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精力聚焦 滬打造青少年公共服務平臺

2018-05-03 08:56:3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五年來,上海團組織著力解決暑期兒童看護難題、幫助4萬餘名失業青年就業、打造擁有70萬“粉絲”的青少年公共服務平臺 力量下沉資源聚焦,集中精力服務青少年

  推進小學生愛心暑托班,解決12.5萬人次小學生暑期看護難題;實施青年就業啟航計劃,幫助4萬餘名長期失業青年實現就業;利用12355“互聯網+”平臺,幫助50萬青少年和家長減壓……過去五年,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大力推進群團改革,團的領導機關進一步“扁平化”,團組織把更多精力用於服務青少年,項目化工作架構初步形成。

  愛心暑托班解決看護難

  假期託管難,是不少雙職工家庭的“痛點”。2014年7月,團市委試點開出229個愛心暑托班辦班點。這一由團市委攜手市文明辦、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婦聯、市學聯和市慈善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項目,採用街道(鎮、鄉)自主舉辦、與學校聯合辦或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等方式,以公益化模式滿足基層民眾需求,緩解全市小學生暑期“看護難”問題。

  辦班點逐年增加,受益學生從2014年的1.3萬人次增長至2017年的近5萬人次。而與數據增長成正比的,則是愛心暑托班不斷擴大的“朋友圈”:市民政局發揮對街道(鄉鎮)加強指導的作用;部分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也協力加入辦班隊伍。

  暑托班課程設置也不斷升級,不少學生在這裡意外找到了“大咖”:閔行區委書記朱芝松在莘莊鎮辦班點給學生帶來一堂航天知識科普課程;在嘉定區愛心暑托班,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湯奇榮帶去“認識機器人”課程,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李馳麟則講述了最新科研方向。

  2017年,團市委還向專業社會組織購買紅色經典、環境保護、身心健康和成長導航四門課程,共計近3500課時,確保每門課能夠覆蓋每個辦班點。

  “12355”成為青春守護者

  每逢考試臨近,12355諮詢熱線就會響個不停:“馬上就要考試了,孩子不努力怎麼辦?”“我平時性格挺好的,現在對孩子特別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我實在吃不消了,明天的考試我不想去”……

  2005年6月19日,承載著青少年和廣大家長期望的“12355上海青少年維權服務熱線”開通。十餘年來,熱線累計接聽電話諮詢125745個,開展各類線下活動6000余場,直接服務百萬人次,成為一個擁有超過70萬“粉絲”的青少年公共服務平臺。

  青少年和家長面對考試的壓力始終是引發家庭教育和青春期孩子心理問題的最大因素,這部分電話佔到來電總量的60%以上。這種情況在中高考前後尤為突出。因此,每年臨近考試,“12355”都會開通“考前減壓”專線。

  這幾年,“12355”接到的法律諮詢需求也在逐年遞增,青少年對於人身傷害、權益受侵情況下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因此,“12355”逐步將服務內容聚焦到心理諮詢、家庭教育、法律維權以及婚戀交友等領域。目前,“12355”專業志願者隊伍已經達到528人,他們中有心理諮詢師、律師,以及各行各業的專業工作者,經過資料審核、專業面試等程式加入“12355”。

  去年12月5日,上海12355青少年網絡服務平臺———12355“青小聊”正式激活上線。這也是全團首個通過網絡方式為青少年及家長提供專業諮詢和個案服務的線上互動平臺———熱線“擁抱”互聯網,更多青少年可以通過多元方式和專業志願者交流了。

  下沉基層,與青年距離更近了

  在工作日早高峰,宣祿樂和張江科學城的青年們一同走出廣蘭路地鐵站,再分頭搭乘公交車前往各個寫字樓。通勤路上,宣祿樂一邊刷朋友圈,看手機裏上千名“張江男”“張江女”有無“吐槽”工作或生活,一邊豎起耳朵,聽路上朋友們都在談什麼新鮮話題。

  “過去我在團市委機關上班,得到的青年訴求多是‘二手貨’。如今在擁有30多萬青年從業者的張江科學城工作,聽到的都是最鮮活的一手內容。”宣祿樂説。

  2016年,宣祿樂從團市委宣傳部(文明辦)主任科員崗位“連人帶編”下沉到張江,組建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團工委並擔任書記。張江團工委的建立,填補了園區20多年來沒有統領整個園區團青工作架構的空白。

  群團改革前,團組織往往只能聯繫到體制內的年輕人,而在外資企業、創業企業工作的青年卻是團組織覆蓋的“真空區”。“部分兩新組織會因申請文件繁瑣而放棄建立團組織。”宣祿樂調研後發現,過去一家企業若有申請建立團組織的意願,起碼需要準備六個月才能完成申請,“為何不加快我們的審批流程?”宣祿樂在去年推動實施了“四步合一”審批流程改革:企業從申請到團組織正式建立,時間可縮短到一個月內。在此機制下,閱文集團、喜馬拉雅FM等企業都建起了團組織。

  團市委書記王宇表示,五年來,團市委認真落實中央、市委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不斷完善縱橫交織的基層組織體系,夯實街鎮社區工作基礎,上海團幹部下沉基層實現常態化,通過直接聯繫青年、大調研大走訪進一步推動團幹部增強群眾觀念、提升綜合素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