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天天演 海派雜技收穫500萬觀眾

2018-06-01 09:54:1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時空之旅》6月底將因上海馬戲城翻修而與海內外觀眾暫別——13年來天天演,海派雜技收穫500萬觀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8

《時空之旅》中雜技演員展現“生命之輪”的場景。(演出方供圖)

  “《時空之旅》創排之初,我們計劃演五年,熱演五年後又延續五年,一直到今天已經有13年的時間。這臺演出的生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上海雜技團團長、上海馬戲城總經理俞亦綱回望13年如是感慨。眼下,由於駐演場地上海馬戲城即將迎來整修,這臺現象級雜技演出也要在6月底與大家暫説再見。接下來,演出將移師即將建成的雜技大篷演出。而2019年與整修後的馬戲城一同迎接中外觀眾的全新劇目,也在醞釀之中。

  即將告別,“時空旅人”們有告別的依依不捨,更多的是成就感與自豪感,打趣這座1999年建成的劇場“是被我們演舊的”。自 2005年 9月27日首演起,先後有200多位雜技演員參與其中,一年365天不間斷為總共近500萬海內外觀眾帶來這場穿越時空的奇幻藝術享受。如此長壽、高密度的駐場演出在國內雜技界,首屈一指。

  站在劇目更迭之際回眸:之於觀眾, 《時空之旅》是他們在上海度過的一個驚奇而美妙的夜晚;之於演員主創, 《時空之旅》是中國雜技開拓創新,叩開文旅市場的敲門磚;而之於上海這座城市, 《時空之旅》則是代表國際一流演藝製作水準、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精神的一個文化品牌。

  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水鄉輕舟中,跳出一名晃板踢碗的漁夫

  這一趟中國雜技的 “時空之旅”是從哪一天啟程的?對於俞亦綱而言,或許可以追溯到1982年,上海雜技團已有了文化演出與旅遊相結合理念,在 “夜生活”選擇不多的年代,上海雜技團的演出是海外遊客的“必點菜”。

  不過當時的上海雜技團,雖有著絕對過硬的技術,卻缺少編排演繹,節目更像是技巧的展示而非藝術的創作。更不用説,市場化大潮下,企圖來分一杯羹的藝術團體涌入上海,一時間雜技演藝市場魚龍混雜。要想從中脫穎而出,一個具有國際頂尖藝術水準的劇目是關鍵。

  既要做國際一流,閉門造車不行。一個由SMG、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上海雜技團三方聯合出資組建,為劇目運營籌建的時空之旅公司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劇組請來以創意和多媒體製作總監艾瑞克·威倫紐夫為代表的海外一流主創團隊。他們中不少人都曾為太陽馬戲團編排節目,有著先進的雜技馬戲創作理念。不過,擺在他們面前,可是一個 “中國命題”——手法可以是國際化的,但講述的一定要是中國的故事。

  在上海及周邊地區體驗生活尋找靈感幾個月之後,一個貫穿歷史與現代的時空穿越故事出現在艾瑞克的腦海。一場名為 “碧波輕舟”的場景中,出船的漁夫撐一葉輕舟從月光中徐徐駛入舞臺。傳統的晃板踢碗技藝,由飾演漁夫的雜技演員在狹窄的船舷上演出。而這個場景,正是艾瑞克在周莊水鄉獲得的靈感。除了展現江南風光,上海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也通過光影效果與現代雜技技巧融入這趟時空之旅。 “你們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往回看,是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往前看,是世界接軌、高速發展的美好未來。”這是這位加拿大藝術家在上海這段時光裏的最深感受,也是他最想通過這部作品傳遞給海內外觀眾的東西。

  好節目塑造好團隊

  雜技人從 “技術流”變成舉手投足間要有“戲”

  要把中國雜技的傳統技藝融入綴連成篇的 “時空旅程”之中,有時候同乘夥伴也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時空之旅》中有一段名叫 “千古絕頂”的演出,其表演者是享有“中國缸王”之稱的孔祥紅。雜技世家出身的他,繼承祖傳的頂缸技藝,耍起十七八斤的大瓷缸,動作有如行雲流水。劇中他身著燈籠褲,頭頂青花瓷缸,每每亮相,總能贏得觀眾的滿堂彩。

  可殊不知,2005年首演前的他,正打算放棄這門絕活,轉行去做 “馴獸師”。原來,年齡是雜技演員難以逾越的鴻溝,當年已是40歲的他,不得不考慮身體因素。艾瑞克卻被這個微胖的中年演員吸引——嫺熟的技巧中多了一分沉穩的力量,於是力排眾議把他引入 《時空之旅》劇組。

  沒想到,孔祥紅進入劇組後的第一項任務,竟然是剃頭。當瓷器的光澤與頭頂的一片亮光兩相呼應之時,整個外國團隊一片驚呼: “感覺對了!”隱去了髮型所帶來的年代感,老孔在時空間穿梭毫無違和。而他身上的那一套 “臟兮兮”的衣褲,甚至遮不住他的大肚皮,那種帶有生活氣息的質樸與詼諧呼之欲出。

  而對於老孔來説,參演 《時空之旅》收穫最大的是演技。即將告別舞臺的年紀,在與海外團隊的切磋中,漸漸明白,雜技演員不只是高難度技巧的展示者,更是藝術和情感的代言人,舉手投足間要有 “戲”。

  如今,參演 《時空之旅》的演員換了五六批,可劇目卻能保證年均380場的高品質演出。以劇目帶動的人才良性循環,讓這個演藝項目能夠在13年間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從舞臺 “退役”的演員成了劇目的技導、舞臺監督,在臺上互相依偎的“時空戀人”在台下成了相依相伴的夫妻,繼續為劇目貢獻著汗水與熱情。對於下一趟 “時空之旅”,他們無比期待, “就讓我們再演 ‘舊’一個劇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