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博會博物館首次籌劃自辦專題臨展項目 600余件歷屆世博會藏品講述世博故事
立體照片從何時開始流行?參展1900年法國巴黎世博會的上海銅溫酒具長什麼樣?日前,“世博遺珍———歷屆世博會藏品展”在世博會博物館拉開帷幕。這是世博會博物館首次籌劃自辦的專題臨展項目,展覽以實物陳列為主、多媒體展項為輔,集中展示了現有館藏中600余件(套)珍品,涉及獎章、版畫、瓷器、郵票、文獻等多個類別。這些藏品不僅本身具有獨特的製作工藝和藝術風格,還向人們講述著動人的世博故事。
首屆世博會上開始流行立體照片
展廳中,大量的立體照片頗為引人關注。它們由左右兩張看似相同的照片相連,要看透其中的玄機,需要借助特殊的觀片器。立體照片産生於1850年代,于1851年的英國倫敦世博會開始流行。據透露,維多利亞女王在參觀時對立體照片的三維效果大為吃驚,駐足觀看良久。此後,立體照片開始迅速風靡歐美,一直流行到1930年代。立體照片在當時的作用等同於今天的電視,中産階級家庭通過它們,足不出戶了解世界。
立體照片為特殊的雙鏡頭拍攝,原理是利用人雙眼的視差,來産生立體效果,其成像原理和現在的VR技術相同。此次展覽展出了一款19世紀70年代的立式觀片器,其設計巧妙,前側鏡筒由兩片透鏡組成,外部由木箱包裹,箱內可存放數張立體照片並由側邊大手柄旋轉控制操作。
據策展人秦亞介紹,早年,人類社會的傳播、交往受到限制,世博會便成為信息推廣的最佳平臺,各種科技發明、文化時尚,都在世博會的舞臺上得以推薦宣傳,繼而化作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以薩克斯風為例,它由比利時樂器製作家薩克斯于1841年發明,卻揚名于1855年法國巴黎世博會。當時,薩克斯現場為拿破侖三世演奏了一曲,拿破侖對此大為讚賞,薩克斯風因此大受歡迎,廣為人知。而相機、電報機、留聲機、打字機、電話等多個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發明,也都源於或揚名於世博會。
與世博會的交往史,也是中國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
本次展覽分為兩個篇章———世博長河與世博精粹。其中,世博精粹分為世博之源和華夏掠影兩個板塊,講述了1851年第一屆世博會和中國參展早期世博會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中國與世博會的關係源遠流長,早在1851年英國倫敦首屆世博會上就出現了中國的身影。此後,中國以組團參與、寄物參展和派員參觀等各種不同的形式,幾乎參加了歷屆世博會。與世博會的交往歷程也見證了中國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
本次展出的《女王在開幕式上接見各國使臣》複製品,原作是由英國畫家亨利·考特尼·塞盧斯根據1851年首屆英國倫敦世博會開幕式場景繪製的。據記載,超過2.5萬人參加了那屆世博會的開幕式。畫面右側的人群中有一個清朝官員打扮的人物,此人是當時停泊在泰晤士河畔的中國船“耆英號”上的廣東人,人稱“希生老爺”。不過,清政府沒有委派代表出席首屆世博會,而是由英商組織了中國展品參展,所以希生只是被英國人雇來扮演“中國特使”,機緣巧合地進入了歷史。
秦亞透露,清政府首次以國家名義設有獨立展館,是在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本次展出的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世博會上中國世博會官方代表團的合影,則是中國政府首次正式參與世博會的見證。
展覽中,還有不少與上海有關的展品,比如,1900年法國巴黎世博會中國上海銅溫酒具、1900年法國巴黎世博會中國上海銅茶飲等。其中,一款雙杯銅溫酒具,造型獨特、工藝精製,壺身上還難能可貴地貼有當時的參展標簽,由此可知這是一件參展1900年法國巴黎世博會的中國展品。
展覽開幕當天,世博會官方圖冊系列叢書同時首發,包括《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官方圖錄》系列畫冊,《滋養地球,生命之源———意大利2015年米蘭世博會》《世博遺珍———世博會博物館館藏精品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