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摘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2018-05-21 09:17:33|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影片《小偷家族》摘得今年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上海戲劇學院選送作品《動物兇猛》獲戛納電影基金獎二等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金棕櫚大獎花落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圖為影片劇照。

  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于北京時間5月20日淩晨閉幕,各項大獎悉數揭曉。金棕櫚大獎花落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美國導演斯派克·李憑藉影片《黑色黨徒》獲得評委會大獎。今年戛納國際電影節還為法國電影大師讓-呂克·戈達爾的新作《影像之書》新增了特別金棕櫚獎。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戲劇學院選送的中國導演申迪作品《動物兇猛》獲戛納電影基金獎二等獎。

  是枝裕和是戛納電影節的常客,今年是他第五次參加金棕櫚獎的角逐,他的作品為戛納電影節貢獻了不少話題。2013年,他憑藉電影《如父如子》拿下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這部電影在戛納放映完畢曾響起長達十分鐘的掌聲。早在2004年,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無人知曉》就為戛納電影節貢獻了“最年輕的最佳男主角”,日本演員柳樂優彌獲得這一獎項時年僅14歲。

  早年從事紀錄片拍攝的是枝裕和,善於用恬淡的鏡頭與細膩的細節,探討家庭親情與社會倫理。此次他的獲獎新片《小偷家族》依舊延續了他最為拿手的風格與主題。影片講述一個“非血緣關係”組合的日本特殊家族的故事。血緣與親情究竟有沒有必然聯繫?在當今社會維繫親情的到底是什麼?這些在《無人知曉》與《如父如子》中幾度讓觀眾驚艷的社會倫理探討,在《小偷家族》中依然延續著。但相比于前作,是枝裕和這一次的探討層面更為廣泛———這個特殊家族中涵蓋了幼童、青春期少年、中青年男女以及老人,影片中豐富的年齡段呈現,讓更多觀眾得以比對自身找到共鳴,而人物彼此之間的互動與摩擦又激發了更多思維模式的交鋒。

  美國導演斯派克·李的影片《黑色黨徒》則充滿了傳奇色彩。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名不滿種族歧視的科羅拉多州黑人警察,成功潛入當地的3K黨組織內部,一路晉級為幫派大佬,以此破壞3K黨行動的故事。這部“臥底片”臺詞幽默,情節亦充滿戲謔感,在舉重若輕的喜劇外衣下,包裹著對種族問題的思考。

  意大利男演員馬爾切洛·豐特憑藉影片《犬舍驚魂》拿下最佳男演員,他是第九個獲得此項殊榮的意大利演員。最佳女演員則花落在影片《小傢夥》中有精彩表現的薩瑪爾·葉斯利亞莫娃。保羅·帕夫利科夫斯基憑藉電影《冷戰》摘得最佳導演。本屆戛納電影節佳作雲集,如由韓國導演李滄東執導、改編自村上春樹小説的《燃燒》等,都在放映後獲得好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