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月起將在街鎮層面上線“養老顧問”

2018-04-17 09:30:4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養老服務“家底”越來越厚,如何讓老人們易知易懂?街鎮層面下月上線“養老顧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在松江區葉榭鎮堰涇村,幾個年輕人租用村民閒置農宅創辦了“幸福老人村”,讓本村或鄰近村莊的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頤養天年。

  5月起,上海將在街鎮層面試點養老顧問制度,首批在80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設立顧問點,由中心工作力量和街鎮養老工作人員提供服務。此外,上海民政部門還將考慮推出“社區民生顧問”制度。

  近年來,上海的養老公共服務“家底”越來越厚實:設施方面,全市有703家養老院、127家社區長者照護之家、56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300多家社區居家服務組織;服務方面,有歷史悠久的居家養老服務,有新出臺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還有市區層面同在推進的養老服務包等等。資源日益豐富的同時,市民的“選擇困難症”也呈高發態勢,老年人在大量政策面前尤其容易遭遇信息不對稱問題。

  這麼多養老服務政策和養老服務資源,普通老年人通過什麼渠道可以獲得信息?老年人怎麼判斷自己能夠享受哪些服務?與他匹配的那些服務又有什麼申請標準和申請門檻?市民政局表示,在最近幾個月的大調研過程中,有不少市民和基層工作者提出類似問題,“這讓我們重新審視各項民生保障政策,它們有沒有落實到位?能不能讓老百姓易知易懂?是不是‘觸手可及’?”

  養老顧問制度的醞釀,正是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去年,市民政局在全市選取42個街鎮試點“養老服務包”,對街鎮轄區內的養老服務進行梳理、分類、打包,形成服務清單和服務指引,讓社區老年人可知、可選、可用、可及,做到“一包在手、養老無憂”。在此基礎上,上海民政又設計了養老顧問制度,讓養老顧問幫助老年人分析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到哪去找到合適、匹配的服務,使養老供需信息對稱、養老資源分配優化。

  養老服務制度試點將從今年5月開始,將依託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設立顧問點,由中心工作力量和街鎮養老工作人員作為顧問,解答市民關於養老服務的各類疑惑,包括養老服務設施和養老服務項目介紹,長期護理保險、養老服務補貼等政策的諮詢和辦事指南,以及適合市民需求的養老服務包或服務清單的推介等等。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顧問點”還將直接設進居村委會。

  據悉,民政部門還將考慮在街鎮、居村等層面推出“社區民生顧問”制度,在各類民生需求和各項民生保障政策之間架起直接溝通的橋梁和機制,更有針對性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求,徹底解決服務供給與群眾需求脫節的問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