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通”覆蓋寶山550個居村

2018-04-17 09:23:47|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門對門陌生人”變“社區裏老熟人”:“社區通”覆蓋寶山550個居村

  只要手指輕輕一點,便能知曉社區事務、享受社區服務、參與社區活動、感受社區溫情,寶山區創新推出黨建引領自治共治服務平臺——“社區通”,讓“門對門陌生人”變“社區裏老熟人”。自2017年起建立至今,“社區通”已覆蓋寶山全區550個居村,成為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利器。推廣效果最為令人矚目的是羅店鎮:68個居村、4.5萬居村民實名加入,全鎮超過80%的黨員在“社區通”上亮身份,8個月來解決社區各類問題3000余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6

圖説:“社區通”讓“門對門陌生人”變“社區裏老熟人”。羅店鎮供圖

       締造社區靠大家

      “社區通”是基於移動互聯網、以居民區黨組織為核心、以居委會為主導、居民廣泛參與的“一站式”掌上服務平臺。作為居民自治共治的家園,平臺設立了寶山大調研、社區公告、黨建園地、議事廳、物業之窗、警民直通車、家庭醫生等板塊,農村社區還設有村務公開、鄉愁鄉音等板塊,讓居民不僅是社區裏的居住者,更是這個社區的締造者。同時,各居村是相對獨立的小治理單元,街鎮構成大治理單元,全區形成完整的工作架構。黨組織全程負責,居村民實名加入,各部門強力支撐。

        黨員“舉旗”亮身份

        在羅店鎮,平臺實行在線服務全天候。全鎮各居村均由書記承擔“第一責任”,“兩委”分工負責,做到居村民發帖必響應,問題意見必反饋,精彩點評必回應,讓群眾隨時隨地“看得見、找得到、叫得應”。

      “社區通”專門設置了“黨員亮身份”功能,亮身份的黨員用戶名後面會緊跟一面黨旗。正是在這一面面閃亮黨旗的照耀下,在一個個鮮活黨員的引導下,居民們對社區的抱怨少了、理解多了,冷漠少了、關心多了,無視少了、參與多了。黨組織、黨員和群眾的心聲在社區通上交織,逐漸從“你和我”變成“我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7

圖説:“社區通”專門設置了“黨員亮身份”功能。羅店鎮供圖

       社區公約齊商議

       過去,社區公約常常只是寫在紙上、説在會上、挂在墻上。但現在,對於寶山很多居民來説,社區公約是自己提出、自己討論、自己表決形成的,不僅自己要做到,還要監督每位居民一起做到。

       向陽新村小區地處羅店老鎮中心地帶,是典型的老舊和開放式小區,外來車輛隨意亂停放現象嚴重。去年7月初,向陽新村成為小區綜合改造試點小區,向陽居民區黨支部以此為契機,通過“社區通”發佈“向陽新村小區1-14號安裝道閘效果圖意見徵詢信息”,讓居民自己甄選出最合理的道閘安裝方案。道閘安裝完畢後,在向陽居民區黨支部的引領下,小區居民自發成立停車自治管理小組,自覺簽訂《停車自治公約》,推舉小區內兩名黨員為組長,負責小區停車費用的徵收,用於停車道桿的日常維修保養,並履行監督職責,杜絕外來車輛進入,維護小區居民的根本權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8

圖説:每個環節、每步流程,甚至投票計票都會在“社區通”上“全程直播”。羅店鎮供圖

       “全程直播”夠透明

        在“社區通”上,不僅有溫情和美好,也有對各種問題的直面和解決。

        成立業委會不容易,要面臨“籌備難、推薦難、投票難”,羅店鎮的郡園居民區也不例外。2015年,初次組建業委會以失敗告終,不少居民反對和質疑。忙活了半年多,好事沒辦好,居民區幹部意識到,關鍵在於宣傳發動不到位,得不到業主的信任和理解。去年,小區“社區通”上線後,業委會組建再次提上日程,居委會把組建意義、相關政策、流程、候選人情況等信息,以及每個環節、每步流程,甚至投票計票都在“社區通”上“全程直播”。居民紛紛在後面點讚、留言,誇讚居委會這次做得公開透明。歷經7個多月線上線下溝通,業委會順利成立。

        據了解,寶山“社區通”運行一年來,已覆蓋全區43萬多居民,解決問題3.5萬多個,成效逐步顯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