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以“健康”問需 為家園吹“清風”

2018-06-04 09:10:1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松江區方松街道海德名園居民區黨支部圍繞健康凝聚服務居民,為社區帶來正能量 以“健康”問需,為家園吹“清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海德名園的居民如今熱衷於各類健康鍛鍊。 張哲倫 攝 

  這幾天,在松江區海德名園居委會,可以看到一派熱鬧景象:這邊,一群阿姨正圍在一起製作中藥香囊包,準備在端午節前發放給廣大社區居民;那邊,小區醫生志願者張宏舉辦的一場腦卒中健康講座,吸引了20多位社區老人的熱烈提問……

  其實,這樣的“健康”主題場景,在海德名園小區已是常態。“從事健康促進事業30多年,我理想中的健康家園就是海德名園!”早在2016年11月23日,在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中國國家日”活動中,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幹事柴斯洛夫在參觀完海德名園居民區後,留下了這樣一句評價。

  這幾年來,在海德名園黨支部的“大磁鐵”作用下,這個居民區從“百姓最迫切需求”出發,通過健康自管、親子運動會、大型義診、急救技能培訓、“今天吃什麼”等活動,把居民和黨員凝聚到一起,不斷豐富“身體、生活、環境、思想”健康的內涵,讓昔日的“陌生人”社會煥發出勃勃生機,讓老居民再也捨不得搬離。

  徹底轉變,從真心“問需”開始

  “以前,小區裏搞活動,能有十來個人參加就不錯了……但現在,我們舉行一場社區運動會,就能吸引近200位居民參加。一年下來,幾十場大大小小的活動,居民們在一起其樂融融。”海德名園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徐寶娥坦言,這樣的徹底轉變,其實是從一場問需調研開始的。

  如何把居民“請”出來?幾年前,黨支部特地組織幾十名黨員志願者,對社區居民進行挨家挨戶的走訪調研,一一傾聽百姓的真正需求。結果,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年紀大了”“身體不方便”“有高血壓、糖尿病”等顧慮。於是,黨支部在幾番討論後,決定就以“健康”兩個字為抓手,引入專業的醫療資源和健康服務,為百姓提供“解渴”的項目和內容。

  黨支部通過調研發現,小區內有醫生和護士共20余名,其中不少是黨員,經過徵詢他們的意見,大家都樂意義務為小區居民提供健康諮詢等服務。於是,黨支部積極搭建平臺,在每月9日開展的便民服務中,讓從事醫療行業的黨員居民加入進來,定期為居民答疑解惑。

  張宏説,如今自己在小區裏有著“三重身份”,除了是黨員,是海德名園小區的居民外,更是一名為居民身體健康把關的醫生志願者。每週四13時到16時,她都會來到居委會大廳,為居民做醫療諮詢。“現在,每天上下班走在小區裏,總能聽到居民們熱情地叫我‘張醫生’!”

  在海德名園居民區,黨支部還打造“健康小屋”,購置高端體檢儀器供居民使用,與家庭醫生進行線上“零距離”溝通,讓居民不出小區就能享受到健康體檢。此外,黨支部積極聯繫共建單位,與松江區婦幼保健醫院、區計生協會等聯合,每年定期開展一系列健康義診活動。

  生活樂環境美,老居民住得舒心

  “我在上海好幾個區都住過,還是感覺這個小區的健康氛圍最好!”現年79歲的顧亞男是居民區退休黨員,自2006年從市區搬來海德名園居住,至今已有12個年頭。

  每天7時準時出門,提著小小的收音機,顧亞男來到居委會門前空地練習太極拳,下雨天則“轉戰”居委會一樓大廳。從一個人練習,到現在帶動七八名小區居民一起練習,多年過去,顧亞男儼然成了小區裏小有名氣的太極拳“紅人”。

  “以後,等我退休了,也要加入他們太極拳的隊伍!”李春梅是居民區的一位保潔人員,每每經過正在練習太極拳的顧亞男和她的夥伴們,她都羨慕不已。

  顧阿姨也曾離開過海德名園。兩年前,她的老伴過世,住在市區的女兒不放心她獨居在松江,特意將她接到市區居住。可不到一年,顧亞男就主動搬回了海德名園居住。“女兒平時工作很忙,沒有太多時間陪伴我。但在海德,有和我一起練太極的夥伴,還有黨支部熟悉的工作人員,我感覺住得特別舒心,也特別踏實。”

  在海德名園,居民們也越來越關心自己的大家庭,點點滴滴維護社區環境“健康”。

  “270號樓附近有小黃車亂停現象,垃圾桶也有些臟亂,@徐書記”“38號的大門把手壞了,希望物業儘快修理,@徐書記”……每天晚上七八點,海德名園在職黨員微信群就會變得熱鬧起來。雖然白天各自忙碌工作,但在職黨員們每晚仍會積極參與社區安全巡邏,並在微信群實時彙報巡邏檢查的情況和所發現的問題。對每一件事,黨支部也都不放過,做到件件有回音。

  思想健康,吹來陣陣“清風”

  “健康海德,不單單是身體的健康,還包括思想的健康。”徐寶娥告訴記者,這兩年來,海德名園還開展“有聲黨章”等一系列特色黨建活動,吸引居民廣泛參加誦讀,讓風清氣正的正能量在社區裏不斷傳播和發揚。

  “陳阿姨,您和孫女要錄製的那篇文章讀得怎麼樣了?生僻字都熟悉了嗎?”“小徐啊,我們今天早上錄了幾遍,不過有些語句比較長,經常會‘吃螺螄’,還得再練練。”“好的,好的,不著急。”幾天前的一個下午,徐寶娥撥通了居民陳文燕的電話,和她交流關於錄製微信有聲讀物《習近平講故事》的情況。發動居民區黨支部的黨員誦讀並錄製紅色經典作品,然後上傳至社區微信公眾號“海德知音”進行傳播和學習,這是黨的十九大之後海德居民區黨支部推出的一項頗具創意的支部學習活動。

  19時,正在居委會加班的徐寶娥碰到了來跳繩的范鈺秦。“徐阿姨,親子運動會結束了,我們社區現在還有什麼活動可以讓我參加?”范鈺秦是社區退休老黨員陳文燕的孫女,由於陳文燕經常帶著孫女一起參加社區各項活動,一來二去,徐寶娥和祖孫二人已經非常熟絡。

  “現在有一個錄製微信有聲讀物的活動,你想參加嗎?”“好啊好啊!我要和奶奶一起參加!”考慮到范鈺秦目前是二年級小學生,徐寶娥特意為她挑選了《習近平講故事》一書中的《尊老為大德》一文。徐寶娥説,自己在發動大家參與誦讀時,都會結合他們的工作、年齡等推薦一些比較適合的篇目。

  從去年11月6日第一篇新《黨章》上線至今,海德名園社區公眾號已經陸續發佈了19篇有聲讀物,平均半個月推出1篇。涵蓋的內容,也從最初的十九大新《黨章》擴展到了《習近平講故事》《共産黨宣言》,其中不乏祖孫、母子和夫妻等共同誦讀的作品。

  令徐寶娥沒有想到的是,有聲讀物的推出,不但收到居民和黨員的紛紛點讚,也讓許多在職黨員找到了服務社區的渠道,整個社區呈現出一派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氛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