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佈航空製造産業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2018-05-11 08:58:5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市航空製造産業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發佈 C919三年內取得型號合格證開展批産

  到2020年,上海航空製造産業鏈建設將取得實質性進展,主製造商自身能力不斷增強,産業集聚效應凸顯,平臺建設取得突破,力爭實現航空製造業總産值500億元。為2035年實現航空製造業總産值3000億元,並在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航空製造産業集群奠定堅實基礎。這是昨天發佈的《上海市航空製造産業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發展目標。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ARJ21新支線飛機實現産業化、規模化、系列化發展,形成30架的年産能力,交付60架以上;C919大型客機取得型號合格證,開展批産工作;CR929寬體客機取得訂單。上海將以大型客機項目和民用航空發動機項目為中心,加快建設包括設計、研發、製造、認證、維修、運營、服務在內的航空製造完整産業鏈體系,逐步形成主製造商引領、優勢供應商集聚、核心配套企業支撐、專業化平臺服務的航空製造産業體系,將航空産業打造成為上海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的新增長點。

  民用航空發動機將成突破口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以重點項目為牽引,拓展航空製造産業鏈。包括支持C919適航取證,吸引和推動配套供應商落戶,促進供應鏈的優化匹配。助推CR929研製,推動複合材料結構件、航電系統、機電系統等的本地化研發和製造。提升ARJ21的批生産能力,推進ARJ21改進為公務機、特種機,實現一機多用和規模化、系列化發展。支持相關生産性服務的配套和發展,增強飛機運營保障和配套服務能力,打造示範運營工程。

  推進CJ-1000A型號發動機的關鍵技術研製,吸引國內外企業圍繞臨港航空發動機裝試基地集聚發展;支持上海本地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航空發動機關鍵技術、關鍵材料、關鍵工藝的研發,增強和完善航空發動機産業鏈本地配套能力。以中俄寬體客機發動機選型為契機,推進本地企業與國外航空發動機主製造商開展深度合作,爭取國外航空發動機總裝和維修項目落戶上海。

  補弱固強,促進航空製造産業鏈本地化。包括促進本地企業參與航空製造産業鏈建設,鼓勵外資和民營企業以參與成品設備、材料、標準件等的研製和生産為切入點,不斷提升技術能力和製造水準,深度參與航空製造産業鏈建設。

  優化産業鏈空間佈局

  同時,打造航空製造産業鏈“2+X”空間佈局。

  密切結合C919試飛取證和CR929研製,提升浦東張江民用飛機設計研發能力,推進浦東祝橋民用飛機總裝製造、零部件生産製造和飛機維修加快佈局,集聚上下游配套企業。在臨港地區圍繞航空發動機總裝試車形成飛機和發動機零部件、加工設備研製等産業的集聚區。

  強化閔行紫竹集聚功能。推動閔行區紫竹園區以航電系統研製和集成驗證為重點,打造民機航電産業園,完善産業配套體系。加快提升客戶服務、民用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發、驗證和適航能力。同時,推進航空特色園區建設。推動青浦區建設以航空維修為主,航空服務與航材物流協同發展的民用航空産業園區;推動嘉定等地區發展航空零部件生産製造及配套産業;推動浦東臨港和奉賢、金山等區佈局發展通用航空及其配套産業。

  此外,引導金融機構重點支持航空製造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推動政策性銀行多方聯合設立百億元級規模的航空産業發展基金,帶動創業投資基金、私募基金等多元化社會資本進入,投資並購符合本市産業鏈配套發展需求的海內外重點企業,支持航空産業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突破、重點産品和工藝研究、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