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應著力突破技術軟肋 增強“馬太效應”

2018-05-31 11:25:48|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製造”應著力突破“卡脖子”技術 增強“馬太效應”

  核心技術靠化緣要不來、靠買也買不來,上海要著力突破一些“卡脖子”技術瓶頸,解決關鍵環節受制於人的隱患。5月30日,上海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經濟學會會長、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周振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上海製造”應在産業鏈上抓住掌控力,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部件,關鍵材料三個方面。

  “上海製造”要解決技術軟肋

  “上海製造”要在産業鏈上抓住掌控力,眼光不能僅僅停留在新的製造業趨勢,也應關注傳統製造業。周振華認為,中國工業化發展至今,一些技術軟肋至今沒有解決。比如説大飛機上某些部位的鉚釘,因為需要強抗疲勞性,後來使用了國外産品來替代。這些傳統工業領域一旦解決技術軟肋,對推動中國製造業發展也將做出很大貢獻。

  在周振華看來,“上海製造”要高品質發展,這就意味著要有高品質的要素配置,比如生産設備、産品部件、人力資本、土地保障等;要有高技術支撐,相應的技術手段、標準、專利,都要對標國際水準;要有高品質的供給産出,滿足各種層次的消費需求,並要在節能降耗上下功夫。

  要打造“上海製造”品牌,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周振華説,打造“上海製造”品牌應和建設“科創中心”緊密結合。“一流科學家陸續來了,就會形成馬太效應,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到訪。”

  融入長三角應合作互補

  培育更多“上海製造”品牌,不能是封閉環境,而應抱著開放姿態,融入長三角。周振華説,上海中心城區土地資源有限,可以和長三角先進製造業發展集群聯合發展,進行合作互補。

  合作中也要錯位發展,理清各自的定位。“如果項目雷同,就勢必引起過度競爭。一方打響,另一方必定衰落。”周振華説,上海的定位可以聚焦在發揮自身優勢,比如生物醫藥、大數據等方面。

  周振華認為,錯位發展,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但更需要的是信息對稱,讓企業嗅到市場的敏感度,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好各自的優勢和特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