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一網通辦”上海加快建設智慧政府

2018-04-13 09:36:2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瞄準“一網通辦”,上海加快建設智慧政府 今年建成政務總門戶,2020年形成智慧政府基本框架上海市大數據中心昨揭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隨著“一網通辦”在上海逐步落地,“數據跑路”將取代“群眾跑腿”,企業和市民的獲得感將不斷提升。本報記者袁婧攝

  瞄準“一網通辦”目標,上海將加快建設智慧政府,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最大程度便企利民。4月12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佈會透露,年內上海將建成政務“一網通辦”的總門戶,到2020年,形成整體協同、高效運行、精準服務、科學管理的智慧政府基本框架。

  據介紹,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加快提升本市政府管理和服務智慧化水準,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最大程度便企利民,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已于3月30日由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方案圍繞當前政務服務的堵點、難點、痛點、重點,提出了25項重點任務。

  根據該方案,上海明確把“一網通辦”作為智慧政府建設的主要目標,同時也是對企業和市民的鄭重承諾。按照昨天發佈會上的解讀,該目標可以再做一輪拆分:所謂“一”,就是要推進市區兩級90%以上涉企審批事項只跑一次、一次辦成;“網”,就是線上、線下都要構築起統一的政務服務體系,讓企業市民在辦事時從“跑部門”變為“找政府”;“通辦”就是強調全市通辦、全網通辦,市民可在全市任何一個街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跨區辦理事項,目標是實現全市通辦率達到99%。

  從結果上看,隨著“一網通辦”的逐步落地,“數據跑路”將取代“群眾跑腿”,企業和市民的獲得感將不斷提升,主要體現為“四個減”,也就是政務服務“減環節”“減證明”“減時間”“減跑動次數”。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政府各部門間數據和信息的流動,未來辦事時所需提供的材料可望大幅壓縮,特別是能通過數據共享獲取的材料不需提交、能通過網絡核驗的材料不需提交、前序流程已收取的材料不需提交。

  據介紹,今年上海要建設縱橫全覆蓋、事項全口徑、內容全方位、服務全渠道的上海政務“一網通辦”總門戶,形成網上政務服務統一入口和出口。在各區行政服務中心和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也要建設一窗受理、分類審批、一口發證的新機制,同時,打造“12345”市民服務熱線政務服務總客服,並規範整合各類政府部門的服務公眾號和App。

  政務服務前臺“出入口”的統一,離不開“後臺”流程的再造。據介紹,今年上海將重點整合現有各部門碎片化、條線化的政務服務事項前端受理功能,建立跨部門協同辦理機制,進一步深化從“串聯”到“並聯”的審批流程優化。對於開辦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建築設計及施工許可等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事項,本市將重點推進流程再造、協同審批的突破。此外,將重點推進100項量大面廣事項的主題式、場景式服務,使得辦理時限、跑動次數明顯減少。

  為實現“一網通辦”目標,上海將加強制度和技術保障。一方面健全相關制度和標準規範,建設智慧政府的體制、法治支撐;同時,為著力打破“數據孤島”,本市將統籌構建“雲數聯動”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使跨部門、跨層級、跨系統的各類服務數據得以匯集互聯。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將帶頭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充分挖掘數據資源對於經濟發展、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等領域的價值。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出席併為上海市大數據中心揭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