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政務數據“多跑路”,市民辦證不再“煩” 讓百姓以最貼近的途徑分享改革開放紅利
開欄的話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位於東海之濱的上海,廣大幹部群眾正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新形勢下中央對深化改革開放的部署安排,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動全方位高水準改革開放。
上海,因改革而興,也惟有通過改革實現可持續發展。正如市委書記李強所説,進入新時代,上海要擔起新使命、實現新作為,必須在已有基礎上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在新的時代坐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
眺望2035,上海坐標清晰:長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路徑明確: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在落實國家賦予的戰略任務中構築上海發展的戰略優勢。
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上海正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改革開放再出發。
今天起,本報開設“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專欄,充分展現上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積極探索、生動實踐,以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的紮實業績奮進新時代、實現新作為、譜寫新篇章。
上周,一台“政務ATM機”在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啟用。這臺配備了生物識別、大數據分析和視頻呼叫等技術的智慧終端,將幫助市民在“家門口”自助辦理包括居住證續期等在內的80多項常規事項。今年內,這樣的“政務ATM機”將遍佈新江灣城街道19個居民區和各大園區。
政務ATM,這是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上海,涌現于基層的各類“創新研發”之一。
立於時下,回望過往。上海,國內最早啟動信息化建設的城市。基於十多年來發展“電子政務”積累的成果,一項項聚焦於民生痛點、難點的政務改革在這裡啟幕,特別是近年來,其更新迭代的速度令人矚目———從社區事務中心遍佈全市各社區打通政務服務“最後一公里”,到區級行政服務大廳拆去部門間“藩籬”實現一窗受理,到基於數據共享、數據跑路的“一網通辦”,再到政務服務的全自助辦理……
徹底告別過往的“辦證煩惱”,在新的時代坐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的上海,對照最高標準、最好水準,聚焦新一輪智慧政府建設,描摹出一幅令人振奮的圖景———今年內,在“一網通辦”基礎上,推進市區兩級90%以上涉企審批事項只跑一次、一次辦成;讓群眾在任何一個街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均能申請辦理事項,全市通辦率99%。2019年,加強數據品質管理,深入推進人口、法人、空間三大基礎數據庫內容,推動電子證照等在政務服務、商業活動、社會民生等領域深化應用。
■刀刃向內、厚積薄發,啟動關鍵環節突破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活力的涌動、經濟社會生活的豐富,“辦事敲章”,成了企業和群眾繞不開的日常。
小到一張居民申辦的“準生證”,大到企業的開業許可、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等,由於涉及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很長一段時間,與“辦證”直接關聯的“感受度”就是“煩”———申辦者不僅要提供多項材料、證件,還需奔波不同部門窗口,反復遞交近似的證明和申請。費時費力外,偶爾,由於關鍵環節的缺失或差錯,辦證還會陷入無法破解的“尷尬循環”。
為此,近十多年來,上海力推電子政務建設,致力於理順部門職能、惠及民生。比如,率先建成法人、人口、空間地理三大基礎數據庫;從2010年起開通市級網上政務大廳;各級部門積極推進電子政務應用,開始了移動端服務的嘗試。
基於此,去年以來,上海刀刃向內、厚積薄發,開始了關鍵節點的突破,啟動新一輪智慧政府建設。
業界評價,這是一次最為深刻的覺醒和變革———從突出管理職能轉變為“服務導向”,從強調“單線運轉”變為整體協同,從根本上重構優化了政府部門的業務流程,更顛覆了政務服務的理念。
亮眼的是,此輪變革充分引進時下最為領先的新技術、新模式,比如大數據平臺、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確保了政務服務的“接地氣”以及“持續發力”。
■從理念起步牽引深刻變革
這個春天,百姓從最為貼近的途徑,感受到了上海這座城市“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
3月底,上海企業註冊“一窗通”上線。受益於跨部門的數據共享和協同,企業上一個網、填一張表、報一次數據,就可辦理工商執照、刻製公章、申領發票等事務,開辦企業時間從22天縮減到5天。
同樣自3月起,全市各街鎮(鄉)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開始全面實施“全市通辦”。政府部門通過優化業務辦理流程,打破群眾辦事過程中存在的戶籍地或居住地限制,建立全市統一的信息交互平臺,群眾在任何一個社區事務受理中心都能申辦包括敬老卡申領和發放、生育保險待遇申領、居住證挂失等161項事務。
“百姓跑腿”徹底變為“數據跑路”,“辦證煩惱”將在歷史浪潮中被徹底“卸載”。4月,上海公佈《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明確推動各區、各部門在“上海市企業服務雲”開設“服務旗艦店”,集聚公共服務及社會機構專業服務資源。
十多年來,互聯網對國內經濟生活産生了巨大影響。如今,上海將這種模式在政務服務領域進行嫁接和創新,它不僅帶來了全新視角和模板,更從服務理念起步,牽引著一系列重要而深刻的變革。
■“掘金”數據,積蓄“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力量
當下上海大力推進的“一網通辦”,是優化營商環境、便利企業和群眾的重要抓手。從長遠看,它還有更重要的使命———支撐起政府的“智慧之治”,助推上海實現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專家們更看重一網通辦的“價值溢出”———它不僅推動了政府職能變革,更在全市上下積蓄起一股“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力量。
“政府部門從來不缺數據,缺的是基於數據的深度價值開挖”,這是來自於基層的實踐感悟。基於“政務大數據”的運用和深度融合,基層陸續涌現出生機勃勃的創新和探索。比如,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大數據應用創新工程項目,靜安區借助區級政務數據平臺,開始跨界助力城市精細化管理,在部分街道社區研發擁有豐富場景的“社區大腦”,借助物聯網與大數據等技術,破解以往社區管理中諸如高空拋物、居家養老等“人力所不能及、人力所無法及、人力所沒有及”的難點。
作為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示範區,徐匯區不僅建立起覆蓋全區的電子證照庫及互認共享機制,又于近日率先啟動政務大廳升級版改造,提供無人值守的24小時全智慧政務服務,還將通過集成創新在政務數據裏“掘金”,通過對數據的疊加分析,“預見”需求,精準研發“供給”,推送服務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