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專利技術“驅動”菲律賓新城建設,把湖底污泥變成50平方公里硬地
近日,上海港灣集團牽頭、江蘇三家企業參與制定的一個新城規劃方案提交給了菲律賓政府,計劃在毗鄰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拉古納湖地區建一座新城。其面積約為50平方公里,土地將“無中生有”,都來自拉古納湖底部的污泥。上海港灣集團的“高真空擊密法”技術能在短期內將污泥等軟土變成可以蓋大樓、修公路的硬地,已獲得國內外34件專利授權。在這種技術的驅動下,上海、江蘇、香港等地多家企業將參與新城建設。
“高真空擊密法”技術由上海港灣集團董事長徐士龍等人發明。過去,飽和軟土被岩土界視為“禁區”,不能用強夯法將其變硬,因為這會破壞軟土結構。本世紀初,從事港口建設工作的徐士龍發現,可以將強夯法與抽真空法有機結合,在不破壞飽和軟土結構的前提下將其變硬。“這種工法的奧秘,在於形成了超過一個大氣壓的高壓力差。”徐士龍解釋説,這一壓力差使分子間不流動的孔隙水變成超孔隙水,定向流出。在工程中,施工團隊利用真空系統等設備讓嫩豆腐般的軟土排出一部分水,隨後養護一段時間,再施加更大壓力,就這樣逐步把“嫩豆腐”裏的水排掉,變成“老豆腐”直至“豆腐幹”。
近年來,作為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上海港灣集團參與了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300多個項目,如上海外高橋2—7期、寧波港3—7期、印尼龍灣第一電站、新加坡樟宜機場、迪拜世界島。與添加水泥、砂石料的傳統工法相比,“高真空擊密法”的施工成本降低約30%,工期縮短約50%,而且更加環保。
而今,這種綠色技術將用於菲律賓新城建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期間,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見證了菲貿工部與上海港灣集團簽署《馬尼拉可持續發展民生保障房新城項目合作備忘錄》。根據初步規劃,拉古納湖新城分為四個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議在A區建造約600萬平方米的民生保障房,投資約180億元,用來轉移馬尼拉日益增長的人口。另外三個區分別為辦公和別墅區、商業和主題公園區、中國建材市場和上海高新技術産業園。記者從市科委獲悉,綠色技術銀行有意向支持綠色技術在菲律賓的應用,並投資上海高新技術産業園建設。
據介紹,拉古納湖被稱為馬尼拉的“母親湖”,近年來污染較為嚴重,底部發臭污泥影響了水質和生物資源。以拉古納湖污泥為原材料建造新城,可謂一舉多得:既能整治湖水污染,又能使首都擁有一座衛星城,有利於解決當地日益突出的人口壓力和就業問題。
徐士龍認為,拉古納湖新城建設對我國建材、新能源等産業的出口是一個機遇。寶利國際、江陰黃浦正大置業、江陰長江投資集團三家江蘇企業已參與新城規劃,香港、深圳等地多家企業也在跟進。他建議更多的長三角地區企業“抱團出海”,投身菲律賓新城建設,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其他的圍湖、圍海造地項目,在“無中生有”的土地上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