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江寧街道為居民撰寫《記憶江寧》

2018-04-20 10:31:23|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為了留住這片城區的記憶,江寧路街道為居民撰寫了一本故事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_副本

  “我娘家姓范,在我爺爺的時候,我的祖輩從蘇州來到上海。我的故事、我們家族的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這段帶有歲月感的獨白,可不是什麼電影大片的片頭,而是《記憶江寧》故事書的開頭。這本書講述了一位長期居住在江寧社區的107歲老人以及她的一群兒孫們的故事,從他們的視角展現了這個社區的變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_副本

  4月19日,靜安區江寧路街道舉辦了“花開四季,美在江寧”主題活動,活動上發佈了“美麗江寧”建設的十大項目、《記憶江寧》故事書以及“最愛人文江寧”線上平臺。其中,製作精美的《記憶江寧》故事書讓不少居民愛不釋手,他們從中讀到了很多過去並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老建築是活著的歷史,也是可以觸摸的時代記憶。江寧路街道轄區內歷史建築資源豐富,優秀歷史保護建築與紅色印記多達66處。為了留住這片城區的記憶,街道編撰了《記憶江寧》故事書,通過一個個充滿溫度的故事,將這些老建築貫穿起來。在創作過程中,為了記錄最真實的歷史建築、最真摯的人文情懷,街道與來自18個居民區的老街坊開展座談與訪談50多次,實地走訪歷史建築200余次,還收集了98幅來自社區居民的手繪及攝影作品。最終,在這本書中展現了轄區內32處老建築、老街坊的歷史發展脈絡,將曾經經歷或流傳下來的江寧“往事”在考證後編輯進入書中。街道還邀請上海歷史學方面的專家,對書中難以涉及到的歷史地名、建築和機構等,設立專門的篇章進行介紹。據悉,這本書由街道出資首發6000本,贈送給社區居民。《記憶江寧》故事書是街道打造的人文品牌“記憶江寧”系列中的一個,去年街道還出版了《記憶江寧》填色本,將居民創作的江寧歷史建築繪畫,製作成類似《秘密花園》的填色書,受到了年輕居民的歡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_副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_副本

  當天,街道還向居民展現了“最愛人文江寧”線上平臺。原來,在最近的大調研中,有居民反映,街道內歷史保護建築與紅色記憶點多達66處,無論是出故事書還是填色書,承載都是有限的,有什麼方式可以儘量多地展示這些歷史記憶?為此,街道推出了線上平臺。下個月,街道66處歷保建築與紅色記憶點的外墻上都會“上線”二維碼,遊客與居民只要掃掃二維碼,不但會知道這幢建築與記憶點的前世今生,還可以進入平臺,看到一張“手繪地圖”,點擊上面的音頻、視頻、圖片與文字等,就能了解到街道整個轄區內所有歷保建築與記憶點的故事。為增加趣味性,設計者為這個平臺上還設計了“我的卡牌”和“回憶值排名”等互動功能,讓每一個到訪者留下自己的足跡,並看到自己造訪的地標數量以及在朋友們之間的排名。此外,在這個平臺上還可以瀏覽到歷保建築的保護須知等,讓住在裏面的人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居住建築的保護級別等情況,引導他們成為歷史資源的保護者。

  在活動上,街道還發佈了“美麗江寧”建設十個項目。這些項目設立都是針對大調研中居民反映最多的訴求。如,有老年居民反映,上了年紀的人關注健康保健,但目前信得過的渠道還比較少。為此,街道設立了樂享健康項目,將定期向社區配送專業醫生、舉辦健康保健沙龍,給居民送去信得過的信息與産品。還有居民提出,希望享受到更豐富、更便捷的文化生活。為此,街道聯手社區社會組織、群眾團隊骨幹,推出“樂享時光”社區師資大配送項目,優選書畫類、學唱類、養生類、技藝類、舞蹈健身5大類課程,預計全年覆蓋社區居民3萬餘人次。

  街道負責人説,在黨建引領下,街道將“共治共享”的理念融入美麗家園、美麗城區建設之中,讓“美麗江寧”建設成為連結政府與居民的情感紐帶,匯聚街道、社區單位、社會組織、社區團隊、社區群眾等各方力量共同建設,構建“美麗江寧共同體”,打造有溫度、有情懷、有魅力的社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