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海賽區選拔賽開幕

2018-06-14 09:49:1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這是一場技術的較量,更是一次藝術的比拼 技藝之上,更要匹配一顆匠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選拔賽現場的糖藝組參賽選手(左圖)和車身修理組選手(右圖)。本報記者袁婧攝

  6月13日上午9時,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開始進入緊張的“競技時間”,來自各地的一流技能人才同場競技。這是一場技術的較量,更是一次藝術的比拼。花藝、珠寶加工……這些比拼項目不僅要求參賽選手具備紮實的基礎技能,更是對其藝術審美水準的一場“大考”。新一代匠人,不僅要有技藝,更需內藏一顆匠心。

  以“色彩學原理”為花藝評分

  屏住呼吸,輕輕將一支淡黃色花朵插入花束中,淡黃、橘黃、淺綠……不同色彩將花束點綴得愈加豐滿,在多元的色調中平添一分和諧感。

  中國代表隊在花藝項目上算是“新手”,在去年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首次參加花藝項目比賽。出人意料的是,上海選手潘沈涵在阿布扎比初次登場便斬獲了金牌,編織出屬於中國花藝界的 “勝利花環”,也向世界展現出東方文化對花卉藝術的獨到見解。

  今年,與潘沈涵來自同一學校的陸亦煒成了他的 “後繼者”。同時,潘沈涵的奪金也激發了更多學生學習花藝的熱情。這次的花藝項目選拔賽報名選手比去年多了近二分之一,總共有25位選手參賽。由於花藝項目屬於時尚創意類項目,因此,其主觀評分佔比高達70%。雖説 “各花入各眼”,但在國際性大賽上,主觀評分裏卻也包含著種種客觀評價準則。

  據花藝項目裁判長朱迎迎介紹,裁判在進行主觀打分時也有相應的參照體系,包括作品構成、色彩、創意等諸多方面。色彩方面,裁判員們將嚴格地按照色彩學原理打分,如和諧分、對比分等,種種細項都有相對應的評價得分,這使得原本抽象的主觀評價變得更具象。在朱迎迎眼中,花藝作品要做到多色系、多色彩的調和,才能堪稱 “完美”。

  製作首飾猶如做外科手術

  一個月前公佈試題,給參賽選手充足的時間來研究設計圖紙。臨場經裁判團同意後又更改其中30%的設計,考驗選手們的臨場應變能力。珠寶加工項目在比賽設計上就有點 “獨樹一幟”的味道,而這恰與其職業特點相關。製作珠寶首飾猶如做一場外科手術,設計圖紙固然重要,但在實際加工過程中,種種複雜的 “手術狀況”和臨場意外,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參賽者的應變能力。

  比賽現場,這些正值青蔥年歲的“小匠人”們一絲不茍地坐在工作臺前銼削著貴金屬材料,並不時將製作好的成品放上電子秤稱重。大賽對珠寶飾品的成品重量有著近乎嚴苛的要求,距離比賽標準相差1%以上就要扣分。

  據珠寶加工項目裁判長鄒寧馨介紹,世界技能大賽考驗的是珠寶加工領域最頂尖的功夫——“做加法”。何謂 “做加法”?通俗來説,參賽選手們要根據設計圖紙,將片狀、條狀等各種形狀的貴金屬材料,使用銼削、鏤空、鋸切、焊接、拋光等技術,製作出一個與設計圖紙最為接近的珠寶首飾工件。相似度是裁判員評價作品的重要指標。另一項重要的工藝就是掏底,裁判要從珠寶首飾的通透度、靈巧度,評判參賽者掌握這門工藝的純熟度。據了解,此次珠寶加工項目共分為三大模組,包括魚形部件和新月形部件的製作、船型部件的製作和整體組合及修整。

  高技能人才提升産業附加值

  技能人才的培育,實際上是為産業鏈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厚植人才優勢。從事首飾設計教學與研究二十餘年的鄒寧馨對這一點深有感觸。除了珠寶加工項目裁判長這一身份以外,他還有另一重身份——北京服裝學院教授。

  多年的科研、産業經歷,讓他對中國珠寶加工産業現狀了然於心。就珠寶加工産業的體量而言,中國佔據著絕對優勢,達到了全球市場的70%。然而,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珠寶加工産品仍屬於中低端。鄒寧馨給記者對比了一組數字:在珠寶加工業發達的廣東,珠寶的售賣價格是其成本價格的3倍,而國外的高端珠寶加工企業能夠極大地提升産品附加值,從而將其售賣至成本價的10倍,甚至是30倍。中國珠寶加工業長期缺乏的,正是世界技能大賽所考察的 “做加法”的工藝。其中,焊接這一工序更是許多中國選手的短板所在。他認為,隨著越來越多年輕匠人登上世界舞臺,中國珠寶加工業也將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向産業鏈中高端逐步邁進。

  世界技能大賽所引發的 “明星選手”效應,也讓技能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尊重、企業的青睞。據上海市城市建設工程學校校長戴國平介紹,目前該校畢業生入職後的起薪為每月3000至4000元,相比過去提高了1000元左右,學生就業率近年來也一直保持在高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