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百年老校“融合辦學”對接新中考

2018-04-09 10:18:39|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百年老校“融合辦學”對接新中考 嘉定區將複製推廣啟良中學經驗,推進更多優質資源輻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最近正值“小升初”,城中路小學5年級學生朱思源參加了啟良中學校園開放日,豐富的活動令孩子流連忘返。“家住老城區,如果家門口的公辦初中教學品質不斷提高,相比民辦學校,我們更願意送孩子上公辦學校。”家長趙蕓説。

  7日,百年老校啟良中學試點融合辦學,成為嘉定區教育學院教改基地學校。學校新建立的理事會由中科院科技專家、教育專家、博物館館長、企業家等組成,創新管理模式,探索對接新中考改革。成功孵化第一所後,嘉定未來兩三年內將在區內複製推廣,推進更多優質資源輻射。

  空間融合線上線下互動學習

  小學5年級學生黃宇孟來啟良中學參加“遊學”,不僅體驗了幸福課程,還參觀了創新實驗室。媽媽孟慧麗説,看到新中考改革方案後,家長願意孩子上公辦初中。為了讓更多周邊學生家長了解學校,啟良中學邀請3所對口小學五年級學生前來“遊學”。

  上世紀90年代,啟良中學生源發生了變化。雖然學校對口嘉定城區3所優質公辦小學——普通小學、嘉定實驗小學、城中路小學,但每逢“小升初”,本地生源流失嚴重,紛紛流向周邊民辦學校。學校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周邊博物館、秋霞圃等文化資源集聚,如何讓百年老校重新煥發光彩?

  今年公民辦初中招生同時啟動,又逢新中考改革方案出臺,給學校帶來契機。校長陸正芳説,融合辦學不是合作辦學,而是一種深度合作,優勢互補融為一體,形成迭代效應,産生“1+1>2”效果。不久,學校將進行空間融合,建立學校數字化學習的空間平臺,借助區教育學院已建立以“跨界、合作、共同體”為理念的數字化學習空間——嘉學院,與蘋果公司、科大訊飛等互聯網頂尖企業和教育專家建立合作關係,為教師、學生拓寬數字化學習空間,建立線上線下互動性學習平臺;針對外語聽説測試和理化實驗操作等,建立區級聽説與實驗技能學習中心。在區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路光遠看來,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培養,而是集社群學習、線上線下活動,打造互聯網現代技術新形式的學習。

  為青年教師定制VIP成長計劃

  嘉定區中學數學教研員、市數學特級教師孫琪斌提倡“在學中教”,他喜歡走進課堂,表達自己的數學主張。包括孫琪斌在內的區教育學院名師團隊8名教研員,以學科大組長身份走進啟良中學。學校建立教研員實訓基地,引領學科組進行教改實踐研究。

  自上學期起,由10位區教育學院教研員帶教10位青年教師,為每位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特徵的培養計劃。青年教師VIP成長計劃中,青年教師朱依婧師從孫琪斌,通過跟蹤式“一對一”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指導,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小朱説,在孫老師的帶教下,數學有講道理的一面,有對“為什麼負負得正豁然開朗”的一面,更有立德樹人的一面。與初中英語教研員夏秋寶結對的青年教師張俊感到,在教學方法和授課形式的探索道路上,師傅的指導就像指示牌,每次評課後,努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共同尋找教育智慧。

  學校還成立重點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學科工作室,參與市教研室課程領導力項目。校方希望通過“幸福成長學堂”“文化藝術學堂”“創新思維學堂”三大學堂,聚焦生涯教育、社會實踐、探究學習,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中科院科技專家為師生送課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專家向世清曾參與該校創新實驗室的創建。今年,他還將為學校送去更多STEAM課程,並將課程送進課堂,親自為師生開課。“通過科技創新,增加實踐活動,打造新型的課程體系。”向世清也是啟良中學第一屆理事會的18名成員之一。

  日前,啟良中學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完善理事會管理機制,建立融合辦學制度。在18名成員中,除了教育、科技決策專家,還有博物館館長、多所對口小學校長等,理事長由區教育局局長擔任。在傳統學校建立這樣多元化的理事會結構,尚屬首次。

  嘉定區教育局局長姚偉説:“百年老校地理環境好,文化底蘊厚,小學學區優質,開展融合辦學,眾多理事會成員只是‘盆景’,未來要做好嘉定教育的‘風景’,這不是權宜之計,不是一時之策,而是通過複製、推廣,推進教育優質資源輻射,成為探索對接中考改革、提升初中辦學水準的新舉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