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才聚普陀”把陣地建到樓宇園區中,把服務“一卡式”送到人才手中“管家式”定制服務,讓人才安心紮根
一個區域怎樣吸引人才,並讓人才待得好、留得住?
普陀區近期結合大調研,在走訪企業、對話人才的過程中逐條梳理人才工作中的痛點、堵點、盲點問題,打出一套“才聚普陀”組合拳,包括將人才公寓增數再翻一番,把人才公寓建設與區域人才引進、人口結構升級相銜接,並用配額制向重點企業提供房源;還將推出“普陀人才優享卡”,把教育醫療、健康體檢、學術休假等各類服務進行“一卡式”集成送到高端人才手中。
人才公寓增數力爭翻番
針對人才公寓普遍存在的數量有限、申請門檻高、操作靈活性不夠等瓶頸問題,普陀區騰出區域發展空間,把市口最好的地鐵房拿出來做人才公寓,不斷擴大受益面。近一年來,已有300余人拎包入住“和豐苑”“榮和家園”這兩處人才公寓,260余人享受到租房補貼超300萬元。接下來,普陀區將力爭人才公寓增數在今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還將繼續挖潛,增加“長風8號”“華明苑”兩處住房,切實解決區內人才的後顧之憂。
區有關部門優化人才公寓整體佈局,將人才公寓建設與區域人才引進、人口結構升級相銜接,根據人才集聚區位分佈進行選址優化,在適當增加集中式人才公寓的基礎上,規劃分散式人才公寓。此外,還將拓展人才公寓籌措渠道,加強市場導向的人才公寓保障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通過與第三方市場機構的合作,建立籌措單位宿舍對接機制,擴大有效房源規模。
什麼樣的人才夠格申請人才公寓?普陀一改以往“一刀切”模式,不再將人才學歷職稱作為硬性指標,而是讓企業來自由分配。對重點企業申請人才公寓採用配額制,最高給予30個名額。只要符合公租房申請條件,企業可以自主決定入住對象,並給予每人每月補貼。
人才政策“變散為合”
以前,由於“政出多門、條塊分割”等原因,普陀區的各種人才政策“散落”在各個部門,企業與政府對接的內容繁雜,涉及眾多部門,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普陀區整合力量,“變散為合”,建立多部門後臺服務聯動機制。將教育、衛生、商務、科技、文化、體育等部門的資源有機整合,建立“普陀區機關服務企業志願團”,線下把服務“打包”送進樓宇園區;開設“普陀區企業服務直通車”微信公眾號,線上為企業答疑解惑,形成了“雙線組團”的服務模式,大大縮短了企業訴求響應時間。組團式服務的隊伍中,區領導和具體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直接進行服務,解決問題。
普陀區還將推出“人才優享卡”,把教育醫療、健康體檢、學術休假等各類服務進行“一卡式”集成送到高端人才手中。通過擴大人才服務綠色通道服務範圍,為人才配備“管家式”的定制服務,促使各類人才更加安心地融入普陀、紮根普陀。
人才服務延伸到“最後一公里”
普陀區借鑒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模式,把人才的服務陣地建到了樓宇、園區和社區之中。構建“區人才服務中心”“重點地區人才服務部”“樓宇、園區、人才公寓人才服務站點”三級人才服務陣地,真正把人才服務延伸到了“最後一公里”,實現了服務資源與人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三級陣地各有分工。作為“服務總站”,區人才服務中心著力優化服務事權、升級業務流程,比如,針對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辦理實行“首問一口清、受理無否決、辦結明時限”。在企業和人才最為集中的武寧創新發展軸、長壽商業商務區、上海科技金融産業集聚區、真如城市副中心、桃浦智創城這5大區域,普陀區建立起人才政策諮詢和受理的“一口發佈、一口受理、一口答覆”工作機制,實現了企業政策訴求的“一口式”對接。而錯落在樓宇、園區、人才公寓中的人才服務站點,則成為了連接黨和政府與人才“第一線”的“橋梁”。根據樓宇、園區中集聚的産業特色,行業特點,站點積極創新服務載體與方式,在提供政策宣傳、諮詢、辦理等基礎業務的同時,還舉辦“午間一小時”沙龍,組織茶藝、插花、瑜伽等各類文化休閒活動。
通過建立政府購買科技服務機制,普陀區引進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資源,為企業開展各類人力資源專業化服務,並以“科技服務券”方式進行結算。未來,還將依託區域重點人力資源企業開弈集團推進普陀人力資源産業分園建設,打造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