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第一灣”:高端人群集聚特色小鎮

2018-05-21 09:16:3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九個特色小鎮掌門人相聚“浦江第一灣”,為轉型發展帶來啟示 讓高端人群集聚到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是經濟發展方式的巨大創新。”昨天,在“浦江第一灣”閔行吳涇鎮,來自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專家的分享,讓台下一批“特殊”觀眾聽得津津有味。當天,上海特色小鎮“思享會”在吳涇鎮舉行,上海9個國家級特色小鎮“掌門人”圍坐一起,就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的實踐、思考和困惑展開深入探討,應邀而來的專家學者也分享了不少具有啟發意義的建議。

  9個特色小鎮與100多個市郊建制鎮

  到目前為止,上海共有9個鎮被命名為國家級特色小鎮。這9個小鎮,有些是歷史底蘊深厚的古鎮,比如金山楓涇鎮、青浦朱家角鎮、浦東新場鎮;有些是産業基礎好、擁有特色産業和優勢産業的小城鎮,比如嘉定安亭鎮、松江車墩鎮、閔行吳涇鎮;還有一些是以農業為特色的小鎮,比如奉賢莊行鎮、寶山羅涇鎮、崇明東平鎮。

  目前,這些小鎮在明確各自特色定位的基礎上,有的初步編制了規劃,有的已引入了市場化的運作主體,並啟動一批建設項目。

  “過去,吳涇鎮是個老工業區,現在,我們要撕掉老標簽,打造一個科技時尚小鎮。”吳涇鎮黨委書記楊其景介紹,吳涇鎮是上海唯一被劃入中心城區範圍的特色小城鎮,在承接中心城區功能轉移和資源輻射上具有相對優勢。這裡集聚了國家級紫竹高新區、上海交大、華東師大、航天中國航發商發等高校和研發機構,也落戶了森馬、拉夏貝爾、依戀三個百億産值的時尚服飾重點企業,去年上海時裝周活動還首次移步小鎮內的黃浦江邊。目前,吳涇鎮已經編制了《吳涇科技時尚特色小鎮三年行動計劃》,並啟動産業基礎躍升、空間佈局完善、綜合配套提升三大工程,力爭通過三年努力把吳涇打造成為産業發展熱土、科技創新高地、文化時尚先鋒和城鄉融合典範。

  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郭慶松表示,上海特色小鎮掌門人在分享中兼有憂患和進取意識,這樣的思想碰撞和實踐探索將不僅局限于這9個小鎮,也將為上海100多個建制鎮的轉型發展帶來啟發。

  “特色小鎮集聚高端人群成為可能”

  浙江是國內特色小鎮的發源地。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浙江省政府研究室産業發展處調研員、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管委會副主任吳志鵬介紹了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的現狀、經驗和思考。

  在吳志鵬看來,特色小鎮是浙江經濟發展方式的巨大創新,這首先體現在發展理念的創新上,進一步強化“聚焦”“集約”“融合”“創新”的發展理念。同時,這也是發展平臺的創新。如果説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是2.0版,高新園區是3.0版平臺,特色小鎮則應該是4.0版的發展平臺。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的特色小鎮,還正在成為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承載地,推動國內科創方式的創新。

  “沒有産業的特色小鎮,99%會失敗;不能吸引人的特色小鎮,100%會失敗。”福睿智庫多規融合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盧海軍表示,消費的升級、人與産業邏輯關係的轉變,讓高端人群集聚到小鎮成為可能,特色小鎮必須注重人的導入、活動和參與,而“服務人的能力”,就是特色小鎮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認為,作為以産業為核心的“三生融合”的産城融合型社區,特色小鎮應該具有生産空間、生態空間、生活空間三個維度。據了解,2017年,楓涇鎮制定《楓涇鎮“眾創+古鎮”特色小鎮建設實施方案》,以科創、文創、農創牽動産業培育,啟動包括古鎮更新、産業更新、社區更新、鄉村更新在內的全面更新。“以前,我們老糾結于特色小鎮的名頭。現在,我們弄明白了,楓涇兩個字就是我們最大的特色。”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更新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林説,自己去過這9個特色小鎮,還為新場古鎮做了保護和更新的規劃。在她看來,古鎮保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到未來”。

  王林建議,新場特色小鎮建設,可以圍繞“保護”“更新”“創新”三個關鍵詞展開:保護,重點是堅守保護底線,傳承古鎮風貌;更新,重點是挖掘存量資源,營造休閒古鎮;創新,則重點在激發文化藝術,創新古鎮機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