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浦西成裏成為全市首個架空線落地石庫門小區,百年弄堂的天空再無分隔 多少年沒看到這樣 沒有遮擋的天空了
昨日,施工人員在西成裏小區拆除信號架空線 /晨報記者 竺鋼
擁有92年曆史的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西成裏小區是上海頗具代表性的石庫門建築群,最近完成了小區弱電架空線入地工程,並於昨天啟動舊架空線拆除工作。被稱為“黑色污染”的架空線拆除後,有居民站在弄堂裏感嘆:“多少年沒看到這樣無遮擋的天空了。”
改造前
想拍照找不到乾淨的角度
29日上午,戴著頭盔的工人師傅扛著竹梯走進馬當路278弄西成裏,把竹梯的一頭靠在石庫門老宅墻上,利索地爬上去,開始拆除橫七豎八拉得像蜘蛛網一樣的黑色架空線。只見他拿出工具,輕輕一剪,橫在小弄堂上方的黑線就垂落下來。再往弄堂裏看去,視線頓時沒了阻攔。師傅告訴記者,“新換的線大部分會埋入地下,少數無法埋下去的都穿在線槽裏。”順著師傅手指的方向望去,兩條白色的線槽附在墻面上,在墻的盡頭處垂直而下,末端連入地下,乾淨利落。
“架空線落地以前,小區可沒這麼漂亮。”西成裏居委會主任戴瑾從手機裏翻出改造前的照片,展示給記者。照片上,幾十根黑線亂糟糟地糾結在一起,有的地方打了結,有的地方胡亂散開,把好好的墻面搞得烏七八糟。戴瑾從小住在西成裏,對環境的變化很了解。“我小時候沒這麼多線,從弄堂裏看天空,視線是無遮擋的。十幾年前開始,使用網絡、有線電視的人家越來越多,後來小區裏又裝了視頻監控,架空線也越來越密集。”
建於1926年的西成裏,是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內的舊式里弄。曾有攝影愛好者專門跑來,想要拍攝石庫門老建築,卻找不到一個沒有架空線的角度。淮海中路街道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街道花大力氣對西成裏進行“微更新”改造,外墻清洗了,花壇整修了,但是要讓石庫門老建築更好地呈現原汁原味,架空線問題不解決不行。街道收集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後,決定在今年春天完成改造。
改造時
挨家説服1700戶居民
此次石庫門小區架空線落地改造,沒有現成案例經驗可借鑒。架空線入地管線綜合協調單位負責人任濤告訴記者,小區主弄堂最寬處只有5米,最小的支弄堂寬度不到2米。地下分佈著燃氣管、下水道、自來水管等錯綜複雜的管網。同時,弱電管線數量眾多,涉及電信、聯通、移動、鐵通、有線電視、視頻監控等近10個部門,且網絡用戶的運營商各不相同,切割不能有差錯。再者,石庫門公共部位跼踀,內部佈線協調難度極大。
對此,施工隊採用“一點一方案、一戶一策略”的辦法,逐點逐戶勘察、規劃,按照“先室內、後室外,先小區、後路面”鋪設管線。“為方便日後的發展和維護,我們在管道、線槽裏預留了空間,以後社區開展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等還會裝新的線,都可以穿進去。”
西成裏約有1700戶居民,要想説服居民都同意改造,也是個難題。一位居委幹部告訴記者,“我們上門做工作時,有的居民聽了我們描述裝好以後的效果,就同意了。而持反對意見的居民中,有的是怕影響線路使用,有的圖晾曬衣服方便,有的不願破壞室內裝修。住在69號的葉老伯也曾是反對者之一。“他們説新的線要從我房間裏穿過,不然會影響鄰居使用網絡。我房間很小,聽了害怕的。”經過再三解釋,葉老伯同意讓線從房頂上穿過去。“架空線架在外面是很難看,鄰居的需求也不能不考慮,鄰裡相處以和為貴嘛。改造之後,弄堂裏乾淨多了,我覺得我的讓步很值得。”
改造後
安裝管線不得再有架空線
據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介紹,西成裏改造對光纖進行了升級,小區97%以上居民用上了新光纖,改造前居民反映的“電話有雜音”、“電視畫面有雪花”等問題都解決了。
已有的弱電架空線全都“收起來”了,再有居民要裝寬頻網絡、拉接管線,又該怎麼辦?不久前,居委會請來法律顧問,與居民共同制訂了具有法律效力的石庫門小區住戶守則,對小區住戶今後安裝寬頻網絡、拉接管線及私接亂拉行為進行了規範。同時對運營商加強管理,建立運營商進小區準入機制。今後居民申請安裝的通訊網絡等管線必須通過地下管線引接,不得發生架空線行為。
黃浦區房管局的楊喜林告訴記者,與西成裏一條馬路之隔的豐裕里正在以西成裏為樣板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改造。今年黃浦區還有五、六個石庫門小區要試點推進架空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