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上海特色小鎮思享會在閔行舉行

2018-05-23 09:13:1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第二期上海特色小鎮思享會近日在閔行吳涇鎮舉行——9個國家級特色小鎮:相聚“浦江第一灣”共話“蝶變”之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去年12月,解放日報社聯合閔行吳涇鎮、金山楓涇鎮、松江車墩鎮、青浦朱家角鎮、浦東新場鎮、崇明東平鎮、嘉定安亭鎮、寶山羅涇鎮、奉賢莊行鎮等九個中國特色小鎮發起“上海特色小鎮思享會”,建立定期會晤、集思廣益的長效機制,一同探索大都市周邊特色小鎮建設之路。

  今年5月20日,由閔行區吳涇鎮人民政府和解放日報區域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二期上海特色小鎮思享會在閔行區吳涇鎮舉行,活動以“創新與振興:‘浦江第一灣’共話蝶變之路”為主題。

  在這次思享會上,浙江省政府研究室産業發展處正處級調研員、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主要謀劃者之一吳志鵬,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更新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林和福睿智庫多規融合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盧海軍等一批專家帶來他們對於特色小鎮建設的理解和思考。上海9個國家級特色小鎮掌門人也交流探討了各自正在進行的實踐和對於未來小鎮發展路徑的思考。

  他山之石

  “特色小鎮是浙江經濟發展方式的巨大創新”

  ——浙江省政府研究室産業發展處調研員吳志鵬

  作為國內特色小鎮的發源地,浙江省在謀劃建設特色小鎮之前開展了大量調查研究、深度思考和探索創新。

  眾所週知,世界有不少知名度很高的小鎮,它們之所以能長期繁榮與發展有一定共性:産業集聚與發展,這是首要特點,如美國對衝基金小鎮、法國香水小鎮、德國赫爾佐根赫若拉赫小鎮(三大國際體育産業巨頭總部所在地)。其次,以悠久歷史文化為魂,如法國的巴比松小鎮、桑利斯小鎮(法國中世紀古城)。第三,獨特優美的自然環境,如奧地利的哈爾施塔特小鎮(木頭鎮)。同時,它們還是各國旅遊目的地,其中不少還是高端國際會議舉辦地,比如瑞士的達沃斯小鎮,常常舉辦世界經濟論壇、世界冬運會。

  在過去幾年的探索實踐中,浙江省明確了特色小鎮的概念,即相對獨立於市區,具有明確産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生態保護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平臺,區別於行政區劃單元和産業園區。此後,國家住建部提出了“特色小城鎮”的概念,指的是擁有幾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經濟規模、特色産業鮮明的行政建制鎮,並牽頭了一段時間的特色小城鎮建設。後來,國家發改委也發文提出,特色小鎮是在幾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産業、生産生活生態空間相融合、不同於行政建制鎮和産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

  浙江創建的特色小鎮,首先要求産業定位“特而強”,聚焦信息、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文化等八大萬億産業。建設要求“精而美”,它們原則上佈局在城鄉結合部,規劃面積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遊類小鎮可以適當放寬。功能要求“聚而合”,以集聚特色産業高端要素為核心,著力打造創新創業平臺,吸引“國千、省千”人才,以及大學生、大企業高管、科技人員創業者、留學歸國人員,運用現代新技術,開發新産品,加快特色産業集聚發展、創新發展、領先發展。

  目前,浙江省發改委已制定出臺《浙江省特色小鎮驗收命名辦法(試行)》,杭州市余杭區夢想小鎮、上城區山南基金小鎮成為首批獲得浙江省政府命名的省級特色小鎮。截至2017年底,浙江已有2個命名小鎮、106個省級創建小鎮、64個省級培育小鎮的小鎮隊伍,信息經濟、高端裝備等産業類小鎮個數約佔小鎮總數的三分之二。全省106個省級創建小鎮完成投資約1600億元,其中非國有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高達86%;實現稅收385億元,同比增長67%。

  特色小鎮是浙江經濟發展方式的巨大創新,包括發展理念、發展平臺、産業組織方式、科技創新方式、城市化方式、政府服務方式等一系列創新。在發展理念上,強化“聚焦”、“集約”、“融合”、“創新”等發展理念。在發展平臺上,如果説工業園區是1.0版、經濟開發區是2.0版、高新園區是3.0版平臺,特色小鎮則應該是4.0版的發展平臺。浙江建設特色小鎮,就是要對標行業冠軍,培育若干個中國的“世界冠軍”的企業,參與或主導若干行業國際標準的制定。目前,特色小鎮已經成為浙江承接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的先行者,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示範地,是助推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實現“兩個高水準”發展的生力軍。

  創新實踐

  上海九個特色小鎮:一邊學習思考,一邊大膽實踐

  迄今,上海有9個鎮被命名為國家級特色小鎮。2016年,國家住建部公佈第一批全國特色小鎮,上海金山區楓涇鎮、松江區車墩鎮、青浦區朱家角鎮3個鎮入選。2017年,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評出,上海有6個鎮入選,分別是浦東新區新場鎮、閔行區吳涇鎮、崇明區東平鎮、嘉定區安亭鎮、寶山區羅涇鎮、奉賢區莊行鎮。

  這9個小鎮,一些是歷史底蘊深厚的古鎮,比如金山楓涇鎮、青浦朱家角鎮、浦東新場鎮;一些是産業基礎好,擁有特色産業和優勢産業的小城鎮,比如嘉定安亭鎮、松江車墩鎮、閔行吳涇鎮;還有一些是以農業為特色的小鎮,比如奉賢莊行鎮、寶山羅涇鎮、崇明東平鎮。

  目前,這些9個國家級特色小鎮在明確各自特色定位的基礎上,有的初步編制了規劃,有的已引入了市場化的運作主體,並啟動一批建設項目。

  金山楓涇鎮:定位科創特色小鎮。該鎮7年前開始特色鎮建設,實施基礎性、功能性、標誌性項目30多個,確立了特色製造、總部商務、休閒旅遊、文創教育五大功能區。2017年,該鎮制定《楓涇鎮“眾創+古鎮”特色小鎮建設實施方案》,以科創、文創、農創牽動産業培育,啟動包括古鎮更新、産業更新、社區更新、鄉村更新在內的全面更新。

  松江車墩鎮:定位影視特色小鎮。上海影視樂園落戶車墩鎮近20年,根據松江區G60科創走廊“一廊九區”規劃,該區將打造一核兩翼的科技影都,推動影視與科技融合發展,車墩鎮就是其中一核。市“文創50條”提出形成“1+3+x”影視産業體系,其中“1”指的就是松江科技影都,打造科技制勝的全球影視創制中心。目前車墩鎮已成立專門推進機構,即將完成特色小鎮核心區、車墩鎮城市總規、松江科技影都、松南郊野公園“四規合一”的編制工作,並引入市場合作主體進入項目準備階段。

  青浦朱家角鎮:定位文創+基金特色小鎮。該鎮初步完成《朱家角鎮總體規劃2015-2040》編制,《朱家角特色小鎮專項規劃》委託上規院已形成初稿,産業規劃委託福卡公司結合青西三鎮聯動發展正在編制中。朱家角狠抓華為、國維財富、騰訊音樂公園等産業大項目的招商工作,以及與中鐵十五局、中青旅等合作主體的洽談工作。

  浦東新場鎮:定位文創特色小鎮。這是浦東地區規模最大、歷史遺存最豐富的歷史文化風貌區。“十三五”期間,新場鎮實施“文化+”戰略,以古鎮為核心,重點依託東橫港文化創新走廊、大治河生態走廊的延伸,形成三個圈層(歷史文化圈、産城融合圈、郊野生態圈)的發展佈局,實現生産、生活、旅遊、居住等功能疊加融合,在全鎮範圍內形成“古鎮+文創+旅遊+鄉村”的特色,打造以休閒度假、文化創意和高端製造為主導功能,具備郊野公園特色的文創小鎮。

  閔行吳涇鎮:定位科技時尚特色小鎮。這是上海唯一被劃入中心城區範圍的特色小城鎮,在承接中心城區功能轉移和資源輻射上具有相對優勢。這裡集聚了國家級紫竹高新區、上海交大、華東師大、航天中國航發商發等高校和研發機構,也落戶了森馬、拉夏貝爾、依戀三個百億産值的時尚服飾重點企業,去年上海時裝周活動還首次移步小鎮境內的黃浦江邊。今年,吳涇鎮計劃完成特色小鎮功能區塊的規劃研究,包括時尚文化區、科技文化區、吳涇記憶軸和田園文化區。

  崇明東平鎮:打造農墾系統明珠。主打生態牌和農墾文化,規劃建設的主體是光明食品集團。

  嘉定安亭鎮:定位汽車未來小鎮。2017年7月,嘉定區提出建設世界汽車産業中心的發展目標,安亭鎮作為嘉定汽車産業集聚區和産城融合示範區,形成了集汽車製造、研發、貿易、教育培訓、博覽、運動以及智慧網聯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汽車産業基地,將借助汽車産業邁向電動化、共享化、智慧化、網聯化的變革機遇,建設以“汽車未來”為主題的特色小鎮,核心範圍5平方公里,輻射汽車城核心區和安亭新鎮,總面積12平方公里。

  寶山羅涇鎮:定位長江口綠色小鎮。目前,該鎮已經基本確定了小鎮的規劃,確定了約35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打造全鎮域的特色小鎮。在規劃方向上,該鎮將推進“三帶三片六區”規劃建設,“三帶”即羅蕰河生態休閒帶、嘉寶生態修復帶、沿江生態保護帶;“三片”即産業片、鎮區片、生態片;“六區”即高端製造業區、現代服務業區、新鎮文化區、老鎮風貌區、生態農業保護區、水資源保護區。

  奉賢莊行鎮:定位農藝特色小鎮。依託17平方公里農藝公園重點區域,著重打好生態底色,聚焦“田、林、水、路、宅”五個方面,努力營造“田成塊、林成網、水成係、路成環、宅成景”的總體格局,旨在用優美的農業風光吸引投資。目前,莊行鎮正積極強化資源的有效配置,充分收儲並利用農村低效的建設用地,著力引進總部經濟,把握好盈利模式,努力拓展農耕體驗、旅遊觀光、休閒度假、教育文化等多種功能,穩步推進農藝公園建設。

  專家錦囊

  “特色小鎮有望成為高端人群聚集的地方”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更新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林:我不僅去過上海市郊的9個國家級特色小鎮,還親自為新場古鎮做了保護和更新的規劃。古鎮保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到未來”。

  新場特色小鎮建設,可以圍繞“保護”、“更新”、“創新”三個關鍵詞展開:保護,重點是堅守保護底線,傳承古鎮風貌;更新,重點是挖掘存量資源,營造休閒古鎮;創新,則重點在激發文化藝術,創新古鎮機制。

  新場古鎮的旅遊産業,不妨發展服務上海及周邊地區的“微度假”産業,打造從觀光—休閒—體驗的創意旅遊形態。在文化藝術方面,可以培育一大批傳統、當代、傳統+當代的手作中心。同時,還可以多元藝術展示聚落,包括美術、音樂、戲劇等。新場還可以發展精品教育培訓,培育創意産業、生活藝術、休閒産業人才等。體驗農業也大有可為,比如創意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展示交流集市(田市、水市)等。

  福睿智庫多規融合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盧海軍:沒有産業的特色小鎮,99%會失敗;不能吸引人的特色小鎮,100%會失敗。當前,消費的升級、人與産業邏輯關係的轉變,讓高端人群集聚到小鎮成為可能。

  所以,特色小鎮必須注重人的導入、活動和參與。“服務人的能力”,就是特色小鎮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人是特色小鎮的主體,決定小鎮的素質。文化是特色小鎮的靈魂,決定小鎮的強調。産業是特色小鎮的核心,提供現金流和持續發展動力。環境是特色小鎮的基礎,彰顯小鎮的魅力。未來,上海的特色小鎮建設應該注重“雙驅動”,分別是産業更新、城市更新。

  未來的特色小鎮,還應該是一個共享發展的平臺,成為多功能融合、平衡的小鎮。“互聯網+”時代小鎮功能區分進一步模糊化,強調以人文交流為核心的空間資源的共建共享,公共空間將成為小鎮再造空間的關鍵節點。

  案例與對話

  吳涇鎮:撕掉老標簽,打造“科技+時尚”特色小鎮

  作為這次思享會的東道主,閔行吳涇鎮是離市中心最近的一個特色小鎮,其擁有的資源和優勢得天獨厚,這幾年的轉型努力也成效明顯。在當天的實地參觀中,市郊其他幾個特色小鎮掌門人紛紛對吳涇鎮的生産、生態、生活“三生融合”優勢給予點讚。

  但令人好奇的是,這個昔日的化工小鎮,如今為何選擇了“科技+時尚”的特色定位?未來,她又將如何通過一步步努力實現“蝶變”?為此,筆者專門訪問了吳涇鎮黨委書記楊其景——

  筆者:您在多個場合説到“吳涇要撕掉‘老標簽’、打響新名片”,那麼吳涇鎮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楊其景:吳涇鎮地處閔行區東南部,區域面積3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2萬,此外還有8萬交大、華師大的師生和紫竹高新區的員工在這裡學習和工作。

  吳涇鎮的鎮名來源於黃浦江的支流吳衝涇。據考證,吳衝涇在元代就有記載,至今已流淌了近千年。吳涇鎮東南兩面瀕臨黃浦江,滔滔江水在這裡東流北折。黃浦江是上海人民的母親河,吳涇就仿佛是“母親”臂彎裏的一塊寶地,冠有“浦江第一灣”的美譽。

  曾經,吳涇鎮是上海化工事業的一張名片,是被譽為上海重工業五朵金花的所在地。前些年,隨著地區轉型升級,這些化工企業已基本搬出,現在的吳涇鎮域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位於龍吳路兩側的吳涇工業區,在劍川路以南到黃浦江區域的紫竹國家高新區和高校,以及包括鎮屬的企業、園區和社區在內的吳涇城區。

  筆者:為什麼吳涇鎮選擇了“科技時尚特色小鎮”的定位?

  楊其景:市委第十一次黨代會把吳涇列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點調整區域。閔行區對吳涇的戰略地位則是:服務南部科創中心的核心區、閔行推進南部開發建設的主戰場、是建設生態宜居現代化主城區的增長極。

  吳涇作為一個鎮,擁有上海交大、華東師大兩所國家一流高校,擁有紫竹全國排名14的民營高新園區,擁有中國航發商發等一批科研機構、集團總部,科創資源豐富。同時,蓮花南路正在崛起時尚服飾産業,匯聚了衣戀、森馬、拉夏貝爾等幾家百億級服裝企業,70萬平方米時尚産業銷售研發和展示基地也已基本形成,具有了時尚産業佈局中較好的承載能力。

  從稅收結構上看,科技、時尚兩個領域相加共佔總量的80%,成為吳涇要重點培育、重點發展的領域。此外,吳涇鎮還擁有“浦江第一灣”,擁有13.7公里的黃浦江岸線,這些優勢很多都是獨一無二、難以取代的……“科技時尚”特色小鎮的定位,就這樣自然而然形成了。

  筆者:圍繞特色小鎮的建設目標,吳涇鎮這兩年做了什麼樣的努力,成效如何?

  楊其景:為落實國家住建部“加強大都市周邊特色小鎮發展模式的探索,加大引領示範作用”的要求,我們加強産業規劃研究,優化以蓮花南路産業主軸和各特色園區為重點的特色小鎮産業佈局。

  首先,支持和服務好紫竹高新區。紫竹高新區研發基地二期已納入上海城市規劃調整,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過程中。其次,集中力量打造蓮花南路時尚産業重點發展軸,規劃建設“吳涇鎮特色功能區”(4.8平方公里),積極培育“五穀豐登”中的金領谷、夢谷、蓮谷、農谷等特色産業園區,充分發揮中國航發商發、衣戀、森馬、拉夏貝爾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為了保證規劃落地,我們編制了《吳涇科技時尚特色小鎮三年行動計劃》,力爭通過未來三年的努力,把吳涇打造成産業發展熱土、科技創新高地、文化時尚先鋒和城鄉融合典範。2017年,吳涇實現財政總收入92.5億元,區級地方收入25.5億元,兩項指標均名列閔行區9個鎮之首,為新三年時尚科技特色小鎮建設奠定了紮實基礎。

  筆者:未來一段時間,吳涇鎮將如何打造“科技時尚特色小鎮”?

  楊其景:未來,吳涇鎮將動員各方力量,上下一心做好“三大工程”。

  一是産業基礎躍升工程。持續做大做強科技和時尚這兩大主導産業。科技産業方面,將更緊密地與上海交大、華東師大、紫竹高新區攜手,重點推動高端智慧醫療、新材料研發、航空航天、智慧製造等産業項目落地。時尚産業方面,蓮花南路時尚産業基地已經成型,未來三年將加快佈局,形成産品研發設計、高端文化體驗、創意品牌宣傳等為一體的産業鏈和特色産業集群。

  二是空間佈局完善工程。首先,要凝神聚力打造蓮花南路主軸,並在沿線推動放鶴田園綜合體、和平村市級美麗鄉村、和平大院鄰裡中心等幾大板塊的建設。其次,要集中力量在虹梅南路和蓮花南路之間打造特色小鎮功能區塊。以塘灣老街改造提升為重點,打造時尚文化區、科技文化區、吳涇記憶軸和田園文化區。再次,還要重點聚焦“五穀豐登”中的特色園區,培育發展亮點。

  三是綜合配套提升工程。按照“美麗家園”、“美麗鄉村”、“美麗街區”三個美麗的工作要求,未來三年將按照問題導向,全力完善綜合配套,抓緊時間補短板,重點集中在交通配套、居住功能、醫養設施和基礎教育四個方面。

  未來吳涇的發展願景,就是一座實現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小鎮,留得下美麗,記得住鄉愁,玩得了時尚,轉得動科創。

  掌門思考

  特色小鎮的探索,將為100多個鎮的轉型發展帶來啟發

  金山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以前,我們老糾結于特色小鎮的名頭,現在,我們弄明白了,楓涇兩個字就是我們最大的特色。作為以産業為核心的“三生融合”的産城融合型社區,特色小鎮應該具有生産空間、生態空間、生活空間三個維度,缺一不可。楓涇鎮早在七八年前就開始了特色鎮建設,並啟動了30多個項目,目前成效初顯。2017年,楓涇鎮制定《楓涇鎮“眾創+古鎮”特色小鎮建設實施方案》,以科創、文創、農創牽動産業培育,啟動包括古鎮更新、産業更新、社區更新、鄉村更新在內的全面更新。

  青浦朱家角鎮黨委書記高健:去年底,軌交17號線貫通到朱家角,在朱家角有兩個站點,這在一個小鎮是不多見的。地鐵帶來了高人氣。原來,朱家角在雙休日尤其是長假的時候人特別多,週一到週五人不是特別多,但17號線通達後,每天人流在2萬以上,而且滯留的時間比過去更長。去年統計下來,朱家角古鎮的旅遊人次達到700萬,今年肯定大幅攀升。我們現在有了“幸福的煩惱”,人太多,而不是太少。這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更加嚴峻的挑戰,就是怎麼保護、傳承和發展,因為人多了以後,有時候是好事,有時候未必是好事,人流多了以後,帶來了環境的負荷。

  崇明東平鎮黨委書記吳磊:東平鎮地域面積119.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只有1.3萬人左右。説到東平鎮,大家印象當中就是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我們這個鎮歷史很短,到現在為止建鎮的歷史只有十年。這塊土地,歷史很短,不過是五六十年,它是從江河裏面圍墾出來的,我們是由原來國有農場改制的鎮。我們有優勢,比如説高效生態農業,機械化已經全部實現了,有一望無垠的10萬畝連片農田。我們現在有10萬畝連片的農田。未來,東平鎮將按照“世界級生態島”的定位,在生態、高端農業、農墾文化做好精緻文章。

  奉賢莊行鎮黨委書記盛梅娟:莊行鎮是一個遠郊,有點名氣的無非是菜花節和伏羊節,在地區産業發展這一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沒有想明白的情況下,我們要留點白。所以,莊行鎮特色小鎮的建設,目前著力點還是打造生態優勢,我們有3.2萬畝的糧田、8000畝的梨園等,現在的目標是田成塊、林成網、水成係、宅成景……未來,則要把生態優勢轉為發展的優勢。當然,特色小鎮最終的歸屬點,是讓老百姓獲得感,所以我們正在探索農村“三塊地”的改革。

  羅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辛:羅涇鎮東臨長江,西與嘉定相連,北與江蘇省太倉市瀏河鎮接壤,是上海的北大門。羅涇堅持生態立鎮戰略,已先後榮獲國家衛生鎮、“中國最美村鎮”生態獎等稱號,現有4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正在努力創建美麗鄉鎮和打造美麗鄉村精品村。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按照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將生態優勢切實轉化為發展優勢。一是要主動融入長三角協同創新發展戰略,立足區位,建立與太倉瀏河等區域的聯動機制,打造兩地協作的生態空間和市民同城生活的生態庭院。二是全面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資源稟賦、區位環境、産業積澱等要素,做強小鎮産業,著力打造“一帶兩園”産業格局。在沿江生態農業休閒旅遊帶,打造寶山湖生態農業旅遊區,打造“慢生活”、“微度假”模式的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現代綠色農業。加快發展羅蘊河以南、潘涇路以東的上海北部高端冷鏈物流、郵輪船供産業園和羅蘊河以南、潘涇路以西的汽車零部件製造産業園,提升小鎮核心競爭力。同時,在佈局規劃、基礎設施、資源配套、文化底蘊等方面做優做實,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三是堅持以人本位,通過抓黨建引領,記好“民情日記”,以及村經委託鎮管、生態環境長效管理、農村自建房管理和村級規範化管理,形成精細化鄉村治理模式,不斷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松江車墩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陳龍:車敦鎮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影視特色産業。車敦是松江的工業重鎮,總共45.3平方公里。1993年,上影集團把它的拍攝基地放在了車敦,車墩成為國家級十大影視拍攝基地,這個是不可複製的。去年12月15日,市政府發佈了上海市影視“文創50條”,提出了“1+3+X”。這個1,就是把松江作為高科技大規模的影視文創基地,車敦是重要的承載地。未來,車墩的影視産業鏈非常長,將成為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包括拍攝製造、文創交易、影視金融等。

  嘉定安亭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管紅梅:在九個特色小鎮裏面,安亭是一個以工業主題為基礎的國家特色小鎮。關於安亭的特色小鎮怎麼做,我們原來是鎖定一個區域,把三到五平方公里打造為一個汽車未來小鎮。剛才發言的浙江專家給了我們啟發。未來,安亭説不定可以建三四個特色小鎮功能平臺。目前,安亭聚焦的這個區域是4.0版未來汽車産業,但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會不斷的衍生出新的可能和機會來。另外從操作層面來説,我希望特色小鎮規劃的審批時間能更短一些,能夠儘快落地。

  浦東新場鎮副鎮長張裔:幾年前,許多市民對新場鎮還是沒有概念的。一批影視劇拍完之後,新場的知名度慢慢擴大。特別是去年成功申請為特色小鎮之後,知名度是越來越大了。我們把新場定位文創特色小鎮。因為新場是一個鹽場,通過制鹽,當地人有一部分先富起來了,他們很注重教育,新場出過很多的進士、舉人,也出過三位中科院的院士。從文化傳承來説,我們有理由、有必要把新場定位成文創小鎮,實施保護與更新。但我們也有困惑。作為一個是特色小鎮,我們新場還有一個古鎮。但這個特色小鎮,到底是特色古鎮,還是特色新場?我們希望,是通過特色小鎮的平臺,把新場這個名片越做越大,當然古鎮是最大的優勢,也是其中最璀璨的部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