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起步于改革開放 奔馳在未來大道

2018-05-29 09:51:51|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改革開放再出發 | 上海汽車:起步于改革開放 奔馳在未來大道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1978年,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為回顧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展示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的新作為新篇章、“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從今天起,新民晚報推出“上海改革開放再出發”特別報道。

  “上海是插上一個木樁子也能長成參天大樹的地方”。這是清末民初政論家王韜對上海的評價。40年前,國家把轎車試點放在上海,正是對上海這片中國製造業濫觴之地的殷切期望。

  1978年11月9日,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回答上海轎車項目能否合資經營的請示時一錘定音:“可以,不但轎車可以,重型車也可以嘛!”自此,上海轎車項目從引進改為合資,上汽率先對外開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

圖説:上汽乘用車臨港工廠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歷經改革開放40年,“試驗田”裡長出了一片生機盎然、生態豐富的産業森林。時代見證了上汽從一家蹣跚起步的小廠,成長為全球500強排名第41、年銷693萬輛汽車的産業巨人。在這一片沃土上,改革試驗不止步,改革激情薪火傳,屬於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精彩故事時刻在發生。打響上海製造品牌,上汽在路上。

  組裝首輛桑塔納感受到巨大差距

  參與組裝首批100輛桑塔納,是鮑安榮職業生涯最值得銘記的一段時光。1983年,上海汽車廠員工鮑安榮被選入CKD(進口整車零部件到國內組裝)轎車裝配組,成為組裝第一輛桑塔納轎車的首批工人。“當時的上海汽車廠只生産兩種車,2噸的卡車和上海牌轎車,轎車産量一個月最多200輛,而且與桑塔納的工藝要求有很大差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1

1983年4月11日第一輛桑塔納組裝成功 資料圖

  鮑安榮回憶説,儘管德國派了幾位工程師做帶教老師,但組裝工作依然困難重重。所有零件以全拆散的形式引入,一輛車大概有數千個零件。“當時根本不知道這些零部件都有編號,更沒有精細分類的習慣,光找零件就花了很長時間,工藝標準更是空白。比如裝一個塑膠件,德方有明確的溫度要求,我們的廠房根本沒有恒溫設備。後來想了很多土辦法,做了很多小烘箱來滿足溫度要求,但費時費力。”

  更大的衝擊來自德國工程師專業的技術作風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原來生産上海牌轎車,一個螺絲擰不緊,榔頭敲敲緊也可以,但這一套在組裝桑塔納時完全行不通。”也是從那時起,工人不能戴手錶、不能穿有紐扣和拉鏈的衣服、鑰匙不能外露等嚴格的管理制度開始在總裝車間執行起來。

  跟德國工程師近距離學習,對鮑安榮的影響很大,他清晰地感覺到,做好這款車,一定會給國內汽車市場帶來飛躍。數據顯示,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桑塔納從最初幾乎所有零部件依靠進口,到1991年國産化達到70%,而自1996年開始,桑塔納的國産化率已達到了90%以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2

1991年5月15日 上汽大眾實現單班生産桑塔納100輛慶祝儀式 資料圖

  做完首批桑塔納,鮑安榮迎來中德合資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現更名為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他成了合資公司的員工。“我當時就在奠基儀式現場,領導在台下悄悄跟我説,以後,我們安亭會通煤氣;馬路上的車子會越來越多,你也會擁有自己的車……”當時,桑塔納售價20萬元左右,鮑安榮覺得,離自己太遙遠。1999年,他和他的同事們成了中國第一批私家車的擁有者,大眾在安亭也有了三個工廠,汽車産業版圖初見雛形。

  2013年,鮑安榮和當年一起締造首輛桑塔納的老同事們重回故地,見證了最後一輛經典款桑塔納駛下生産線。彼時,桑塔納已在中國賣出了近400萬輛。帕薩特、途觀、Polo、朗逸、途安……新車型被陸續開發出來,更多的“樹苗”在安亭汽車小鎮飛速成長。

  “我去年從上汽大眾退休了,在汽車行業幹了一輩子,見證中國汽車工業從封閉到産銷量世界第一,覺得很幸福。”

  用榮威講一個屬於中國人的故事

  1994年,大學畢業的俞經民拿到3個工作機會,分別在商貿、房地産和汽車行業。他毫不猶豫地選了汽車。“父親説,汽車行業是匹白馬!”這句套用股市術語的玩笑話,總是不經意間在他腦海中翻騰。

  他到上汽的第一個崗位,是上海大眾銷售部門,按計劃表賣車。“那時以公務消費為主,汽車離普通消費者很遙遠。印象最深的是,首款中德聯合開發的桑塔納2000,在湖北十堰賣過30多萬元的高價。當時桑塔納的國産化率已達90%了,但價格還是居高不下。”

  當國內汽車市場迅速擴大時,發展自主品牌的緊迫性擺在上汽面前。14年前的今天,上汽內部成立了一個神秘的“5·28項目組”,旨在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最後定名為“榮威”,其雙獅、華表的LOGO設計,彰顯中國特色。

  從頭規劃生産線,梳理生産程式,一步步改造廠房、設備、工序……榮威起步艱難,卻一直堅持高標準定位。在上汽大手筆自主研發的投入下,榮威750、350、550、950等車型相繼上市,並建立了新能源産品矩陣。

  “2014年,我調往上汽乘用車公司,負責運作自主品牌,心情既興奮又忐忑。當時,汽車市場增速下滑,競爭慘烈。榮威要想突出重圍,必須早做佈局。上汽始終堅持自主研發,這是我們的底氣所在。”俞經民説。

  2016年7月6日,上汽和阿裏合作的第一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上市。坐進車,用“你好,斑馬”的語音喚醒榮威時,俞經民又想起了父親的“白馬論”。誰也不會想到,20年後,汽車“白馬”碰到互聯網這匹“黑馬”,硬生生造出了一匹“斑馬”。這匹代表智慧互聯精神的“斑馬”,從某種意義上改變了汽車的屬性。

  去年上汽實現整車銷售693萬輛,同比增長6.8%,比總體市場增速高出一倍,自主品牌成為銷量增長的“新引擎”。

  去年10月,俞經民到斯坦福大學交流,在課堂上聽一家跨國巨頭的首席數據官講述未來汽車的概念。“我對他説,你暢想中的互聯網汽車一年前在中國已經有了。當時,那名高管很有興趣地跟我討論了很久。説實話,向國外同行介紹我們領先世界的新品類,特別自豪。”

  讓上海製造走進海外消費者心裏

  1998年12月18日上午11時,一輛白色別克新世紀轎車緩緩駛下總裝生産線。這是中美合資的上海通用(現更名為上汽通用)首款産品。曾參與合資項目前期籌備的楊曉東就在現場,百感交集。“上汽通用是當時國內最大的汽車合資項目,是當時上海市一號工程。從打下第一根樁到首輛別克轎車下線,僅用23個月,在國際上創下汽車整車廠建設速度之最。別克投産之初,零部件國産化率就達40%以上,品質毫不遜色于北美生産的別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3

1998年 第一輛別克新世紀轎車下線 資料圖

  沒過多久,楊曉東被派往北美通用總部全球採購部門工作。“很震撼,第一次感受到汽車巨頭的體系能力和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楊曉東問自己,什麼時候中國品牌也能走向世界?

  楊曉東也見證了一大批零部件企業與上汽同步成長。初期國內的配件廠連簡單的門把手都做不好,要花兩年時間來“研發”。曾成功試製第一個國産桑塔納方向盤的延鋒汽配公司,如今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配件製造商之一。上汽玻璃供應商之一的福耀玻璃,已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汽車玻璃廠商。

  汽車研發能力也不可同日而語。後續成立的泛亞技術中心,是中國首家合資專業汽車設計開發中心,為上海通用構建了完整的本土研發能力,為之後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4年,楊曉東轉戰上汽集團國際業務部。同年,上汽集團首次進軍泰國。“這十幾年,中國製造在海外主流市場逐漸受到認同和喜愛,從衣服鞋帽、百貨家電到智慧手機,下一個是什麼?汽車當仁不讓,我們有這份責任和信念,要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領頭羊。”

  不得不説,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一開始戴著“有色眼鏡”。為了解泰國消費者喜好,上汽外派高管到4S店蹲點,觀察、溝通,直面消費者。“過去的海外經營,是傳統的出口總代模式,我們在中國用望遠鏡看全世界。現在應該從望遠鏡到放大鏡,再到顯微鏡,仔細洞察海外市場,打造符合區域客戶需求的産品服務。”

  談起國際經營,楊曉東信心滿滿:“在海外市場,我們的自主品牌在社交媒體Facebook的粉絲量突破190萬。有趣的是,印度工廠沒建好,業務還沒開展,印度粉絲已累積了28萬。”

  來自海外各國的自主品牌銷量數據匯總到楊曉東手裏,當盤踞五十年銷量榜首的競爭對手開始發內部信件向員工借用名爵車進行競爭力對標時,楊曉東感慨萬千:“改革開放為我們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我們終究會在世界舞臺發出自己的聲音。”

  “新四化”引領世界汽車産業新潮流

  前不久,當上汽員工把一款新車的照片發到朋友圈時,留言最多的是:“這是國外什麼概念車?太酷了!”上汽人霸氣回復:“概念車?這是我們新推的量産車型!”

  這款被譽為汽車界新物種的榮威MARVEL X純電動智慧超跑車,讓很多人意識到,曾經自帶“追隨者”氣質的自主品牌,開始有了引領者的王者之氣。

  世界汽車工業正在邁入一個大變革、大創新的時代,誰能把握趨勢、抓住機遇,誰就能在新一輪變革中佔得先機。改革開放40年的新時代坐標下,曾領改革風氣之先的上汽集團再次出發,以智慧網聯、智慧出行、智慧製造為抓手,以自主品牌為立足點,在開放合作中探索汽車産業變革的新方向。從合資發展到自主跨越,上海汽車立志在全球市場打響上海製造品牌。

  自我變革 唯創新不破

  搭載AR增強現實技術、互聯網斑馬智行系統,會自己找車位、泊車入庫……剛剛面世的榮威MARVEL X 實現了多個業內第一,率先集成應用了AR增強現實儀錶盤、無線智慧充電、“最後一公里”自主泊車等前沿技術,是全球第一款量産智慧汽車。

  從2016年7月發佈第一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到榮威MARVEL X,上汽這兩年産品更新的節奏很快,銷量逆勢飛揚。表面看,靠的是網紅爆款,背後卻是創新産品成體系發展的厚積薄發。

  創新始終是上汽企業發展的第一關鍵詞。因為創新,上汽堅持純電動、插電混動、燃料電池三種新能源技術同步發展,其“電驅、電池、電控”三電核心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準;因為創新,大膽為汽車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把冷冰冰的出行工具變成有溫度能互動的夥伴;因為創新,前瞻性佈局智慧駕駛,已經完成兩代智慧駕駛整車平臺開發、集成5G通訊技術的車聯網平臺,獲得美國加州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及國內首張智慧網聯汽車路測牌照。

  憑藉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上汽集團已成功推出純電動車、插電混動車、燃料電池車、互聯網汽車等二十餘款自主創新産品。在市場等待期,提前謀劃和探索汽車“電動化、智慧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而榮威MARVEL X就是“新四化”戰略最集中的成果體現。

  深耕産業 全面開放合作

  改革,是上汽的基因。這家海派企業有創新的魄力,更有開放務實的行動力。比前瞻性提出“新四化”戰略更可貴的是,這些戰略能夠迅速全面地落地。全球第一款互聯網汽車從構想到落地只花了不到兩年時間。隨後,上汽緊鑼密鼓推出了近十款互聯網汽車,智慧互聯網系統已經經歷了6次升級,近似互聯網公司的産品迭代速度。目前,以榮威RX5為代表的上汽自主品牌互聯網汽車累計銷量已突破60萬輛,成為互聯網汽車的標杆。

  圍繞“新四化”戰略,上汽不是埋頭自己幹,而是以開放心態廣泛尋求合作:與中國移動、華為開展三方合作,研究基於5G的智慧出行和下一代車聯網技術;與Intel公司旗下的智慧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Mobileye、武漢光庭等國內外合作夥伴共同開展基於視覺的自動駕駛整體方案、智慧駕駛控制器、高精度地圖等方面的研究;與英飛淩科技合資成立上汽英飛淩汽車功率半導體公司,共同發力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核心零部件的研製……

  這一系列全新的合作夥伴,不再是傳統汽車巨頭,而是世界各地互聯網、半導體晶片、新能源等領域的優質企業。在合作中,中國汽車企業依靠的不再是市場、資本,雙方互補、共通的核心技術,成為合作出發點;形成新的核心技術,推動産業變革,成為合作的根本目標。

  全球佈局 引領智慧出行

  上汽“新四化”佈局不止在國內。2017年11月,上汽在泰國發佈了互聯網車型名爵ZS,實現互聯網技術優勢向海外溢出,當地消費者反應熱烈,訂單已超過1.1萬輛。這不是簡單的産能輸出,而是國內實力的溢出,是全價值鏈的溢出,也是中國汽車産業新技術、新模式的溢出。今年,上汽對“新四化”做了新的解讀,即“電動化、智慧網聯化、共享化和國際化”。

  目前,上汽已經在泰國、印尼和印度建立了生産基地;在英國、美國矽谷以及以色列建立了研發創新中心;在中東、南美、東盟、澳洲、歐洲等重要區域市場,建成13個海外行銷服務中心,産品批量進入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愛爾蘭、德國等發達國家市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4

圖説:上汽旗下汽車品牌眾多,車型豐富。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優質的産品和服務都將源源不斷送往海外市場。名爵ZS配備了全球首款支持泰語控制的互聯網汽車系統i-SMART,為泰國年輕人帶來了高品質的未來感駕乘生活,晉級泰國B級SUV市場月銷榜第一名。上汽還將通過共享等創新型商業模式,以新能源車為載體,提供綠色移動出行方案及網聯生態服務,立足四化融合,打造海外市場差異化的競爭新優勢。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當今世界汽車工業,正邁入一個大變革、大創新的時代,誰能把握趨勢、抓住機遇,誰就能在新一輪的變革中,先下一城、佔得先機。”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闡述了汽車産業發展的新趨勢和上汽的新戰法,他認為中國的汽車工業已進入新時代,需要把握全局、不斷改革創新,才能走向全面開放的汽車世界,為打響上海製造品牌再立新功。

  【創新發展大事記】

  1978年11月9日,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回答上海轎車項目能否合資經營的請示時一錘定音:“可以,不但轎車可以,重型車也可以嘛!”自此,上海轎車項目從引進改為合資,上汽率先對外開放。

  1983年,第一輛上海桑塔納轎車組裝成功。

  1985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2年1月28日,上汽大眾第10萬輛桑塔納轎車下線。

  1995年,上汽大眾和德國大眾聯合開發的桑塔納2000上市。

  1997年6月12日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現改名為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和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12月12日,第一輛別克賽歐轎車下線,“10萬元家轎”成為中國私家車消費的劃時代産品。

  2002年11月18日,上汽集團、通用汽車和五菱三方合資成立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開創整車中中外合作的新模式。

  2004年3月2日,桑塔納3000正式上市,從該項目起,上汽大眾開始了自主開發探索之路。

  2007年,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分公司成立。3月,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品牌榮威及其首款産品榮威750上市。2007年12月26日,上汽和南汽全面合作,成為中國汽車工業戰略重組里程碑。

  2009年1月,上海捷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上汽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産業化。

  2011年3月,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同年推出MaxusV80車型。目前上汽大通擁有MPV、SUV、房車,寬體輕客、皮卡等乘商並舉的産品組合,並在汽車行業中開創了C2B業務模式。

  2015年3月13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阿裡巴巴集團合作。

  2016年7月6日,雙方共同開發的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上市。

  2018年,上汽集團瞄準“電動化、智慧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的“新四化”發展戰略,全力推動創新轉型,積極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自主品牌互聯網汽車累計銷量已突破60萬輛,全球第一款量産智慧汽車榮威MARVELX將於下半年正式上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