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滬上首份學齡前兒童運動與睡眠健康報告出爐 上海小囡起碼還要多睡1小時
圖説:滬上首份學齡前兒童運動與睡眠健康報告出爐 主辦方供圖
上海小囡動得少不少?睡得飽不飽?在今天市衛生計生委、市健康促進辦、市健康促進中心和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聯合舉辦的以“嬰幼兒運動發展與睡眠健康”為主題的大型專題公益活動上,滬上首份《學齡前兒童運動發展與睡眠健康萬人問卷報告》正式出爐。
本次問卷調查依託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與松江區婦幼保健院共同承擔的課題,關注3-6歲學齡前兒童的運動與睡眠健康狀況,調查樣本涵蓋了浦東、靜安、松江、閔行4個區內的174所幼兒園的9833名兒童。
調查負責人、一婦嬰婦幼保健部主任花靜表示,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水準不斷提高,生活環境和娛樂方式都發生了變化,父母對子女的養育方式隨之發生改變,該課題通過最新的數據科學分析本市學齡前兒童活動技能、活動量、電子螢幕使用時間以及睡眠狀況等,對科學運動和睡眠促進學齡前兒童的身心健康無疑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根據問卷數據統計,在調查的9833名兒童中,平均BMI指數為15.93±2.15。根據WHO年齡別體重指數(BMI),超重兒童1472例,超重發生率14.97%;肥胖兒童912例,肥胖發生率9.27%。這就意味著,100個3-6歲學齡前兒童裏,約有9個小“胖墩”,而將近15個小寶寶看著比較“壯”。
根據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數據顯示,上海市3-6歲學齡前兒童超重、肥胖率分別為15.98%和11.15%,兩個數值均有所下降。專家表示,這個數據的變化跟近年來的政策引導、保健科普和觀念改變有關,“大胖小子”不再是公眾追求,上海家庭在育兒方式上更科學,對健康的關注度也更高。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運動能力上,肥胖和超重兒童在運動控制(大運動能力)、精細運動/書寫能力、一般協調性、總體運動能力上均低於正常組。
課題組結合本調查結果和參考國外指南的建議,推薦學齡前兒童應當進行60分鐘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一般為心率略有加快,出微汗的程度),並將超重肥胖兒童作為重點訓練對象。在運動類型上要多樣化,不僅需要側重上、下肢力量的推箱子、跳躍運動以及訓練平衡能力的過獨木橋等大運動,還需要拼圖、搭積木、握筆塗鴉臨摹等精細運動,用餐具、繫鞋帶、扣紐扣這些日常生活技能的訓練也必不可少。
在智慧移動設備普及的時代,電視、手機和PAD等電子設備成了帶娃哄娃的第一“神器”。孩子哭鬧不停?用平板電腦哄;不吃飯?拿手機騙,沒有時間照顧?開電視。在這一點上,上海的家長表現如何?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在參與調查的學齡前兒童中,平均每日的電子螢幕暴露時間為1小時。這個數據低於國內其他城市,比如蕪湖的同類型數據在2. 45小時,而北京市則為1.1-1.2小時。
專家指出,嬰幼兒期和學齡前階段是視覺和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和可塑階段。大量研究證實,過早、過多使用電子設備和觀看液晶螢幕不僅會對視力造成傷害,對身體發育、社交能力和學習能力帶來負面影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電子設備的過度使用也讓孩童久坐的時間增加,也可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的增加。
課題組推薦學齡前兒童螢幕暴露時間每日累計不應多於每天1小時。從平均水準來看,上海家長對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螢幕的管理相對較為科學。
有研究表明,充足的睡眠是促進兒童近、遠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而且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充足的睡眠,即年齡愈小,睡眠時間愈長。然而此次調查暴露的一個問題是:上海3-6歲學齡前兒童的睡眠時長偏短,低於全國水準。
調查顯示,學齡前兒童的平均上床時間在21:21,平均起床時間為7:06,平均需要花費0.33小時入睡,平均的睡眠時長在9.06小時。與國內研究相比,略低於全國10所城市1632名3-6歲學齡前兒童平均睡眠時間9.57小時;明顯低於既往的大樣本調查結果——一份2006年12個省市學齡前兒童名睡眠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3歲為11.64小時,4歲為11.56小時,5-6歲為11.29小時。
課題組推薦學齡前兒童每天應有10-13小時的高品質睡眠(包括白天的午休或小睡時間)。這意味著,上海3-6歲的學齡前兒童起碼還需要多睡1小時。同時,家長應督促孩子較早入睡,規律作息;特別是睡前2小時內應避免接觸任何電子螢幕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