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區將構建“500米黨建服務圈”

2018-04-11 09:35:03|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徐匯區將構建“500米黨建服務圈” 力爭到2020年底黨建服務站點數達到400家

  整合區域內紅色教育、人文科技和民生服務等資源,將黨建資源和服務力量向基層集聚,徐匯區構建“500米黨建服務圈”,為黨員群眾提供“家門口的黨建服務”,引導各類服務資源集聚在站點,黨員群眾需求對接在站點,組織宣傳教育落實在站點。據悉,到2020年底該區的黨建服務站點數力爭達到400家,平均在500米範圍內至少有一家黨建服務站點為黨員群眾提供服務。今年計劃新建16個站點,重點推進徐家匯中心建設之家、龍南佳苑人才公寓黨建服務站點建設。這是記者從今天下午召開的徐匯區“500米黨建服務圈”建設現場推進會上獲得的信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説:徐匯區“500米黨建服務圈”點位。徐匯區宣傳部 供圖

       徐匯區構建的“500米黨建服務圈”,是個非行政、非行業,跨領域、跨隸屬的載體,是區域化黨建、“兩新”組織黨建和居民區黨建的深度融合融通,將實現機關黨建、國企黨建和事業單位黨建資源共享。根據規劃,徐匯區將在居民區實現黨建服務站點全覆蓋,在各功能區重點佈局具有區域特色的黨建服務站點,在重點樓宇和園區佈局功能疊加的黨建服務站點,在教育、衛生等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佈局行業黨建服務站點。區委組織部將重點佈局“22500”黨建服務體系,每年重點推進2個黨建服務示範站點建設,每年重點加強2個功能區黨建,推進全區“500米黨建服務圈”均衡發展,每年“七一”前後,集中認定一批基層黨建服務特色站點或示範站點。

       此外,區黨建服務中心要建設成樞紐型服務平臺,街鎮黨建服務中心成為基礎黨務管理平臺和區域化黨建服務平臺,黨建服務站點成為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黨員群眾之家”。

       今年,徐匯區重點推進風貌區黨建,以“500米黨建服務圈”疊加功能區黨建,達到“促風貌保護、促文化挖掘、促民生服務,提升整體黨建品質”。首先是成立衡復歷史風貌區黨建聯席會議,協調天平、湖南、徐房集團、旅遊、文化等多個部門,圍繞居住、商務、文化、旅遊等4項風貌區功能,將精細化管理做深做細。此外,運用區域化黨建平臺,共同促進風貌區保護。如協調徐房集團黨委持續推進張樂平、柯靈等名人故居的開發、開放。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用紅色文化引領歷史風貌區文化,做好宋慶齡故居、中共地下黨秘密電臺等紅色資源的挖掘、保護。

       記者從今天的推進會上還了解到,徐匯區探索在風貌區黨建中創新新時期黨性教育方式,推出了“四個紅色”開放式黨課教育:紅色路線——行走中的黨課,紅色故事——建築中的黨課,紅色人物——歷史中的黨課,紅色經典——藝術中的黨課。圍繞“紅色路線”,宋慶齡故居、張樂平故居、巴金故居等8個開放式黨課教育點代表共同發佈了“衡復歷史風貌區”紅色路線。圍繞“紅色故事”,將在5月份推出“老洋房中的紅色故事”。圍繞“紅色經典”,區委組織部已聯合上海音樂學院舉辦了第一期“音樂黨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_副本

圖説:宋慶齡故居等“紅色路線”。 徐匯區宣傳部 供圖

       位於衡復風貌保護區的天平、湖南街道是黨和廣大社會進步人士早期在上海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區域之一,具有鮮明的紅色基因和紅色血脈。這兩個街道挖掘區域內紅色資源,以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等為重點,用紅色文化引領風貌區文化建設。天平街道作為首批“上海市黨建實踐研究基地”中唯一的街鎮,近年來街道黨工委挖掘紅色資源和紅色地標,完善了“一幅黨建地圖、一條紅色路線、一個黨建服務圈”,構建起以街道黨工委為領導核心、各類區域黨組織互聯互動的黨建格局。

       天平街道在2017年初梳理排摸區域黨建資源,突出“紅色經典”和“歷史人文”,繪製了《漫步天平》黨建圈地圖,地圖標注出10大類86個社區紅色點位,為黨員群眾提供“家門口的黨建服務”。2017年末,街道又設計了“不忘初心,行走中的黨課——2017天平紅色公益挑戰賽”,活動以天平紅色地標為原點,以衡山路為起點和終點,在新四軍駐上海辦事處尋找接頭暗號,在中共地下黨秘密電臺舊址破譯秘電,在田漢故居重溫《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故事,在宋慶齡故居紀念館、陳毅故居感受革命前輩的激情,充滿劇情的活動路線吸引區域單位黨員踴躍參與,促進了紅色文化在社區黨員中的認同共鳴。今年,街道將打造以“行走中的黨課——漫步天平”為主題的微線路,重點開發紅色人文路線,將28個點位進行二維碼標注,採用互聯網自助教學模式。街道還將結合構建“500 米黨建服務圈”要求,以區域內紅色路線為起點,從衡山路出發,向湖南街道、周邊地區及全市範圍內的紅色地標拓展和延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_副本

圖説: 天平街道突出“紅色經典”和“歷史人文” 。 徐匯區宣傳部 供圖

       湖南街道黨工委以樓宇黨建服務站為節點,構建了黨建服務網絡,培育出一個個品牌項目。“梧桐·SPACE”是上海市首批樓宇黨建服務站示範點,“一間活動室、一塊標識牌、一條工作方法、一套工作制度、一個品牌活動”的“五個一”的黨建標準化元素是樓宇黨建服務站的鮮明標識,它被賦予了黨建基地、活動空間、輻射基點的功能定位,是街道黨建在商務樓宇的延伸。在“MUSIC989午間音樂時間”、“上海環貿廣場午間音樂會”項目中,來自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等單位的音樂家給白領員工帶來一場場精彩的演出;由戲劇學院老師指導的“梧桐劇社”在2年時間裏,已吸引200多名熱愛話劇的白領員工,形成了以30多名骨幹社員(包括10多名黨員在內)為核心的團隊,並在劇社中成立活動型黨支部。

       為了向黨員群體更好地提供就近便捷服務,湖南街道將在淮海中路各地鐵、公交站及地標建築附近,再增設3個黨建服務站,實現500米黨建服務圈全社區覆蓋,打造“有溫度”的服務圈。新建服務站除具備“五個一”黨建標準化元素外,將設置鮮明的主題,如將在永隆商務樓設立的服務站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特色,瑞力大廈設立的服務站是美好生活類的主題,大隱書局的服務站的主題是梧桐閱讀聯盟、分享優秀書籍、組建讀書會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_副本

圖説:湖南街道打造“有溫度”的服務圈。徐匯區宣傳部 供圖

       此外,街道還將以區域公共文化場所為延伸,將區域單位黨建服務點建成特色資源集聚地和紅色教育基地。以巴金故居、柯靈故居和張樂平故居為代表的文化名人故居、老房子藝術中心、海派連環畫傳承館、衡復微空間、IG照相機博物館、正玖文化體驗基地等場館是湖南轄區內的文化地標,街道相繼在部分場館設立了黨員組織生活開放點和社區黨校現場教學基地,並多次組織“三新”黨員在這些點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街道還運用區域單位資源,推進黨建共建項目,如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開展“用音樂圈朋友”項目,讓白領員工走進上海交響樂團參觀音樂廳、聆聽交響樂;同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合作的兒童劇工作坊劇場、同樂高玩具(上海)有限公司合作的青少年樂高體驗室,為白領帶來了精彩的親子活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