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科普創新教育基地落戶

2018-04-17 09:18:09|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科普創新教育基地"落戶"上海南洋中學

  4月13日下午,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科普創新教育基地在上海市南洋中學“”揭牌。南洋中學將在勞技課和拓展課上全面引入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課程,建設創新實驗室。

  中國電子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科普創新聯盟秘書長、中國電子學會人才發展與科普部主任楊晉,和南洋中學黨委書記陳宏觀共同為“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科普創新教育基地”揭牌;上海臻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也與南洋中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青少年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課程研發及師資培訓等方面展開廣泛深入合作,為人工智能進校園提供校企合作新模式。

  今年年初,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新課標”的重點是加入了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處理等,具體來説,就是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生的信息技術必修課程中,大幅度提升了在編程、計算思維、演算法方面的思維要求,以及人工智能、開源硬體、網絡空間安全等知識面要求。

  面對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中小學如何將人工智能教育落實到課程上?借助人工智能教育新平臺,作為上海市科技教育示範校,“百年老校”南洋中學此次成功入選中國電子學會主管的“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科普創新教育基地”。

  南洋中學將在勞技課和拓展課上全面引入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課程。教育機器人、智慧飛行器、計算機編程進入課堂,人工智能讓高中生的勞技課走出“傳統”、進入“未來”。提升學生科學技能和創新素質,推動科技教育成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核心內動力。

  據了解,南洋中學的人工智能課程,將在已有的《機器人基礎技術教學》課程的基礎上,添加人工智能元素形成《創意智慧機器人製作》拓展課程,以及人工智能和物聯網下的智慧應用課題設計等初階和高階課程內容,面向不同年級和不同學力的學生。未來南洋中學的勞技課和拓展課上,學生們將在創新實驗場所接觸到無人機、VR、3D列印、編程、表演機器人等,全面提升人工智能科普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南洋中學黨委書記陳宏觀表示,創新實驗場所包括“創新教學區”和“開放實踐區”。其中創新教學區為日常的學習和展示場所,分為2個人工智能創新教室與1個展示空間。開放實踐區是可以進行于相關創新設計作品的挑高開放式驗證場所,是課堂式教學活動的拓展與延伸。人工智能創新實驗室建設將有助於在校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另據了解,作為中國電子學會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慧創新展示活動上海賽區的舉辦地,南洋中學所處的徐匯區將在下月迎來一場面向孩子們的科創嘉年華。徐匯區團委副書記王安華今天在揭牌儀式上透露,“2018徐匯區青少年智慧創新嘉年華”將於5月舉辦,通過多項互動活動,讓孩子和家長了解人工智能,鍛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