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最強大腦”為社區精準“畫像”

2018-05-14 10:35:4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最強大腦”為社區精準“畫像” 靜安區試點大數據應用創新工程,50萬個“神經元”助力精細化管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臨汾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最強大腦”聯合指揮中心的大螢幕上,分設12個運用場景,實時顯示社區內各類警報情況。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靜安區臨汾街道,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成熟居住社區,時代發展的脈絡和印跡在這裡尤為清晰:很長一段時間,這裡的社區管理靠的是基層幹部和網格員的腿以及手中的小本子;近兩年,依託技術革新,這裡的管理模式進入了顛覆性的快速迭代期———去年底,它率先將民生服務大平臺搭建到雲上,開發出民情大數據工具;最近,它又創新研發出社區精細化管理的“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借助遍佈社區數百個各式各樣的感應裝置,開發出高空拋物監控、獨居老人照護、食品安全等12個百姓需求聚焦的運用場景,這張敏感的神經末梢網絡直指以往社區管理中的諸多尷尬和痛點。

  據悉,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2018年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上海大數據應用創新工程項目,臨汾只是一個試點。這張感知網絡將於兩個月後遍佈靜安全區14個街道。9月底之前,全區50萬個各類感應裝置,將助力社區找到精細化管理的精準“畫像”,實現基於新技術之上講求精準、高效的管理“效率變革”。

  ■智慧感應,實現“于無聲處”的關注

  臨汾街道社區服務中心,這裡布有“最強大腦”聯合指揮中心,一方面它全天候接收、監控著由無數“神經元”發來的信號和數據;另一方面,它連接著上海大數據交易中心,分析各類數據,為管理提供預判和警示。

  指揮中心的藍色大螢幕上,分設了非機動車停車管理、消防通道安全、電梯安全、食藥品安全、老人電子圍欄等12個具體運用場景。點開每個場景,當天的監控數量、預警數字、問題類型、涉及的具體小區及路段等都有具體顯示,還能看到實時監控畫面。

  比如窨井蓋管理,有哪幾處井蓋鬆動打開,哪幾處井蓋溢水,哪幾處滲出有毒氣體……數據圖標一目了然。又如食品安全管理,哪幾處食品加工場所的濕度和溫度超出預設範圍,存在風險,螢幕上自動亮起警燈。

  指揮中心數據管理負責人介紹,當下12個運用場景都是依託此前調研走訪中百姓關切的問題所設置。比如,街道老齡化程度超過轄區總人口的40%,很多純老家庭更盼望一種“于無聲處”的關愛;就此,社區為很多老人家庭安裝了“感應照護系統”,包括智慧床腳墊、門磁、煙霧感應器、燃氣感應器、紅外感應器等,並開發了“老人生命體徵監測運用場景”。這些感應器件在不打擾的前提下,精準掌握老人在屋內的起居動態,包括監測老人的呼吸心跳等,並通過自我數據學習掌握老人生活習慣,構建起“個性化”的應對預警機制。

  還有高空拋物監管,目前在部分沿街的居民樓棟外安裝了紅外線感應器,一旦感應到“拋物”,即刻啟動、回放監控視頻,精準鎖定整改目標。

  ■基層執法隊伍實現“效率變革”

  “最強大腦”的運用充分解決了社區管理中“人力所不能及、人力所無法及、人力所沒有及”的實際難點。街道黨工委書記俞林偉這樣點評。

  俞林偉説,感應網絡形成了公共設施管理“全覆蓋、全天候、全過程”的問題發現和處置機制,破解了“人力所不能及”;在獨居老人照護等涉及個人隱私保護方面,用物聯技術破解了“人力所無法及”;依靠大數據分析、預判、改進、優化管理和作業流程,提升工作效能,破解了“人力所沒有及”。

  目前,“最強大腦”聯合指揮中心24小時不間斷運行,並且覆蓋了網格中心、綜治中心、應急中心、物管中心、民生保障等五個中心職能領域,不僅接入絕大部分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數據,還能根據管理數據實時調配行政資源,即時修正運行缺陷。

  機智的“神經末梢”也充分將人力解放出來,集中投入處置領域,問題響應與解決速度明顯加快。“最強大腦”試運行兩個月內接收自動報警600余次,主動化解了16次可能危及居民生命財産安全的隱患。

  各類執法管理隊伍也經歷著“效率變革”———公安、市場、城管等職能部門以及物業公司等各類人員都配發了藍牙非接觸身份管理手環,實時記錄行動軌跡。遇到緊急事項,指揮中心就近調配管理力量趕赴現場,提高處置效率。

  ■懂分析判斷,更懂協調處置

  作為試點,臨汾的12個運用場景既有普適性也有區域性。未來,全區各街道將深度結合大調研,針對各自社區特點、群眾需求、先天稟賦、資源優勢等,研發設定更為精準的社區“畫像”和個性化應用場景,真正體現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

  負責推進試點項目的靜安區科委透露,預計9月底前可以完成全區14個街道(鎮)的感知網絡布設任務,同時對新增的感知系統數據將設立統一採集、管理和共享的平臺,對分散在各部門的大量存量數據則按需突破,形成跨部門、跨系統、跨領域的公共數據資源融合應用。按照“誰應用,誰負責”的原則,強化數據採集和共享的信息保護,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島”,讓大數據與城市管理充分交互、相互促進。

  此外,覆蓋全區的智慧綜合運營管理中心將分步構建,實現各種工作力量在社區層面的協同整合,讓“最強大腦”不僅能捕捉、分析,還能判斷、指揮,更能協調、處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