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經典老歌”梳理海派流行文化 楊學進“上海老歌”悉尼獨唱廣受歡迎
楊學進攜手上海輕音樂團,在悉尼舉行獨唱音樂會。(演出方供圖)
6月18日晚,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楊學進攜手上海輕音樂團,在悉尼舉行獨唱音樂會,上海老歌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令現場許多觀眾直呼過癮。
當晚音樂會最著名的曲目之一,是《馬路天使》中“金嗓子”周璇演繹的《天涯歌女》。如何演繹好這首經典曲目,楊學進有自己的體會:“周璇的聲音並不大,但因麥克風電聲的發明,通過麥克風擴音,她的氣聲如此入耳,不用大喊大叫,就能發揮聲音委婉的長處。”
楊學進在國內外開過幾十場“上海老歌”音樂會,觀眾無不熱情追捧,可見上海老歌的知音,不僅在中國本土。在楊學進眼中,上海老歌的獨特魅力在於其豐富多元,除了融入藍調爵士等國際元素的海派特徵,更有江南文化的底蘊,因此在世界各地都有知音:“上海老歌的情是豐滿的,從創作來看,賀綠汀在《天涯歌女》《四季歌》中汲取了江南民歌特點,而聶耳的《梅娘曲》講述了抗戰時期愛國華僑的故事,曲調旋律性和歌唱性很強。”
“我們非常幸運,前人在上海創作了如此多優秀的作品,可以讓我們不斷地學習、研究,更好地傳承。”楊學進如此感慨。可以説,在文化資源和文化優勢方面,上海得天獨厚,但打響文化品牌,也需要後人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尤其是在音樂領域:“聲音的藝術是時空藝術,不同於繪畫、建築,外灘建築可以以顯目的形象存在百年以上,時時印入眼簾,但隨著時間流逝,歌聲容易被人遺忘。”
可以説,讓上海老歌重見天日,不僅是在“復活”回憶,也為年輕觀眾打開了解上海文化的大門。然而時代在發展,年輕人習慣的音樂節奏也發生了變化,一味重復老歌緩慢悠長的情調,觀眾可能亦會審美疲勞。因此,近年來,楊學進一方面為老歌出版了歌唱教材,並不遺餘力地為上海音樂培養後起之秀,同時,研究上海老歌八年之久的她,也在曲目演出時嘗試了一些創新調整,比如增加經典串燒的節目形式,用音樂自身的律動,張弛有序地講述上海故事。這次悉尼演出與輕音樂團合作,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上海老歌最早融入電聲、爵士、用架子鼓的,是上世紀中國流行音樂的先鋒,而上海輕音樂團是中國第一個輕音樂團,亦領時代之先。