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要素集聚助力更多研發中心落戶長三角

2018-05-30 09:32:4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技術要素集聚助力更多研發中心落戶長三角 上海市商務委數據顯示,落戶上海的研發中心累計已達402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在滬設立的研發中心佔三分之一,屬於全球研發中心的有40余家

  2016年,國內新興汽車企業蔚來發佈了全球跑得最快的電動汽車EP9,並在德國紐博格林北圈賽道創造了電動車的最快行駛紀錄。寶馬、奔馳、奧迪要破紀錄,必須先過蔚來這一關。

  長三角地區能出現更多 “蔚來”嗎?在昨天舉行的長三角青商論壇上,與會青年企業家暢想未來:技術要素將在長三角流通,更多企業與機構的全球研發中心將落戶長三角。

  長三角擁有完整産業鏈

  像蔚來這樣借助新能源汽車技術起家的新興汽車企業誕生在長三角並非偶然,新能源這一汽車新技術需要充電樁等基礎設施配套,長三角在基礎設施投入方面則有著相當優勢。

  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斌説,蔚來用三年時間證明國産汽車是有機會在智慧電動汽車等新領域“換道先跑”的。蔚來將進一步圍繞長三角進行投資和佈局,打造智慧電動汽車的全球創新研發中心。

  在長三角,整個電動汽車的産業鏈非常完備。目前,中國年産將近3000萬輛汽車,其中,絕大部分優秀零部件公司都在長三角。“上海是蔚來的全球總部,合肥是整車製造基地,南京有高性能電子差速鎖製造,蘇州、杭州、寧波則有蔚來的城市運營網絡。”李斌説,今年蔚來將完成在長三角的佈局。

  完善服務體系打造創新平臺

  藥明康德在上海張江有著20年的研發經驗,其間他們由獨立開發新藥變為承接制藥企業新藥研發業務的服務公司。

  藥明康德運營高級副總裁張朝暉拿出過去一年張江新藥申報量的數據,約為全國的三分之一。他把這一成績歸功於長三角地區完善的創新體系,“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從生物化學,到醫療器械、中藥等,甚至包括最新基因以及細胞治療技術,幾乎實現了醫藥創新體系全覆蓋。如果一個企業帶著錢和創意來長三角搞創業研發,那麼,這裡可以找到任何需要提供的服務內容。”

  2015年5月,上海發佈《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隨後出臺了一系列配套細則。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創新人才、科技要素的高度集聚,越來越多的公司把全球研發中心搬到了上海。

  上海市商務委的數據顯示,落戶上海的研發中心累計已達402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在滬設立的研發中心佔三分之一,屬於全球研發中心的有40余家。

  張朝暉説,上海在科技創新未來佈局上的優勢,是吸引這些全球研發中心落戶的重要因素。

  讓更多人才紮根長三角

  新興産業發展離不開人才和技術,而在吸引全國乃至全球人才方面,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也有著不小優勢。小i機器人在南京和無錫都設有子公司,其創始人朱頻頻表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補充上海的人才梯隊。

  如何找到又好用又具性價比的工程師,曾經是公司最大的難題。“我們上海公司的人事幾乎把長三角都跑遍了,在各地尋找相關人才,最終選擇在長三角幾個城市又成立了子公司。”朱頻頻説,人才成本高低的指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人才優勢的強弱,一定是優秀的人才才會有較高的標價和對應的需求。在這個時候,大家對人才成本的寬容度相對會高一些,“會從更長遠的時間維度來考慮,大城市嘛,因為其所具有的全球吸引力,相對而言,更容易集聚更前沿高端、更有活力的人才和項目”。

  近些年來,長三角各地都推出了“人才新政”,一些地方的政策兩三年就會更新一次,為的是和周邊的兄弟城市 “對齊”。朱頻頻説,類似的“人才爭奪戰”雖然激烈,但實際上按照市場規律推進了長三角區域産業的合理佈局,也有利於長三角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