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醫生跑、服務跑、技術跑,患者和家屬不用跑 上海郊區醫聯體送優質醫療資源進社區
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已組建以區域醫聯體、專科醫聯體為主要形式的40余個醫聯體,所有三級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參加了各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
年逾七旬的吳老伯家住金山區金山衛鎮,去年老人突發胸痛,金山衛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朱海虹檢查發現有急性心梗症狀,隨即聯繫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龔輝,社區、醫院啟動“胸痛中心綠色通道”。不到半小時,吳老伯便被轉至金山醫院,得到及時救治。
記者昨天從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組織的“郊區醫聯體新氣象”座談會獲悉,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已組建以區域醫聯體、專科醫聯體為主要形式的40余個醫聯體,所有三級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參加了各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通過醫聯體改革,讓醫生跑、服務跑、技術跑,患者和家屬不用跑便能享受與市區三甲醫院同樣優質的醫療服務。
“大國工匠”來問診,重症患者不跑市區大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地處上海西南門戶,如何為金山區80萬居民提供醫療保障、將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到社區,考驗著醫護人員的智慧。
金山區幹巷鎮新溪村的王老伯,腹部不適有半年之久,被確診患有左半結腸癌。經普外科、腫瘤科、消化科會診後,決定合作開展結腸支架置入術,幫助病人解除梗阻。十天后,患者腸道水腫緩解,普外科再次開展降結腸癌根治術,王老伯術後七天便出院了。在金山醫院類似病例還有很多,以往,轄區內居民問診疑難雜症,都要花上三四小時到市區大醫院就診。
“救治能力往往最能體現醫院的醫療技術。”金山醫院院長沈輝介紹,2016年,在腫瘤放療科的基礎上,醫院整合外科、血液科等多學科專業團隊,成立多學科協作腫瘤中心,全方位開展腫瘤患者所需的放療、化療及手術等綜合治療。作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金山分院,腫瘤中心特別聘請中山醫院腫瘤介入專家,每週中山醫院介入科教授王建華都會到金山醫院問診,目前像王建華這樣的專家共有6位,他們定期開展專家坐診、查房指導、專科培訓、手術操作指導等,引入先進腫瘤介入理念與服務。
截至去年年底,金山醫院共接收放療病人578人次、化療1490人次、腫瘤相關介入105例……“多學科綜合診治模式在金山醫院得到普及推廣,疑難雜症不必直奔市區,留在金山區同樣能夠獲得優質診療。”金山醫院黨委書記陳剛説。據悉,今天,“大國工匠”、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領銜的“內鏡名醫工作室”將正式入駐金山醫院,也標誌著郊區醫聯體又一次升級。
提高技術,爭分奪秒搶救急危重病人
時間就是生命,搶救急危重病人的能力往往最能考驗一家醫院的醫療水準。“遠郊醫院如果不能開展急救,那麼患者就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沈輝表示,金山醫院將急診和重症加強護理病房(ICU)實行一體化管理,成立急危重病中心,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去年,醫院在已開啟多年心梗患者急救通道的基礎上,成立心臟介入中心,積極創建金山區胸痛中心。“為當地老百姓解決了疾病緊急救治的困難,無需趕往其他醫院。”沈輝説。
市級醫療資源下沉到郊區,如何讓優質資源進一步下沉?2016年,由金山區衛生計生委牽頭,金山醫院與石化、山陽、金山衛、張堰四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同打造醫聯體。數據顯示:2016至2017年,三級醫院下轉社區患者89人、社區上轉患者43人,聯合查房393人次,專家會診163人次,真正使居民享受到了雙向轉診的便利。
此外,為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門診小手術,彌補其臨床病理診斷的空缺,金山醫院于去年成立“金山區臨床病理診斷中心”,患者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金山醫院同質化的病理診斷服務,得到精準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