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外籍員工和遊客:“買”在上海的理由

2018-05-29 09:45:47|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記者對話外籍員工和遊客 找到他們“買”在上海的理由

  每一個世界級大都市,都是“購物天堂”。如今的上海,不乏國際高端品牌薈萃的世界級商業街,也不缺人氣興旺的特色街區。打響“上海購物”品牌、打造國際消費之都的背景下,老外眼中的上海購物又是如何的?近日,勞動報記者採訪4位海外消費者,無論是工作生活在此的外籍職工,還是來滬出差、觀光的遊客,他們都在上海找到了最心儀的購物地。

  很上海,所以很有趣

  探親遊客:Louise(法籍華裔)

  購物地:田子坊感受“活的生命體”

  從小生長在法國裏爾的華裔Louise,每隔一兩年便會回到上海探親一趟。説到上海購物的好去處,92年出生的她第一個想到的,是田子坊。

  Louise至今記得,2013年,她從大學畢業後回到上海,第一次去了田子坊。那時,眼前的老式街道、舊時門坊一下子讓她覺得似乎闖進了上海的過去,“回想起各種電影”。想要購買一個小商品,她抬頭問店員時,發現是一位老太太,操著上海話。

  “田子坊很有魅力,幾乎什麼樣態的店舖都有,”Louise説,在那裏,有人賣創意攝影,有人賣畫,有人賣手工酸奶,有人做氣味圖書館。“它和傳統的購物商場不一樣,不是一切想好再佈置出來。田子坊似乎時時刻刻在變化,也許此時還火爆的一家‘網紅店’,下次在來,就徹底改頭換面了,一切充滿不確定性。”

  她形容田子坊就像一個“活的生命體”,一年半載來一回,就有變化、有驚喜。當然,老房子還在,迷宮般的窄巷還在,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藝術作坊就這樣在不經意間跳入你的視線,作為一個購物場所,它也因此充滿吸引力。

  “弄堂居民的生活沒有被清空,在真實的弄堂場景下購物閒逛,很有意思。”在Louise感受中,田子坊展現給人們的是上海親溫暖和嘈雜的一面,這或許也是它尤其吸引國際遊客的重要原因。畢竟,傳統的商店購物、奢侈品消費遍佈全球城市,老外們早已見怪不怪。

  用Louise的話説,唯獨田子坊,“很上海,所以很有趣”。而一次終生難忘的城市購物,不僅在於買到什麼東西,更在於獲得想像和體驗。

  手工定制服裝,性價比高太多

  商務出差客:Nathan(美國)

  購物地:南外灘輕紡市場定制西裝

  沿著上海地鐵四號線南浦大橋站3號出口走到地面,這裡一路上穿梭著不少外國人。他們很少手拿地圖,臉上也不帶猶疑之色,幾乎算是熟門熟路地進出這幢三層樓的南外灘輕紡面料商場。

  3年前,在美國洛杉磯機場任職的Nathan第一次來上海時,就從他的同事口中知道了這家面料市場。此後,為洽談航線開拓等事宜,他經常會來滬出差,幾乎每次都會光顧這裡。

  “我的美國同事告訴我他們在這裡買了西服,比美國性價比高太多。”Nathan回憶第一次去輕紡商場買西服的經歷,儘管只有一張名片,但找到目的地並不麻煩,“因為路上就碰到了另外來做衣服的外國人指路。”

  他告訴記者,“在美國的衣服都太胖了,不適合我,一套普通的西裝至少要4000元人民幣以上,可這裡只在千元以下。”而當對照組是國外的定制西服時,這裡的性價比優勢則更加巨大:

  給Nathan做西服的上海老闆,同時也在洛杉磯開了一家西服定制店,“三年裏,這家店的價格沒有漲過,老闆早已認識我了,還記得介紹我來這兒的美國同事。”閒聊間,老闆曾向他透露,一套定制西服在上海賣大概4000元人民幣,空運到美國,則至少賣3600美元。

  “在洛杉磯,定制西裝確實是這個價錢。”但Nathan認為更難得的是,在價格合理的情況下,定制西服的後續服務也讓他頗為滿意。

  “做一套衣服,其中一個微妙的環節是修改,它發生在第一次試衣時。因為一些鬆緊和長短的修改要求,是在當初測量時難以完全講清楚的。”Nathan説,在上海,如果遇到類似問題,店主一般會主動再改一次,這個過程也無需額外收費。

  他記得,有一回試穿一件西服外套時,覺得手肘到袖口處短了一些,店主提出可以放長,隔了一天,衣服就改好了,和他的要求分毫不差。“這的確很cool,他們可以照著你説的地方修改,這太棒了。”

  就在上周,Nathan出差到上海逗留了一週。期間,他特意領著同行的另兩位同事最先光顧了輕紡面料商場,與店主短短半小時交流,三個人就各自定下了兩套西服及襯衣。合身和高性價比成為他們眼中最大的優勢。

  戀上“網購神器”,應有盡有

  外籍足球教練:裴英才(越南)

  購物地:電商,上海比任何地方都活躍

  “物流速度真是太快了,在天貓超市上買的東西第二天就能夠收到,而且快遞員還送貨上門,服務態度也不錯。”越南小夥裴英才11年前到滬留學,如今在上海一家足球俱樂部擔任教練。

  工作繁忙且不愛逛街,裴英才的購物需求其實簡單明瞭:其一,是日常生活用品;其二,是與足球相關的服飾配件。“網購是我認為最簡單便利的購物方式,而上海的電子商務活動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活躍。”

  事實上,剛到上海生活,裴英才“觀望”了許久才下定決心嘗試在網上購物。“原先,我擔心在網上買東西是危險的,會上當受騙,但經過一段時期的觀察,我發現我的這種想法‘過時了’。”

  兩年裏,裴英才儼然從網購“小白”一躍為“達人”,“球衣、球鞋都是在網上買的,我有幾乎找不完的購買記錄,現在已經是四星買家了;我還特別喜歡與賣家的開頭問候語———‘親!’”。

  除了便捷的物流,網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和便宜的價格最能令他大呼“方便”。他説,淘寶上有許多的東西充滿了“中國風”,且又説不出的實用,“譬如去年冬天,我下單了網站上一樣搜索量很高的商品———暖手寶;還有騎電瓶車時需要用到的擋風罩,這些東西通過網絡購買是最簡單省事的。”

  更令他欣喜的是,一種名為“魚露”的蘸醬讓他在能異國一解鄉愁,“這是我們越南人三餐的必備醬料,”此前他曾在實體店遍尋不到,竟也通過網購輕易買到了。

  品味小而美的“後街”韻味

  外籍員工:由佳裏(日本)

  購物地:安福路武康路等地享受美食美物

  來自東京、在上海一家日資企業上班的職員由佳裏,每週同一時間都會從古北家中出發,選擇一條她中意的上海街道“泡上”半天。到達目的地後,有時,她會掃一輛路邊的共享單車,找一兩家美食店或是賣新奇玩意兒的店舖,坐坐逛逛。

  巧合的是,她所選擇的這些店舖,無一不坐落在上海繁華商圈的背後,也就是“後街”上。

  由佳裏向記者描繪了自己常去的這些街道的普遍特徵:路不寬,通常沒有公交線路經過,汽車尾氣少;路旁栽著梧桐樹,春夏綠蔭如蓋庇護行人,秋冬落葉飄零裝點路面;老店新鋪各領風騷,既有落地窗,又有霓虹燈。

  安福路上的“IG映界影像藝術館”,便是她常去的一家店。“一樓的藝術商店售賣著不同樣式的相機擺件,我十分喜愛;二樓不僅有畫廊,還有影像咖啡館。我對攝影感興趣,有時還會去那裏聽聽攝影講座和攝影課程。”

  同一條街上,由佳裏經常光顧的還有一家名為RAMBLE的店舖。“這是最受女孩子歡迎的店了,”她説,門口的櫥窗已經足夠吸引人:古典的石膏像、歐式的檯燈、紅色的羽毛筆,復古又風情。店內最精彩的部分除了高顏值的珍珠首飾外,還有各種孤品真皮包包,“店雖不大,但是寶貝多多,足夠我逛好久。”

  由佳裏熱愛美食,後街便是她的“美食天堂”。週末的時候,她會和朋友找家街邊店吃一頓西式早午餐,也會去本地人偏愛的老字號嘗嘗本土風味的豐盛早點。

  讓她覺得最妙的是,在武康路上一家口味正宗的法餐廳吃下午茶時,會有中國特色的竹制蒸籠出現,裏面擺放的則是色拉、三文魚、巧克力蛋糕等西式點心。她説,這樣的中西融匯是她所格外青睞的。

  類似安福路、武康路的,由佳裏常去的還有五原路、番禺路、銅仁路……在她眼中,靜謐的環境、舒適的步行空間、便捷的交通、豐富的業態都是“加分項”。但真正打動她的,則是這些街道上濃濃的生活氣息與時尚休閒購物的和諧相處。

  “對於生活在上海的外國人來説,這能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文化基因中海納百川的一面,加深了我對這座城市的理解和眷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