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戲劇把中華神話演出新意“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戲劇創作進入收穫期,多部劇目將赴國外演出
“外方與我們接洽時,《神話中國之洪荒時代》尚未首演,沒有視頻資料,令他們最終拍板的是中國創世神話題材吸引力。”上海淮劇團團長龔孝雄揭開《神話中國之洪荒時代》8月下旬將在愛丁堡藝術節演出的幕後故事。今年“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戲劇創作進入收穫期,打磨新作、鍛鍊新人,把中國故事講出新意。
東方創世故事獨具魅力
5月7日,上海淮劇團將為《神話中國之洪荒時代》召開研討會,邀請專家把脈,力求更完美地出征愛丁堡。該劇由《補天》《精衛》《息壤悲歌》《望夫石》四個摺子戲組成,以“水”為主線。龔孝雄認為,“洪荒時代”孕育不同的創世神話,面對大洪水,西方神話中人們登上諾亞方舟躲避災難,中國古代人民卻選擇治理洪水,折射中華民族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東方創世故事有著外國人以前沒有想過的敘事視角,他們覺得有意思,一拿到我們的策劃方案、音樂小樣,便認可了。這次能去愛丁堡,歸根結底源於題材帶給我們的自信。”
《神話中國之洪荒時代》5月1日在周信芳戲劇空間首演,法國觀眾被別具一格的水袖、長綢以及中國戲曲音樂迷住了。一群外國觀眾甚至專程探訪淮劇團,《神話中國之洪荒時代》人聲、民樂、交響樂元素相結合,都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5月6日晚,上海木偶劇團攜《創世——補天》啟程赴塞爾維亞,參加第20屆“金火花”國際木偶藝術節。《創世——補天》圍繞“自然與文明,人性與天性”展開,同樣有著充滿中國特色的演繹方式——人偶同臺、虛實穿梭。主創團隊不拘泥于傳統杖頭木偶窠臼,從大戲劇觀念入手,杖頭木偶、光影、皮影、撐桿木偶互為補充。表演舞臺劃分為前後兩個區域,前區類似于現實世界,觀眾走入布幕便開啟女媧的世界。布幕內呈現立體光影,布幕外人偶同臺。後方則有一個“山坡”,演員和木偶都可以走上去,獲得更多表演空間。音樂融合笙、笛、琵琶、二胡等傳統民族樂器與西方音樂元素,《小永與老神龜之歌》《人之初》《還有什麼能給你》等原創歌曲構成全劇主旋律。值得一提的是,為踐行該劇珍愛環境和生命的主題,劇中現代城市的構造全部用環保材料製作,並由劇中演員協作完成。
汲取上古神話精神養分
“神話劇具有現代意義,尤其是當今社會,孩子的生活狀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既要讓他們了解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又要把那個時代人物的風貌和精神轉化為當今可以汲取的精神養分。”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大禹治水》計劃6月中旬首演,導演雷國華反復強調,“用愉悅的、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方式來傳遞故事精神,不做説教式作品。”《大禹治水》燈光設計劉海淵為小觀眾製造驚喜,將舞臺景深拉開,燈光暴露,創造一些新的東西,給孩子帶來驚奇,感受神奇。
編劇杜邨透露,《大禹治水》淡化大禹身上神的屬性,昇華了大禹人性的一面。在他看來,該劇有不少神話元素,但歸根結底還是寫的人及人性的光輝。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此前推出《炎帝三公主——精衛填海》,講述遠古時候炎帝的三個女兒女桑、瑤姬、女娃為了追求各自理想做了不同選擇,同樣讓觀眾們感到在當下社會似曾相識。
上海昆劇團《神農嘗草》作曲正與演員共同打磨唱腔,本週末由沈礦執導正式投入排練,“唱腔順暢了,排練會方便許多。”《神農嘗草》圍繞神農“為何嘗草、如何嘗草、嘗遍之後”以及神農的“三次出走”展開,詮釋人和自然、天地以及自我世界的深廣關聯。編劇俞霞婷表示,體現神農嘗遍百草的奉獻精神,更突出了其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向年輕觀眾傳輸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描畫中華神話諸神全景
以生命之神“素女”、戰爭之神“魃”為主角,同時塑造皇帝、風後、九天玄女、大鴻、蚩尤、應龍、鳳凰、羲和等眾多上古之神及其相關故事,上海越劇院《素女與魃》是一部創世紀的眾神群像。上海越劇院常務副院長梁弘鈞表示,將以越劇的方式展現一部開天闢地上古神話,描畫一幅各具風姿各顯其能的諸神全景,為建立中華神話譜係貢獻力量。這是一部以“突圍之作,轉型之作”為創作目標的越劇。
《素女與魃》以距今大約5000年前黃帝與蚩尤的涿鹿之戰為背景,講述生命之神“素女”與戰爭之神“魃”之間的情感糾葛,呈現宏大戰爭裏兩名女子的愛與友誼,表達對和平的渴望與追求。該劇一反時下越劇越來越“精緻”趨勢,旨在追尋早期越劇的質樸本源、古越國氣息與原始的力量感,是一次以“回歸”為旗幟的“前進”,將在今年上海國際藝術節首演。
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神農嘗草、伏羲制八卦、伯鯀盜息壤、大禹治水……上海京劇院《創世界》也選擇以人物群像式的戲劇手法展現創世的恢宏畫面。劇本既有宏大雄壯的場面,又有纏綿悱惻的情感,全面展示生、旦、凈、醜各個行當。主創團隊表示,“每個系列故事根據其特點,分別選取唱、念、做、打、舞某一個最合適的手段來演繹,做到戲、情、技高度統一。”在上海雜技團《神話》,雜技特有的肢體語匯將與魔術、舞臺特技等結合,對中華創世神話進行深度探源。
每個創世神話戲劇背後,都活躍著一群年輕人、一條劇本漸趨成熟走向舞臺之路。去年,由上海市戲劇家協會、上海市劇本創作中心共同主辦“中華創世神話”小戲小品創作徵集中,魏睿的淮劇小戲《補天》等11部作品獲獎,這些作品幾乎都落實二度創作計劃。而今,洪靖惠兒童劇《炎帝三公主——精衛填海》、莫霞越劇小戲《鯀復生禹》、朱蓓蕾淮劇小戲《息壤悲歌》、邢元傑淮劇小戲《望夫石》、黃嬿越劇小戲《少年伏羲》、徐雯怡小戲曲《精衛》修改、整合後,先後搬上舞臺。年輕人寫劇本,年輕人演,從徵集投稿、甄選、劇本朗讀會到專家輔導、排練、首演、修改提高、新一輪,小戲逐步發展為大戲,“中華創世神話”正成為滬上戲劇新人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