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思政課成大學生喜聞樂見“網紅課”

2018-04-19 10:33:08|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從課上課下到校內校外,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文教結合”等機制形成示範引領效應 思政課成大學生喜聞樂見“網紅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4月18日,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紅色記憶追尋,講好建黨故事”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張雨濃上臺講述了她的太外公、《解放日報》創辦者之一魏克明的故事。當年,魏克明和戰士們用手中紙筆記錄上海解放前夕戰況,在惡劣環境下快速發稿……張雨濃請爸爸一起來參與講故事,父女講完之後都抹起眼淚。張雨濃説,“我想,我會追隨他的足跡,用文心和仁心全力以赴投入學習和工作。”

  不再只是“你講我聽滿堂灌”,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課也可以這麼上。高校思政領域,上海率先提出和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目前形成以“4+1”門思政課必修課為核心、50余門“中國系列”思政課選修課為骨幹、400余門綜合素養課為支撐、近1000門專業課為輻射的“課程思政”同心圓,使思政課也成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紅課”。同心圓還在持續擴大,從第一課堂到第二、第三課堂,從課上課下到校內校外,上海高校思政與申城高架路一般,構建“內環、中環、外環”三圈,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思政課本體建設”“課程思政”“文教結合”等機制領跑和輻射各地,形成示範效應。

  聚焦第一課堂立德樹人

  高等學府是育人之所,任何課都有育人功能。在華東理工大學課堂上,“新工科”也有思政的溫度。“設計有機材料的合成實驗,原料是用價格低廉但有毒的環氧氯丙烷,還是無毒無害甚至可以食用的檸檬酸?”華理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修光利告訴學生們,化工産品不能僅僅著眼于産品性能,還需考慮環境和生態安全。

  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如何將知識教學同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這所工科特色高校的工程倫理教育,已納入多個工科專業的最新培養方案中,不斷探索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觸點”,在工科生心中潛移默化印上“綠色”理念,培養創新能力與家國情懷並重的工程師。“工程倫理應該成為工程教育‘第一課’。”修光利説。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思政核心課程,各類課程與之同向同行、協同一體,形成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體系。今年教育部在滬進行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品質年調研,正是推廣推進“大思政”教學改革的“上海經驗”。專家認為,“思政理論課—綜合素養課—專業課”同心圓,一起構成了第一環:內圈聚焦第一課堂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同時使每一位教師都承擔起相應的育人職責。

  作為思政隊伍來源渠道之一,上海“馬學科”專項計劃重點支持建好復旦、華東師大這兩所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及上海交大、同濟等市級示範馬院,培養一批馬克思主義學科領軍人才,産出一批重要成果,提升影響力和話語權。

  易班“雲平臺”産生學習共同體

  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學生們為何都是低頭看著手機?原來,他們正集中精力搶答老師剛剛發送過來的提問。答題一結束,授課老師便第一時間掌握了答題情況,再根據後臺系統的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答疑。這學期以來,易班“雲平臺”正式上線,形成新的師生學習共同體。

  面對網絡“原住民”95後大學生,適應其更加注重互動體驗的認知特點,東華大學“易班”開發新媒體平臺,實現學生自助簽到、課堂提問、師生互動、課下資料分享交流等智慧教學功能,構建了功能強大的師生共享教學課程資源庫,極大調動了教與學的積極性。東華理學院2016級學生孫皓淳説,“課上大家都踴躍參與搶答,這種方式讓平時上課不敢舉手發言但又想表達自己觀點的同學有了好機會。”

  讓課程思政“活”起來的還有這個“中環”,也就是素質教育第二課堂、網絡思政第三課堂,整合高校所有育人資源,形成共同育人合力。目前,僅“易班”這個大平臺就已形成20多個省市區數百所高校的大學生用戶群。

  形成全景式“大熔爐”育人機制

  與張雨濃找來父親講述祖輩故事一樣,上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專業的90後黨員楊坤,通過當面訪談挖掘出了今年90歲高齡抗戰老兵叢遠寬的戰鬥經歷。楊坤告訴同學們,“他(叢遠寬)從上衣口袋裏拿出一個帶血的布包,顫顫巍巍地説:‘指導員,這就是我最後的黨費。紗布不要給我包了,留給輕傷員吧!’”這十多個故事的原聲都集納在學院公眾號中,成為“故事寶盒”,讓人“聲”臨其境。

  課內課外結合,網上網下結合,校內校外結合,上海形成360度全景式的“大熔爐”育人機制。在“外環”這第三個圈層中,各校“開門辦思政”,構建校內外協同育人格局,整合社會資源服務高校育人的機制與氛圍。

  文教交匯,以文化人。上海師大音樂學院正結合藝術專業特點,通過“走出去”方式,計劃將形勢政策課的上課地點放在國歌展示館。走上臺前的,不僅有專任輔導員,還特邀參加過建軍90週年文藝演出的學院聲樂教師殷為傑,以及院內退伍兵學生等。在情景教育中,從場館專業解説到各個聲部合唱,他們體悟80多年來《義勇軍進行曲》音樂內外的真情真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