香港、美國孟菲斯後全球第3個年航空貨量400萬噸以上的城市。上海機場旅客吞吐量1.12億人次,浦東機場成為繼北京首都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之後,中國第三個、內地第二個突破7000萬人次的機場。鐵路則依然是對外客運的主力軍,2017年鐵路對外旅客到發量2.12億人次(不含金山鐵路),同比增長9.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